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THE READINGS OF FREUD
Netor A. Braunstein
有些著书立传者、少数导师级的人物是永远不可被羁越的,他们永远高瞻远瞩,迫使我们千万次去重复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同从前一样。去阅读他们所写的东西令人印象深刻,这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阅读古希腊的柏拉图或古罗马的维尔吉的文章诗篇或圣经原文。对西方人来讲,当我们在阅读东方的孔子或老子所写的教义时,同样有类似的感觉。在今天的大会上,我想阐明为何那些精神分析教义的缔造者,弗洛依德、拉康属于真理的探索者,我们将从弗洛依德开始,以拉康和庄子结束。
一个人死后,我们无法对他提出质询,他也不再能回答问题。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回忆:他所写下的那些被小心保护在封面下的书中的文字。但文字并不是一切,我们还可了解到他学生的话语,学生对他的生活和著作所作的评论,他们的著作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生活着的世界。导师已往矣,他们的灵魂仍游曳在我们的中间,如绕梁之音之不绝,影响着我们思维的方式,决定着我们的动机。如果没有孔子,中国人将无以为继,如果没有毕达哥拉斯或耶稣,西方世界就不可能诞生。他们的讲授构成了形成我们信仰的主观世界的法则,甚至这些法则就来源于他们真实的或被后代所记述的历史。有时,仅有传统存留下来,如荷马、菩萨以及苏格拉底,他们甚至未留任何的字迹给我们。
让我们深入地去思考,这些导师们帮助我们成长,这是事实,但由于他们并不能回答我们的问题,或不能对我们思考作出回应,这就有必要在阅读他们的著作或将他们的话语转成我们时代的语言时对其作一番描述。当我们在对其思想加以解释、注解以及将之与他人加以比较时我们在仿效他们。我们对不解之处展开讨论,因为他们代表着不同的传统,或者那些给我们以启迪的为他们生活不同时代的先驱。
庄子可由铃木及弗洛依德思想来解读,二者分别代表着佛或亚里斯多德,这些存在于我们现时生活中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时代。隔离这些思想和我们的思维境界的时空阻碍消除了,在我们超越时空的反思中,那些不同的声音经住了考验,互相发生了融合。
我斗胆在会议上作“解读弗洛依德”的讲演,这种命题并非哗众取宠,等我讲完你们再作好坏的评议吧。
弗洛依德卒于1939年,但他活在他的追随者心中。我们作为他的解读者,一次次地将他复活。著书立传者和先哲们决不会灰飞烟灭,他们的思想就印在书上,在我们的时代,以数字的信息储存起来。那些给生活赋予新意的人,谁说他死了呢?
我将在宣称自己无邪之时以无邪之心向您们呈现在我讲演题目背后的含义。首先,我想提请大家注意两个语法现象:复数和格。“解读”是复数(readings),“弗洛依德”的格为“我”,这是我要告诫大家不可忽略的语法,在西方的语言习惯里,它们总是在格性模糊时起到作用。“关于”(of)为主语和宾语的使用形式。在此主语为1860年以后、一名来自维也纳被称为西格蒙德读了许多书的人。弗洛依德在阅览这些读物的同时也著书立传,然后成为我们的读物,我们“解读弗洛依德”代表着弗洛依德不同的对象,但语言的精妙之处在于保持其模糊,它们是“弗洛依德的读物”。
弗洛依德读了些什么?什么是他的读物?那些活生生的精神迎合了欧洲在21世纪末对知识的唤醒和渴求,也符合人们对博学的向往,特伦斯有句名言“没有想和自己过不去。”他遍览名著:用德文的阅读莎士比亚,他认为有趣时再找来英文原著阅读,不过他未使用希伯莱文来阅读圣经,因为那是十分无趣甚至是可怕的事,他采用德文阅读。弗洛依德不懂东方语言,但对考古发现及充满奥秘的象形文字感到兴致盎然。我们知道他收集中国古玩,喜好阅读哲学,从不隐瞒他对叔本华的偏好及他受到东方的影响甚于来自晦涩的黑格尔的教义逻辑。他十分关注最新的科学发现,此前,他一直想象自己会献身于科学,直到他在灵魂探索的学科中真正找到方向。弗洛依德从未将二者隔离开来看待。在进入探索人类本质的知识世界之前,弗洛依德已经为通晓神话、美学、人类学、语言学(那时也称哲学)及宗教历史,也了解不同的思想体系。开始他为提出假说、运用推理方法的实验观察者,他试图通过现有的知识进入“心灵”的神秘世界。但在德语中无“心灵”一词,而这又不能足以描述他关于“精神”的概念部分。他试图通过他所学的医学、历史、热力学知识给予他所勇于赋名的“灵魂结构”进行探索。其尝试的结果遭到了遗弃、难以付梓,被遗留在他的朋友弗利茨的抽屉里。他几乎绝望,不论在他自己的领域还是在他那个时代作为中心的“实验心理学”均不能解答他关于意识研究的疑问。他想给那些来求助于医生治疗他们“脑袋有病”、或被学者认为是脑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出了毛病无功而返、深受其累的病人一个答复,但弗洛依德不知道面对这些病人该如何下手。
