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面对网络婚姻出现的新变故

作者:吕明合严峰来源:都市快报 2012-02-22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我们身边,由网络认识、产生感情而组成家庭的人在不断增加,从而改写了传统的婚姻形式和婚姻观。传统婚姻媒介是他人介绍或自由恋,是通过人为的媒介来认识对方;网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通过电子媒介来认识,它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极大地扩大了交往范围和参照系。但是,由网络恋爱到婚姻而衍生出来的变故, 也困扰着曾经热衷电子媒介的男男女女。

这样结婚算不算骗婚?

拿到法院的判决书,32岁的小梅身体有点晃动,白白净净、张口闭口治病救人的丈夫,怎么变成了搞诈骗的假医生?

因为冒充医科大学毕业、伪造医生身份诈骗网友,今年1月,王的丈夫大李,被杭州市上城区检察院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和诈骗罪提起公诉。两罪并罚,李被判了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

40岁的李是山东人,酷爱医学。高中报考医学院落榜,但一直没中断自学。刚开始是买书看,有了网络,李到网上搜索医学知识,并学会了网上聊天。

2002年,李通过QQ认识了远在杭州的小梅。QQ里的李自称医生,说话很斯文。

几番交往下来,小梅觉得自己如果嫁个医生丈夫也很不错,于是很快滑入爱河。2003年初,两人在杭州登记结婚。

为防假医生的身份被妻子识破,2003年5月,李在天津买了伪造的医师证和医科大学毕业证来杭。

2003年底,李拿着假证件,混入杭州市一家医院肿瘤科进修。

进医院学习没几天,李便在QQ上认识了女网友小张,张还带着李到宁波的舅舅家。吃饭时,李自吹是杭州某医院副教授级的主治医师。刚得了“肝腹水”的张家舅舅于是委托李帮自己联系手术事宜。

手术费要交给医院,为自己捞上一笔,李自说自话给舅舅加了个治疗项目,让舅舅多交了8600元,在肚子里装上子虚乌有的吻合器。

手术后一个月,舅舅感觉身体不适,跑来质问医生,是不是装吻合器影响了疗效?医生愣了半天,谎言戳穿后,舅舅报了警。

问:李被判刑,妻子当时嫁的是“医生丈夫”,他现在成了骗子,这样的婚姻可不可以算作无效婚姻?

相似的案子还有一例。上个月,小萍在杭州离了婚。这场离婚战,她整整打了一年。前年年底,在上虞上班的小萍在一个很红火的网络论坛上认识了阿伟。

阿伟是这个论坛的版主。在杭州,那段时间,小萍下班就泡在论坛上,给阿伟的帖子灌水。

有一天,阿伟写了一个老流浪汉收养一条病狗的故事。小萍被老流浪汉的爱心和阿伟细致的笔触感动了。

一个多月交流,两人互换了照片。阿伟爱上了小萍,向小萍发起了爱情总攻。每天早晚,小萍打开信箱,都能收到阿伟的信。

阿伟说自己是孤儿,在福利院长大。他孤身一人在杭州一家外资企业工作。32岁了,仍未婚。阿伟的不幸感动了小萍。

去年元旦,小萍瞒着家人,拎着行李来到了杭州。相处一个多月后,两人举行了婚礼。

开始时,小日子过得倒也红火。可就在他们结婚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小萍发现阿伟经常神不守舍。特别是晚上。小萍一觉醒来,发现阿伟睁着眼躺在床上发呆。

小萍多次询问,阿伟总说没事,累了。细心的小萍留心起来,闻到阿伟身上有一股药味。一次,阿伟外出,小萍跟上了他。

阿伟走进了市一医院住院部的301室。“爸爸!”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女孩欢呼着从病床上站起,扑进了阿伟的怀里。

眼泪从阿伟的脸上流了下来。小萍怔住了,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她回了家。在屋里走了二十几个来回,“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折磨着她。当她明白自己离不开阿伟时,决定原谅阿伟,“只要阿伟能忘记过去。”

就在那晚,阿伟在小萍的逼问下,说出了真相。原来,阿伟和小萍刚认识的那段时间,阿伟刚离婚。阿伟说,开始时,觉得没必要告诉小萍,后来,因为太爱小萍,所以才没有把真相告诉小萍。

小萍虽然原谅了阿伟,可从那以后,小萍却不再信任阿伟了。阿伟和小萍都很痛苦。不久,小萍提出了离婚。

问:阿伟结过婚还有个女儿,但都瞒着小萍,这算不算骗婚?

