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的话:聪聪的妈妈对我们诉说了苦恼:儿子在家里,俨然一副小法官的模样,有时为了很小的事大叫不公平。在幼儿园也委屈特别多,经常抱怨小朋友不公平,总不和他玩。该怎样帮助孩子寻求“公平秤”,找到“公平感”? 观点一 让宝宝有移情的机会 宝宝能够感到“不公平”,正是因为他的认知水平发展了,走出了婴儿时期的“麻木状态”。但宝宝毕竟还小,对公平的概念是比较模糊,只能服从大人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换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给宝宝多一点移情体验的机会,帮助宝宝逐步形成相应的行为价值观。比如,我的宝宝有次摔倒了,姥姥去安慰,假模假样地打板凳:“板凳坏,害宝宝摔跤。”宝宝确实停止了哭泣,但我觉得这样不好。因为孩子得到的报复的满足,久而久之会形成一定要报复和责怪他人才会达到心理平衡的习惯,这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我及时做了补救,告诉宝宝:“板凳和宝宝一样摔跤了,宝宝疼了,板凳也很疼,爸爸帮你摸摸,你帮板凳摸摸好不好?”宝宝真的帮板凳摸了摸凳脚。虽然是小事,但可以帮助宝宝体会到他和小板凳都遭受了同样的痛苦,这是一种移情体验,宝宝获得的是一种较高意义上的公平感。(4岁宝宝 亮亮爸爸) 观点二 寻找机会帮助宝宝认识现实 我觉得宝宝对公平感的追求会比成人更敏感和直接,因为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里宝宝们享受的都是同样的待遇,他们自然地认为一切事物都应当是公平的,而在家里和社会上就不一定会这样。比如说:有段时间在家晚餐的时候,儿子总想我喂他没有“得逞”,一次和表妹共同进餐时,他就大叫:“不公平,为什么妹妹可以喂,我不可以!”我很简单地告诉他:“你说得的对的,但是妈妈不想和你争,你想想到底什么地方不公平?妈妈和你想法不同。” 我觉得凡事不用急着解释,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宝宝自己认识到现实中的公平和不公平,留些时间给他体会,并不是每条规则在任何地方都适用于一切人的。逐渐宝宝会从每个人不同的背景和现实中去考虑问题了,他最终会理解妹妹还没有长大,需要帮助,自己长大了可以自理了,这个过程就是孩子自己找到“公平秤”的过程。(5岁男孩妈妈) 观点三 制定简单的规则来增加平衡点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所学习的东西、生活经历直接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在宝宝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让宝宝自己做选择很重要。比如:凡凡经常要求进餐前喝饮料,理由是爸爸进餐前喝啤酒,他的要求不被满足,他就认为不公平。我先听凡凡诉说理由,再反问了几个现实的问题,比如:“爸爸可以在马路上开车,你为什么不可以?”让宝宝理解公平是和规则共生的,我会给他一些选择性的建议,比如允许他饭后少量饮用水果汁,散步过后及时补充维生素果汁等,让宝宝自己来选择。帮助宝宝意识到这样既不违反生长规律,又比较公平。制定一些简单的又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宝宝做取舍的同时,他会发现新的公平点。(6岁孩子凡凡 爸爸) 观点四 鼓励宝宝主动出击 宝宝和成人一样会与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交往,当宝宝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肯定会遭遇公平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宝宝觉得不公平,就鼓励他主动出击。比如,小客人到我家玩,两个宝宝都想得到同一玩具,他们来求助,我一般就不出手,而是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宝宝往往会寻找另一个玩具,采取轮流玩耍或交换玩具的方法解决争端。虽然这种方法并不总是有效,但值得尝试。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都希望宝宝生活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去感受奋斗的艰辛、挫折的打击,感受跨越障碍之后的快乐,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磨练会使孩子养成用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的心态,让孩子主动出击,争取公平的同时锻炼能力。(6岁孩子大山 妈妈) 观点五 培养宝宝正确的公平意识 宝宝始终是要长大的,小时候吃一点亏并不可怕。假如父母能正确引导,让宝宝学会在公平的环境里健康成长,这对宝宝来说应该是一种福分。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比如杨杨经常回来跟我说,自己的玩具借给别人玩了,但别人带来的玩具却不给她玩;排队洗手的时候被人插队了;观看演出的时候被个子高的人挡住了视线了;玩“警察抓小偷”的时候总是轮不到当警察等等。遇到这些情况,我都鼓励他尝试为自己争取公平的待遇,然后给一些建议或者提示,比如:“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也许会采取某某办法,不知道你怎样想?”把权利交给宝宝,宝宝的公平意识和争取公正机会的能力就会被激发起来。(6岁孩子 杨杨妈) 主持的话 随着孩子社会阅历日渐丰富,对“公平”会有所期待,作为父母,我们的积极鼓励和帮助会使宝宝在生活中,逐步形成“公平、平等”的行为价值观,寻找到内心的“公平秤”。让宝宝在公平的环境中享受幸福的内心感受,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