虽然弗洛依德大量阅读,但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阅读寻找那些未出现于书本中的文字含义:在一个人的身上会打上生活的内在症结以及它与他人的关系的烙印,有些未知的“信息”对于患者本人或其周围人来说也视而未见,这正是弗洛依德发现的开端:一些特殊的文字含义为那些在肉欲中的男人与女人们、在无数次忽略和被他人误解中赖以为生的标记,这些连他们自己也参不透的东西需要通过翻译来达到理解。尤如对梦者作象形文字的解码、解读我们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行为或探究为何听到笑话时,我们现有的意识层面的知识会令我们发笑。换句话说,解读我们的主观上不甚明白的东西、未知的、潜意识的东西,这正是弗洛依德对其发现所使用的一个名词。弗洛依德的阅读书籍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发现,有些人通过倾听病人学习“解读”。弗洛依德就是这样对前来求助于他的病人进行解答的。“您的痛苦是您对某些知识缺乏了解的结果,与我交谈吧,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就我们所不知晓的事情加以解读。”进行分析是指找出一条学习将未暴露的文字内容的途径,而这不能在任何字典上查找得到,因为每个人均不一样。
弗洛依德学会解读其病人的痛苦,但首先,他必须解读他自己,理解并治疗自身的神经症。他最重要的工作散见于不同的书籍中,因而极不容易发觉,那就是对其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无情的分析,这也成为发现他一生中智慧标记的不绝来源。弗洛依德的生活史虽然重要,但重要的是那些与其工作相关的部分。他自己就说过:“我的一生只为精神分析的发展而存在。”我们可以发现,弗洛依德除了提及特别是与“潜意识的发现”有关的来自于自己的经历外,并未提及自己其他生活上的事情。
已经可见到数本关于弗洛依德的传记,有些写得很好,有的则非常糟糕,但我敢说弗洛依德是世界历史上最知名的对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能够追寻他83岁年月的足迹,我们还能找到他的祖先、他的近亲以及他的后代的详细情况。他的工作、他所进行的分析及接受他分析的书面证据和他在咨询室所说过的话。他对自己的记忆和梦加以思考,这在以前从未被人做过尝试。弗洛依德将之记录成册,包括那些涌进脑海的自由联想,他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欲望、他的自信与挫折、他对真理执着的追求方式。弗洛依德几乎将自己对其所有的秘密的时时刻刻的考察结果呈现于我们面前,只有少数例外,弗洛依德决定为自己所保留,这是为着不受其继承者的指责以及需要隐藏其信笺(有上千封信)中的一些事实,他曾说过,这些事情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而现在他需要将它们压制下去,自我消化掉。解读弗洛依德,就是走进他的生活,就如同面对一本翻开的书本,无遮掩地接受别人的注视和别人的解释。弗洛依德的生活成为不同“解读弗洛依德”的对象。
一个格又同时为复数,我在此用了“阅读、解读”的复数“readings”。弗洛依德在其45年间(1893-1939)对精神分析作了不间断的描写,每一章可以说为对前面内容的评价或补充,他经常随着其知识的增加而修改教义,从而使其变得更加复杂,他发现错误并修正错误。其临床经验和来自其学生、反对者的意见帮助他不停地对初始的观点加以修正。
我们如何来看待23卷按年代排列卷册呢?按卷阅读是不恰当的,因为一个概念并非与原来所产生时一致,经过长时间后对一个概念的终结总会导致一套新的理论体系的产生,用以阐述这种改变的状况的发生。所有弗洛依德理论的概念:创伤、潜意识、移情、驱力、潜抑、阻抗等,事实上还有更多的概念,在弗洛依德追随者们经过长期的努力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理解”这些概念需要理解概念在不同时间里的变迁,这样才能将其与当时的整个理论体系联系起来看待。
如果通过对开头和结尾的阅读仍得不出结论,那就需要将阅读次序反过来,这样我们就能猜测弗洛依德在讲什么?在他话语背后的逻辑关系如何?
