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说:“一个人如果连体重都管理不好,还能管理好什么!”她鄙视的是胖子。男人说:“车模怎么一个个瘦得跟吸毒了一样,这不作践自己嘛!”他鄙视的是瘦子。
标准体重之上之下,总会诞生一些胖或瘦的极端。我们都很自然地以为,胖瘦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没有必然联系,你可以要自己胖起来,也可以让自己瘦下去,只要有决心。事实上,远非如此,你的家人在你体重问题上扮演的角色,翻出来自己都会觉得匪夷所思。
一位表妹,不久前从我这儿去英国,临行前还在为体重纠结不已。从小,她就被爷爷奶奶拼命喂,“胖乎乎的”才是骄傲。“爱吃”的按钮一开,停都停不住。每次聚餐,都是从头吃到尾还意犹未尽;每次出门,包里不装点东西就心慌难耐;每次体检,看到体重器上的数字都痛下决心;每次的最后,都是惭愧地回到老路上来。
一位女友,明明偏瘦,老妈总嫌她胖,动不动就说,“你该去锻炼了”,“再胖就不能出去见人了”。从小,女友就没好好吃过。住校那会儿,别的家长送餐都是炖好的鸡鸭鱼,只有她妈送鸭蛋和粥,众目睽睽之下,女友就着别人的香气默默喝粥,那叫一个委屈。至今说起来,都是“后妈”行为的一大例证。
啰嗦这些,是想说我们的食物环境,通常都是家人创造的。想吃什么,吃多少,最初总是别人说了算。有的时候你想吃,家人不让你吃,有的时候你不想吃,家人偏让你吃;有的东西你想吃,家人说吃多了不好,有的东西你不想吃,家人偏说要多吃很健康。
说起来有点儿“法西斯”,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在身体力行,以至于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饮食习惯已经埋下了,等有一天终于发现问题的源头,摆脱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现实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小胖子背后,一个家族的大胖子;而如果上辈都很瘦,接下来几代瘦的几率也比较大。这都是潜移默化的功劳。
有的家庭成员认可现实。就算都超重或超轻,也不觉得是个大问题。在这类家庭中,胖瘦还没危及他们的正常生活,虽然也知道现状不好,但改变对他们来说,如同反向站在一条传送带上,本来正向的省力,偏要想逆向去冲刺,太费劲了,没多大信心,也没什么勇气。一般而言,瘦总比胖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胖子的痛苦总大于瘦子。
有的家庭成员则要逆历史而动。就算整个家族都是一样,从我这儿也要终止。这样的坚决,原因很多,或者想在同辈里找认同,或者想在职业上找出路,或者胖瘦已经影响到婚恋健康等。不久前看一档相亲节目,一个瘦瘦的男人,4个月前居然200多斤。还认识一个实习生,为了找工作,两个月生生减掉了80斤。当然,也有突然生出长肉决心的,比如男友突然说“你太瘦了”,那么你很可能会大开吃戒,甘愿把自己弄大一号。
还有的家庭成员未雨绸缪。你不胖,但我怕你胖,所以严格限制你的饮食;我太瘦,你不能像我一样,所以最好多吃点;我有不好的习惯,你最好不要有,不然肯定像我一样。其实成员们体型都很正常,却总是如临大敌。想大快朵颐,却总被供应清粥小菜;想空空肚子,却总被逼着喝奶吃蛋;想吃烤串可乐冰激凌,那是休想,我已经吃坏了,你千万不能走我的老路!
认识一位妈妈,可乐成瘾,为了怕女儿重蹈覆辙,根本不让女儿碰可乐。过程很戏剧,先是说可乐不好喝,女儿质疑,“不好喝为什么你总喝?”接着改为地下行动,每次想喝了都偷偷进行。最后女儿终于发问了:“妈妈,我是不是你的亲女儿?”
楼上一位全职太太,总是怕孩子摄入激素。鸡肉不能吃,鸡蛋要从老家带,西红柿黄瓜顶部带尖儿的可能有激素,外边的东西更是不要碰。她家孩子,瘦得皮包骨头,还在恐惧激素生怕长胖。你都可以想象将来女儿的孩子,肯定也是超级瘦长体。
所以,胖瘦绝对是一种家庭癖好。你的家人在体型问题上的态度,多少决定了你的体重器上的数字。在你很小尚无发言权的时候,体重都已经被内定了,并可能追随你的一生。在活动范围只有家族圈子的时候,OK,没有问题,但是当你走出这个圈子,会发现其实已经走入了无法摆脱的个人困境。
胖瘦也隐藏着一种内心认同。具有亲缘关系的一拨儿人,有时会觉得体型也是一种家族特征,彼此因为拥有同一特征而显得更为亲近。所以,你可能自己都没发现,你的胖瘦其实源于家人有意无意的引导;你家人的体重,则是你处心积虑营造的饮食氛围,以及从上辈遗传下来的固有观念的产物。
没错儿,有的时候,你决定不了你的体重,正如你选择不了你的家庭。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