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1年元月14日下午地点:中德心理医院门诊部专题主讲:徐汉明记录:刘陈陵讨论记要:围绕徐大夫的专题讲座《儿童性虐待》,主要讨论了两个大问题——1. 应在哪种程度上界定儿童性虐待,而且这种性虐待会给儿童今后的发展造成创伤?l 按徐大夫所说的“儿童性虐待”定义的三个层次,儿童性虐待的发生比率就非常高,远非调查数据所显示的,很可能超过50%。l 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儿童伙伴间的性游戏是很必要的,但“儿童性虐待”定义却认为是性虐待,有些矛盾。l 在司法之中,可以对有强奸等有可查证据的性虐待判刑,但对接触性性或非接触性性虐待就无法量刑,虽然这类性虐待程度轻,却可能对儿童造成一辈子的伤害。l 精神分析治疗的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走神或某种下意识动作,都反映了过去生活场景的再现,事后患者说出来,是童年伙伴之间的性游戏。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当时可能会忽略或遗忘“接触性性或非接触性性虐待”的伤害,但到青春期甚至成年以后存在的问题不会消失,相反会以某种形式在生活中重复,如讨厌“黄颜色”或“姓王、黄的人”,当精神分析师将此与他的无意识搭上界后,他才真正明白表象后是什么。l 强迫症与性虐待经历有关。l 是不是性虐待,有个人的认知评价有关系。如有个十几岁的姑娘一次在轮船浴室洗澡,被一船员无意推门看见了,从此认为自己不洁,后因患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无效,自杀。相反也有被强奸的人好好地生活下来的。l 有部电影就反映性虐待是精神分析师诱导出来,结果导致患者非常沮丧。事实上,临床上的“儿童性虐待”案例基本都不是患者求医的原因,而是在治疗过程中逐渐报告出来的。l “儿童性虐待”中儿童的年龄如何确定?是18岁前,还是13、14岁前?不同的国家规定不一样。l “儿童性虐待”儿童年龄应从几岁算起?包括婴儿吗?l 倘若一个文化是允许某些性行为,也许就不是“性虐待”,而是“性启蒙”。l 中国古代14、15岁就可以结婚,“儿童性虐待”或许不成为问题。l 有位父亲很疼女儿,关怀备至,上大学后还经常去探望,并为女儿买内衣,这是不是“性虐待”?l 有研究表明厌食或贪食都是自虐,那么电视传媒中的接吻或亲热镜头太多对儿童是“性虐待”;完全没有对成人是“性剥夺”,也是一种“性虐待”。2. 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对儿童进行性教育?(或如何给自己的儿女进行性启蒙?)l 徐大夫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作为父母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性的启蒙教育,而不对他造成伤害?换句话说,应该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对儿童进行性教育?l 14岁的儿子聚会,自己做吃的,六个男孩,没有一个女孩,当时提醒一句:“有个女孩多好!会做饭。”儿子并不在意,但以后他会考虑接纳女孩。l 一次抱四、五岁的女二坐公汽,女儿突然冒出一句:“昨晚,我是跟爸爸睡的。”还很自豪似的。l 儿童对性的理解与成人是很不一样的。如一岁八个月的女儿一次拉扯到一个一岁男孩的外生殖器,还大声叫:“鸡鸡!”l 有位女熟人问,十几岁的儿子还与妈妈同床,还有些亲昵动作,怎么办?l 父亲应该介入。不少有乱伦问题的家庭,要么夫妻关系不好,要么长期分居。所以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儿童的性发展是有利的。l 现在父母多为“自然”父母,上一代没有教给他们有关的性知识,他们也就不知道如何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性教育,加上中国传统文化视“性是见不得人的、是肮脏的”,很少有父母能够坦然地谈论“性”,更不用说对子女;目前国内中学在初一就开设生理卫生课或性健康教育,一般六十几人一起上课,而每个儿童的性发育成熟是不一致的,就早熟的儿童来说,这时的性教育可能太晚,对晚熟的儿童,又可能太早,太晚或太早的性教育都是“性虐待”;西方国家的性教育开展得较早,但走向另一个极端,初中生的性教育就开始发放避孕套,而且出现了不少少年爸爸妈妈。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性教育呢?性卫生角度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台湾有对夫妇从事性教育,其中有个内容就是教年轻的父母如何教自己的女儿搽屁股。性教育还应加入“性的审美认知”,比如乳房发育时,教女儿如何保护“小蓓蕾”;把月经初潮看是女儿成熟的开始,去恭喜她。总之,性教育中,父母的态度越自然效果就越好。l 性教育的关键是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中间的多数可以不管他,他们自己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性知识,特别是同学自己会相互交流。l 性教育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不是一、两代人就可以解决的。其中老师很关键,很多性创伤都与老师有关,比如,老师对儿童的性侵犯,老师对待学生的早恋问题等。其实儿童对恋爱的理解与成人不一样,如小学生要败坏某个同学的名声,最恶毒的做法就是造谣:“××喜欢××”。l 父母对儿童的性教育把握三点:一是要对一般问题放一手,让他们自然成熟,相信我们能好好地走过来,他们也一定能够;二是要在关键的时候扶一把,比如女孩月经初潮、男孩首次遗精;三是要保持一点神秘,不要凡事都讲透,青春期需要的就是性的自我探索。l 仅靠心理医生来修补童年的性创伤,是不够的,需要加强老师、父母的敏感性、自觉性,才能真正减少“儿童性虐待”。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