没有一个词或概念可以代表对其他所有概念的理解,故仅对某个主题的阅读可以说是没有用的。
我们该如何?根据我们的意愿,重读每段已经阅读过的文本,将其作为新的刚拿到手的东西来读,即我们无须限制自己的阅读范围,而要广泛地阅览弗洛依德的读物,每一种阅读均会增加我们既往所忽略的维面,年序表并不能告诉我们精神分析的每个词在时空上含义改变所代表的理论及概念发生上完善的历史,我们对弗洛依德的阅读必须是多维面的,这方能达到对不同含义层面细微差别的区分。
临床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则为:现时一切显著性的产生均可追溯到过去,时间的运动不是由过去到现在,然后再指向可能的未来,而正好相反。起始点并非固定和不变的,而是与新的事件一道发生着变化:什么会发生取决于现在正在发生着的事件以及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弗洛依德称此为时间的悖像性,这与西方19世纪以来形成的历史观和起源论是相对的,此即为回顾性追溯(Nachträglichkeit, retroactivity)。
现在让我们回到对复数的概念上来: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在其一生中进行回顾,重读一些著作。但重读弗洛依德的著作与阅读那些天文学、植物学或地理学的著作是不同的。弗洛依德的主题为主观性的东西:梦、个人生活史、我们生活中的痛苦、不幸的来源以及那些引起疯狂和不稳定的因素、宗教的起源、法律与国家、文明与缺憾、记忆的保留与遗忘的原因、幻想与信仰等,换句话说,整个人类的生活。每个读者无不感到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根基受到了震撼。没有人感到那些来自于弗洛依德的讲演中每句话与自己无关。
因此,每个人读弗洛依德均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不确定的阅读群造成了不确定性,就其变化和混乱程度来看,每个人总表现出与自己相关的理解,但决不会重复。每个人对弗洛依德的文本提出疑问,但最后限定于自己的范围内,留下他们的反应特征,并将这种对灵魂的挖掘过程称为精神分析。
总之,我们承认,解读弗洛依德显然有着不确定性、五花八门以及不可能加以定义。但弗洛依德的理论并不具备解释其他文明的基本要义的特权,只有那些与年史相关的或形而上学(逻辑及数学)或自然科学(物理的不同分支)才有这种特权。那些解释和对多种内在含义的研究地位卑微,手稿、艺术创造、关于探索引导主观世界的知识方面的材料等构成了被称为“社会科学”的原则。我倒更愿意称其为“现象科学”,这些科学需要多种读本和大量地阅读,它们不会被完全吸收,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解释。没有一所学院、学校或教会能够代表它,能够代表它的只有一些基本的教义,如孔子、福音全书、尼采或弗洛依德。换句话讲,这些教义具有广泛、公开和最后的特点。
阅读者被这些教义所激发,他们被教导要讲真话,这种努力造就了一切。使得人们不是被动地去学习或重复他用心读到的东西。阅读有着一定的规范,仅关注文本本身是十分危险的:虽然文本总是一样的,但它一定存在着什么不同。
在弗洛依德那儿,我们发现了引导他清醒笔头的规范,就主观而言,必须面对他所尝试挖掘的社会氛围能提供良好微环境的挑战,解读弗洛依德时会重揭旧疤,因保证讲稿的公正而借用的意识形态的东西和让人昏昏欲睡。在介绍庄子时,华生(Burton Watson)讲到:“实际上,所有古代中国的哲学家均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人是如何在这个充满着痛苦、混乱和荒谬的世界上生存下来的?”已经过去了21个世纪,问题依旧,而且还变本加厉了。
