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3岁的儿子越来越不听管教,我说什么他都像没听见一样无动于衷。常常是我火冒三丈,他依然故我。我感到很失败。主持:把爸妈的话当耳旁风,是宝宝惯用“手段”。其实,不是宝宝不听管教,而是父母不会说宝宝能听懂的道理。事实上,宝宝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只是这种潜在的能力只有通过适合其年龄特点的管教育方式才能被唤醒。对此,父母们也是深有感触。观点一 借助孩子熟悉形象来管教 2岁的女儿睡觉不肯盖被子,我就说:“天黑了,小蚊子就嗡翁地叫着说:“我的肚子好饿呀,到小朋友身上去找点吃的吧,要是宝宝身上盖了被子,蚊子使劲一咬,哎哟!这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好吃,还把我的嘴弄痛了。唉,再找找好吃的地方吧”女儿听完,乖乖把被子盖上了。此后,只要我说“小蚊子要出来找吃的了”,女儿就会主动盖好被子。我想,二三岁的宝宝,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说的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鼓励或制止的作用,因为这些形象,饱含着他们多种纯洁而深厚的情感。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米老鼠、天线宝宝,讨厌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等。父母依据宝宝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使用这些形象与他们交流,管教效果一定会很好。(2岁女孩父亲 许连洲)观点二 不妨让沉默取代指责6岁的女儿痴迷看电视,我担心她的视力,经常责罚她,原以为她会害怕并改正。但随着我越来越频繁的指责,她越来越表现出无所谓态度,甚至对我说:“妈妈快点骂,动画片要开始了。”这次,气得我不停地干活默默地掉泪,直到第二天都没说一句话,不想,女儿反而忐忑不安,主动认错并保证以后不再整晚看电视。我又感动又纳闷,难道她一夜之间懂事了?后来我想明白了,是我的沉默起了作用。因为听惯父母责骂的孩子,犯错后会等待打骂,被骂一顿反觉得松了一口气,产生“又熬过去了”的感觉,过后就忘了。若父母保持沉默,会让孩子猜测父母的心态,紧张的情绪能保持较长的时间,并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由此,父母若觉得孩子不听管教,不妨用沉默来代替管教。 (6岁女男孩母亲 常 云)观点三 低沉语调,会令孩子感到理性的存在4岁的儿子很调皮,我整天跟在他后面喊叫“不要在沙发上跳”、“快点穿上鞋子”、“再不刷牙我要打了”……尖叫都快成了我正常说话的声音了,可再响的声音儿子也当耳旁风。那天我嗓子哑了无法喊叫,只能先用眼睛捉住儿子的注意力,低声告诉他“墙上不是画画的地方”,儿子居然懂事地点点头,跑去拿纸来画。事后我夸奖儿子乖,他稚气地说“妈妈讲道理。”儿子的话让我明白,管教孩子用低沉的语调,会令孩子感到理性的存在。生活中,许多父母会和我一样,管教孩子时,不自觉地加大音量,以为高声调会让孩子更兴奋,而喊叫传递的信息是不尊重。倘若您的孩子不听管教,你不妨用轻柔的声音试一试。(4岁男孩母亲 于晓青)观点四 唠叨只会使管教前功尽弃观察3岁的儿子,我发现小孩往往是因沉浸在他们当前的活动中,才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所以父母要让小孩听管教,就得先吸引他的注意力,不要连孩子有没有听到都没搞清,就数落个不停。比如那天儿子用剑砍新买的椅子,他妈妈又是喊叫又是威胁:“停下,否则我把剑扔出去!”儿子没停手。他可能根本没听,也可能认定妈妈不会扔剑。我用强调性语言引起儿子注意:“听着儿子,爸爸只说一遍。”然后,平静地警告他:“停下,不然我收你的剑。”儿子马上停手。我想此时若儿子没反应,我也不重复,只收走他的剑,让他品尝不听话的后果。我的观点是,不停地唠叨只会使父母力图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尝试,前功尽弃。(4岁男孩父亲 陈怀盛)观点五 不要把要求和请求混在一起对孩子提要求时应使用内容明确的语句来陈述,避免使用疑问句。比如我对4岁的女儿说:“回家好吗?”她肯定说“不好”。于是我可能会发火,认为她不听话。其实这是管教中典型的误解,我把命令说成了有礼貌的请求,给了女儿一个混乱的信息,就是她以为她还能有别的选择。此外我还发现,女儿请求我做什么时,我总是习惯地说“等会儿”。而我对女儿提要求时又习惯用“立即”,女儿被我“立即”的要求弄得疲沓了,干脆不理不睬。有次我对女儿说:“吃饭前你要收拾掉你的图画纸,好腾桌子吃饭。”女儿做到了。这两件事使我感到,若要让孩子听管教,1.给孩子下没有选择的命令时,不能用“……好吗”;2.真的需要孩子立刻去做吗,若不是,就给自己定个可以接受的底线,这样孩子会乐意接受。(4岁女孩母亲 施 磊) 主持:孩子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是一种“心理慢性症”的表现,原因多在父母身上,如有些父母喜欢催促、说教,不断给孩子以相同的刺激,这种唠叨式的说教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惰性”。而管教一旦不再成为刺激,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或消失。您家里,有这样的情况吗?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