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以人为本——孔子管理学 >> 有没有理想的管理人员?
【字体:  】      【发表评论

信任是良好管理的基础(3)

论语19.9篇

  (原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意译)子夏说:“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变:远远地看他,他很矜持庄重;你贴近他时,感觉他很温和可亲;听他讲话,又感觉他很严肃。”

  孔子法则2:管理者要使自己的沟通交流行为适应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织在持续不断地发展,由于其工作分工和规模的关系而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化。和任何一种现行的系统一样,组织被理解为自我创造和自我维持的系统。按照这样的理解,组织是无法控制的庞大系统,管理人员就从这里开始工作了。他们恰恰就应当做这件事,去控制这个系统。实际上,这是一种矛盾。

  正如其他任何一种存在的系统,组织在一种时空的尺度内活动。空间的尺度将这一组织描述为环境中的一种复杂系统。任何一个组织均有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时间的尺度将组织描述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组织。管理职责也变得同样错综复杂了。因此,管理者必须具备许许多多的素质。无论如何,在孔子看来,管理者属于君子之列。他必须庄严、人道、贤明。

  论语4.24篇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意译)孔子说:“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迟钝,行动上一定要勤快敏捷。”

  论语1.8篇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意译)孔子说:“君子不庄重了就没有了威严,学习了就不会自以为是。恪守忠诚信实,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

  论语13.27篇

  (原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意译)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慎言,有了它们就接近于仁了。”

  孔子法则3:管理者必须具有崇高的思想。他是一个庄严、人道、贤明的人。

  最为重要的内部关系似乎就在人与组织之间。这里首先指的是员工。他们为组织提供特定的服务,和组织签订合同后具有约束义务。各种不同的目标理念就此相连在一起。人们希望幸福,拥有良好的生活。组织愿意在获得赢利的情况下履行其职责。于是,利益冲突就形成了,这一冲突必须由管理人员协调解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