弗洛依德的文本并非担任奶妈的角色、或类似于让你好起来的安慰话语、或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幸福和内心平衡的册子。它以警世的面目让我们正视在我们内心深处存在着的无法企及的东西,而这正是构成我们文明与缺憾的来源,人们会认为,它是无法战胜的,因此对此不存在着奢望!应该这样讲,弗洛依德是一名对进化理念、它的恰当性提出质疑的思想家,在他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获得幸福的概念在于不断汲取知识,而这被弗洛依德认为也属一种幻想。然而,在弗洛依德最具悲观色彩的摩下隐藏着乐观主义:对幻想的公开指责有着它的意义,即重组生命动力—死亡驱力的基础, 建立防止其漫延的堤坝。认识与性驱力相关的行为并将其无法遏止的能量所可能带来的破坏倾向加以替换。
我们因此必须将解读弗洛依德的方法也运用于对其他圣者教导的学习中去,这并非命令,而是成为欲在这个世界上积极生活的人的一种责任。我们必须直接地解读该人,而非是通过听别人讲来了解其人,要在理解其概念时透过沉重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及怀疑倾向达到对一个学派而非对某个人的思想恰当理解。
如果可能,最好用德文阅读,如果不成,我们必须仔细地查看翻译,逐字逐句地找寻隐藏或隐含在他所说的话外在动机下的意义。很不幸,这种“第二层解读”方法常不为人所接受(译者因此就具有至高无上的责任,必须能够吃透弗洛依德的想法,并表达出德语中的不能言表的东西,而非将弗洛依德原本建立的教义变成一种新语言下的讲义。就适用于所有弗洛依德译者的规则而言,采取规范翻译语言的方式,可保留其发现的新奇性并广为大家所接受。
西班牙语、汉语以及挪威语均会涉及到类似问题,倘若此,人们接受新概念的程度如何:译者的工作并非只是达到将文本译出,让人看得懂,而是要运用他自己的语言,使用新的词语和新的概念可以以一种新的方式使真理得到恰当表达。阅读弗洛依德的原作及译作为两种解读弗洛依德的方式,这并非浪费时间。相反,发现那些翻译中的意图甚至遗漏常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原作。翻译弗洛依德然后阅读一门本不属于自己母语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我真的很想知道有哪些问题在将弗洛依德著作译成汉语时经常出现。如中文中对 “灵魂”、“心灵”“情绪”及“精神”是否各有其词("psyche", "soul", "mind" and "spirit"),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吗?
我已经讲过,解读弗洛依德是无穷尽的,现在我想补充一下,每一种被翻译过来的语言均会产生众多的读者群,因此也会产生大量的新的解读理解。这即是说,我将以不胆怯、不怕在逆境中遭人诋毁和可能会导致您们在听讲中带来的误解的态度而对我以前所讲的一切负责,我现在将证明,关于来自于弗洛依德那个年代、离他去世至今也已经有60年之久的弗洛依德的读物,其数量并不大,屈指可数。实际上,所有时代的解读者以及所有的语言只产生了四类读物,仅四种而已。我可以(如果您们同意我的观点,那就成为我们可以)一一道来,并对之加以详细说明。将其著作不确定的解释分为四类。请准许我打个比方:当一名植物学家进入森林时,他不会因繁复的物种而昏头转向,他会很快地采取分类的原则将无数的植物变成可囊括一切的几类。这便使无序变成了有序。
我说过,四类读物,就只四类,现在让我来对其加以说明,向大家展示通过它们如何“产生”了弗洛依德,即是说,不断地修正和重新组织,形成了今天21世纪的模样。在此我并非想暗示,仅从这四组之一中选择出来的材料为有缺陷的,材料的组织是通过这里和那儿的片言只语拼凑而成。事实上的四类为1)生物性读物;2)心理类读物;3)社会性读物和4)基于语言学的读物。
我想说,每一种读物具有暂时性,也许它就没有机会出现,但从内在逻辑上来讲,每一种均是可能存在并具有相互的联系性。在弗洛依德观点的某处,一定可以找到对它们的注解。它们是丰富而可信的。有人讲,可能有对存在于文本中导致不同解释产生的相悖之处被忽略,换句话讲,除了暂时性和可能性外,这些读物曾经或迄今仍十分有用。它们可能不会出现。然而,我必须指出:“弗洛依德”作为一个客体,并不等于所有读物的总和。“折衷主义”在冠以“每个人都有对真理的共享权,全部的真理就存在于在他们之间”的错误观点之下并无存在的余地。提出异议则是使思想熠熠生辉的添加剂,它能使我们看到一个观点从逻辑上发展的痕迹,而非停留在机械的反证上。我此次报告的初衷在于强调在弗洛依德思想体系中的复杂性产生于不同的读物。故我不接受“折衷主义”,我也不接受教条主义,那是通过否定矛盾来证明既往观点的模式。有人想提倡中立化,但也不可能,因为,每个读物的个体都隐含着不同的对潜意识的理解,因此也代表着精神分析实践中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的目的和含义,这并非只属于不重要的理论问题,而是理解和传递精神分析精髓的关键所在。临床经验为一种授教的方式,为一精神分析师的培训机构,它始于对弗洛依德理论的阅读。