■律师说法:上面两个案例都不属于骗婚,更不能算无效婚姻

法律上的无效婚姻,只涉及双方是否隐瞒了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况,如白化病、三代以内直系血亲等。

只有隐瞒上述事实,才是法律意义上的骗婚。

一对青年男女通过恋爱,走入婚姻殿堂,这是两厢情愿的事。

新的《婚姻登记条例》简化了结婚登记手续。到民政部门登记结婚,现在只需提交双方身份证、户口簿、未婚证明,并不要提交其有无婚史及有无孩子的证明,也不用提交财产收入等证明。

有无婚史、有无孩子、财产收入等都是恋人间的私事,是否向对方透露,只牵扯是否诚实等道德问题,与法律无涉。

这样说话算不算忠诚?

网络不等于现实。网上的语言往往经过修饰加工,多属于书面语言,与现实中的口语有较大距离。双方的优点往往因此而最大化,而缺点则很容易被掩盖。

1978年出生的李小姐和1981年出生的沈先生,去年一场网上网下的变化,演出了一幕悲喜剧。

去年6月,两人通过网络相识。两人都爱网络游戏,经常相约一起在同个虚拟的网络城邦“战斗”。

在游戏里,沈充当着大男人的角色,事事迁就着李,遇有“敌人”来袭,则以身相挡,保护着李。

感受到沈带给自己的安全感,3个月后,李和沈登记结婚成了夫妻。

然而现实社会中的沈,从小娇生惯养,一直受到家人宠爱。恋爱时,沈还对李百依百顺。可一结婚就变了。

少了网络世界浪漫的海誓山盟,多了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两人经常因琐事争吵,沈的“大男人”风度变成了“大男子主义”。

婚后第35天,李小姐告到了法院,说沈婚前说的与婚后做的不一样,简直判若两人。两人经常相互指责已经过不下去了,要求离婚。

问:他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能不能以“不忠诚”认定他有过错?

类似的案子,去年上半年在杭州也曾发生过一次。

男女双方高中毕业后都在异乡工作,25岁的男人在无锡,比他大一岁的女子则在杭州工作。

在异乡工作之余,两人上网排遣寂寞。互加QQ后,两人谈理想谈人生,热聊了三四个月,女子要求男人照顾自己一生。男人花言巧语,描绘了结婚后夫妻共同奋斗的美好蓝图。2个月不到,两人闪电结婚。

结婚1个月后,看看以前开口闭口奋斗的丈夫,每天下班回家后,不是上网游戏就是睡觉。

几次争吵仍挽不回丈夫,感觉丈夫和网上实在相差太大。两人找来律师协议离了婚。

问:网上许下的种种“诺言”,最后都成了空头支票,这算不算不忠诚?

■律师说法:上面两个案例都不能以“不忠诚”来界定

大家在网上聊天,用的都是网名,可以畅所欲言。互不相识的男女很快建立起亲密关系,平时在现实世界里不敢说的话,都可以说。双方都可以直达对方的心灵,从而发展为心灵上的相互依赖,于是,一场恋爱迅速展开。

自以为已到达彼此的心灵,网络恋爱往往轻易演变成了婚姻。

网络不是现实世界的真实翻版。

隔着网络,双方的缺点往往会被掩盖。一方在网上的优点,一经放大极易给对方造成完美的假象。

性格变化,言行前后不一,并不是导致离婚的根本原因。关于忠诚,还是应该以某个人实际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来界定。

长久而稳定的婚姻关系只能建立在双方正确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一时冲动、草率成婚,只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情感婚姻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