***********************
我今天当然不能对你们讲一堂完整的精神分析课,用少于“四”来对弗洛依德概念加以阐释,看每一组是如何在这四组内组织起来的。所以,我限定自己只从一般意义上向您们呈现每一组读物的特征,我们从生物性读物开始。
有三条途径指引我们理解阅读弗洛依德读物时的生物性。首先,弗洛依德的英译错误可能完全颠倒了弗洛依德的原义,虽然,我们承认,这些译作得到了弗洛依德本人的认可。精通语言作为翻译的高手有约翰 里维尔及詹姆斯,阿力可克斯 斯垂彻(John Riviere, James,Alix Strachey)。弗洛依德在很早时就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了“驱力”(drive)的概念,译者们选择了“本能”(instinct)一词,这就违背了弗洛依德的初衷,他很谨慎地使用这一字眼。在德语中本能是指为维系生命的延续所固定下来的、具有遗传生物特征的普遍行为,它可以见于大量的物种中。由于今天的时间限制,我不能发挥以进一步阐明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我想强调“驱力”是精神分析中至关重要的名词,它代表着一切,而本能却无此功能。如果我们接受了翻译上的误导,将“驱力”与本能混为一团,精神分析就将被视为是本能生命的一门科学,涉及到与遗传相关的行为调节,无异于所有人类物种的一般概念,属于人类伦理学的一种,为将男人、女人视为个体来了解的学问,它反映了对个体的强调,但并不能代表一般性。本能的注释要是变成精神分析的要点,其结果为,梅朗丽学派就以此为据,认为新生儿在早期有着独立于其早期家庭及社会环境之外的丰富的“本能”(而非驱力)。那些与婴儿世界中客体相关的攻击性、防御和报复的想象就是本能活动的明证。人们假设精神分析师的结构化理念可以通过发现天生于孩子游戏中的想象生活来澄清和解释这些天生的幻想。幸运的是,今天,精神分析师们已经注意到了在标准译本中出现的这一错误,并(从语源及概念上)开始使用正确的词“驱力”。
第二条生物性可采用植物学的比喻“成熟”来理解。人类的器官成长并成熟,通过了由小变大的发育阶段,,如神经纤维开始出现髓鞘化,本能结构开始对其加以完善,这与树、水果无二,春华秋实,高级结构(大脑)最后控制低级结构。有时驱使发育的动力过早建立导致发育停止,在病理情况下也有退行到早期阶段的情形发生。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于是就侧重在克服其发育的停滞上,理想的发育应该是在有力比多的“生殖期”终止。这一早期所建立的信念被视为一种信条,被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就“发育”的概念来讲,那些“错误”的东西如孩子气、生殖前的或不成熟的。
第三条生物性为与翻译有关,我已经提到过“情绪”(mind)一词在德语中缺如(在法语中也缺如)。弗洛依德常在涉及到与“精神”有关时多少本能地提到“灵魂”、“心灵”的字眼, 在其他文本中,我们发现“思维”、“理解”及“意识”等是用来描述精神活动的认知词语。所有这些术语在译成英文时均变成了“情绪”,但翻译不可能白璧无瑕,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灵-肉”问题,在历史上,对此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一个“假性”精神分析问题):二元论、唯物论、唯心论、简化论、平行理论、自然发生理论及交互作用理论等。精神分析与这些存在于经典哲学中的问题无关。然而,就当今已获成就的学院派结果而言,“智能”被诠释为我们从大脑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我们梦想一个将“灵魂”减缩为神经生物化的时代的来临,也许人们可以接受弗洛依德对灵魂的探索行为,因其发现在那时尚属新鲜,弗洛依德只不过是一个不具经验的先驱而已,而这些在“灵与肉”之间的关系迟早会被弄清楚。但16年前由弗郎克.苏罗威(Frank Sulloway)所写的一本广为流传的书中,有文题为:弗洛依德,情绪的生物学家。从语源上对此进一步加以澄清,弗洛依德或拉康,二者均未用过“情绪(mind)”的字眼,弗洛依德最接近对此的描述用语为“灵魂结构”,他将此用以对不同的定位描述,但强调坚持它与大脑的各功能区毫无干系,弗洛依德学派的解剖学属于与身体不同部分的语义表象相关的解剖学。充满着情欲的弗洛依德所指躯体与大脑的神经支配和功能区大相径庭,后者则与不同脏器功能:感觉、运动及自我调节有关。弗洛依德的解剖学可拿裁缝来打比,也许比生物学家更合适些。如一只手仅代表一种主观臆像,而非涉及相应的神经支配或大脑投射后的神经支配。弗洛依德所指的躯体与economy of jouissance有关,而与器官自我平衡功能无关。
*****************
第二类为心理性的:追根到底,它与生物性的差别不大,特别在于它保留了“成熟”的用语。必须承认,并且拿以往按此理解的情况来看还获得了优势,那就是孩子们并未按内在动力法则去发育,而是从与这世界的关系出发,特别与那些在世界上获得优势地位的客体“人”发展关系,于是产生了“客体关系”理论。“适应”社会环境,主要是家庭,并逐渐发展和完善“防御机制”,使得主观上能够处理焦虑。这些过程是心理性的,它在自我协调下运作。此方面的心理学开拓性著作由弗洛依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依德于1936年写就《自我及其防御机制》,该书受到了弗洛依德的赞赏。此书为“自我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畅途。在美国,心理学大获成功,此现象为受到二战影响的大批欧洲精神分析师逃至美国寻求庇护的结果。适应性的发育机制和社会成功的标准作为精神分析有效的证据被建立并形成典型的“美国的生活方式”。为达到适应的目的,精神分析师有必要在其治疗室里向那些以往有强大自我的、屈从于本我、驱力(长时间官方翻译为“本能”)以及为人所忽略的破坏性死亡驱力的要求的病人来证明自己。治疗的功能为克服阻抗,在后期让被分析者与治疗师认同。分析师除了聆听仰躺在沙发上的病人的讲述外,还须训练其生活的认识,向他展现如何达到最佳的方式,最佳的终结为对社会的理想化。
“自我心理学”在50年代占了主导地位,那些以潜意识为主要主张的人却对之提出了强烈的抨击,认为这些观点在弗洛依德的著作中俯拾即是,是拾人牙慧之作。那些人是那些承认他们认识到人类的末日的精神分析师,而自我则代表着能抵抗、击退并压制这一过程的因素 ([1932]1933, New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31st Lecture)。由于对自我的功能上发生了相左的意见,弗洛依德与他设定的接班人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对弗洛依德而言,自我只是服饰于三个主人下的奴隶:屈从于本我的驱力、听唤于超我及受制于外界现实。而与之相反,自我心理学家们则视自我为一自主性的主体,它能够对内外的世界加以把握。
但自我心理学在弗洛依德的读物中远没有达到其终结点,在60年代,有人提出,倾听病人不应该只是将其视为局部的理解,而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包括自我、本我和超我的、经组织后以关系现实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统一的整体,给予的名词为“自身”(self)。这正是弗洛依德在发现潜意识时总是强调的,人类实际上是分裂的,是一个残疾。弗洛依德向我们呈现了人类存在不连续性的证据,但他却从一开始就指责自身的概念会引人入歧途,而一直拒绝“精神性人格”或“自身”的概念。而正是在反对这一概念中他创立了所有教义。
“自身心理学”的支持者们(Kohut, Kernberg, etc.)对他们发展出精神分析新的理念的事实当仁不让,他们发展的一些计划使弗洛依德的一些概念成为陈迹。他们坚持:对自身的促进可使人成功地能够面对在病理条件下出现的问题。在以前,这些条件下产生的问题被描述为神经症、性倒错和精神病。现在,则以边缘性、自恋性、饮食障碍等“人格障碍来描述,这显然为适合时代而产生的新的病理学。
*****************
第三类为社会性的:这一类读物强调文化及个体愿望的冲突整合以及个体对社会所提出的要求加以满足所起的作用。对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来讲,发育的锲机来自于社会生活中所燃起的火花,任何已经存在的社会的功能在于将个体整合到自己的网络中去。人们必须达到完全的认同,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安全的位置。他们必须掌握他们文化中占主导的文化知识以达到维持自尊的程度。这类观点很难在弗洛依德的著作中找到,精神分析在此方面的著作也不够多。除此外,有些精神分析师过于努力,于是出现了两派社会学的读物:“左翼“及”右翼“学派。
这类读物中首当其冲的称为“文化主义”。在它的适应性以及不问究竟的社会学体系中,主导模式非来自讨论,它们均为摆在那儿的简单的事实。个体必须将自己适应于此社会,融入他那个文化时空的行为模式。这种“社会适应”要求个体对社会和文化需求进行整合,忽视了这些整体并非和谐的,而是处于给予与需求以及它们所取舍的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于是“文化主义者”产生了“右翼”的社会读物(苏利文,卡丁那,弗罗姆——当然需除外其来自特别是带有年轻马克思的“左翼”色彩的注解)。
就那些“左翼的”社会读物及讲演稿而言,精神分析将之用于解释在社会现实中等级制度下的统治阶级特权,反对个体生活在所有层面上处于被压迫的过程。与此读物相关的历史上已经存在的模式由威廉.瑞席所建立,在理论上瑞席将弗洛依德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加以结合,但上述理论只为极少数马克思主义者和弗洛依德主义者所接受。弗洛依德本人在有缺陷的文明设想中在主张废除经济特权时对此只作了少许含糊的引用,从未将共产主义当真。他坚持,如果有可能消除社会不平等,威胁死亡的驱力将会自行其道,而如果资本主义被消灭的话,新的敌人也会产生。就此点来讲,精神分析并非一个堡垒,而是挑战皇权的对抗者,人们籍此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和怎样去改变它。
荒谬的是,在右翼及左翼的社会学讲演中站在精神分析师的角度上将二者达成了一致,精神分析师就象一名纠正右倾的舵手一样,将主观上“排他的”客体导向有价值的取向、作出“合适”的行为等,而在被引导作这一切时,人们对此深信不疑。接受或反对已经建立的社会规范与要求主观上与精神分析师认同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果精神分析师不去保持隐瞒自己的想法,这些愿望自己会表现出来,并督促主体也将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如果被分析者成为分析师想让他变成的那样,他就能证明他能给予分析师以爱,并也期待分析师同样爱他。作为履行精神分析的精神分析师有两种选择,要么接受之,或者违背社会规则,停止精神分析师的工作,担任起当舵手的角色。
****************
最后,我们讨论在解读弗洛依德时语言的问题,这与法国的加克.拉康学派有关 (France, 1901-1981)。我想澄清一下:我所说的语言阅读并非指象语言学家那样对人们所讲的话语加以考察,用此方法也不可能读懂弗洛依德。拉康以与语言学家相反的方向发展了起概念。当我将重点落在语言上时,我想强调这一当主体在讲述其主要语言时反映出的关系导致了精神分析的实践和理论的产生。重点放在语言上主要是指句法,我想借用法语langagier / langagiere。 就我所知,这些法语名词是不可能被译成任何语言的。精神分析并不与语言本身相关,而是通过讲话的客体与语言发生关系。精神分析本身也不与灵魂、心灵、精神、理解、意识或甚至潜意识有关,而是与人类躯体以及有着生物感受的躯体中发生的过程有关,而特别是充满情欲的躯体就被归于这一由语言、潜意识、意识及其他方面知识的系统之下。
女人和男人都是主体,他们从属于一个在他们出生前就已经存在的象征体系。主体的存在依赖于抓住他们的想象和与他人关系的机会。在精神分析领域拉康的最初发现与主体形成时镜像期的存在有关。镜像期在孩子出生后的6-18个月出现,来自于自己形象在镜子中成像的认识。镜子阶段有时发生在6—12个月的孩子身上,标志是他们能够在镜子里认识自己的形象。是别人,首先是母亲,同意和引导孩子认同他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员。他/她接受了特有的姓名和性别特征。从最开始,他/她就是人口统计的客体,他/她将说他/她的母语,服从管理他/她的社会的法律,希望他/她的需要的满足能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和保障。
在成为客体的过程中,他需要面对失败和磨难。在面对这些人类的痛苦时,他需要一些帮助或者安慰。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帮助1)魔术师或者出家人2)牧师或者圣人3)医生或者科学家4)精神分析师或者作家。我将在以后略作说明,我将从解读弗洛依德的观点来对之作出表达。 精神分析的实践就在讲话中完全展开,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则为要求病人讲出一切产生于头脑中的想法,就用讲话的方式。对分析师而言,注意倾听病人所讲的内容并保持一种随意性的关注。除了讲话以外,分析师不能以任何方法干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潜意识将以以往讲演中未听过的方式出现。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拉康模式:“潜意识如语言一般构筑。”
在我们结束讲演前,我想对弗洛依德的文本所作的语言解读关系加以强调。所有一切:释梦、动作倒错及玩笑、对神经症及精神病患者的分析及性理论,以及弗洛依德所发现的俄底浦斯情结的确立等均与语言有关。精神分析实践从不与“本能”、“大脑过程”、“行为”(适应或否)或“习得”理论相关。问题在于如何让主观可能开放其最隐秘代表其核心部分的途径。迄今还不清楚的是潜意识,主观上必须了解它以改变他的欲望和其驱力所驱使达到目的的关系。
所以,以此四种分组来囊括解读弗洛依德的方式是合理的并且可以在弗洛依德的所有文献索引中见到。我相信只有基于拉康所丰富发展起来的语言解读法使得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践变得具体并形成广为传播的结构,它为验证弗洛依德所有假说的自然土壤和实验基地。让我指出拉康的讲演中有哪些是涉及到解读弗洛依德的原文的:a)镜像期;b)潜意识的结构如同语言一般;c)主观的形成与他人关系有关;d)区分欲望与责任之间的差别和辨证关系;e)区分3种不同的人类经历的标志:想象、象征和真实。
此时,会有人站出来想作“解读拉康”的演讲,但我们将话题限制在受拉康所尊敬和赞美的众所周知的东方思想的话题上,特别是中国的哲学家和语言。要提出来的是在二站期间,拉康积极地学习中文,并将之用于对精神分析概念的描述中。还值得提出来的是拉康对古代的中国圣人十分推崇和熟悉:孔子、孟子、老子及庄子。
我要引用一篇长论,在我的不同的解读中,来自最接近于拉康对作为掌握被分析者的精神分析师中概念,分析师所处地位为“假定的具有知识的主体”,他导致移情的产生,移情治疗为精神分析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原文来自Burton Watson'对庄子的翻译,在第四册中拉康作了修改,冠题为:“伟人与导师”。
“顺天意存人理者,极智也,知天意者,与天同在!知人意者,可借所知获取所不知,延寿也,此即知识的尽善。”
然而,做到此点十分困难,知识需要积累才能致用,但如何等待却不能确定,那么我如何知道我所称之为天堂的东西是真的呢?我所称为人的东西又不是真的呢?在真识灼见出现之前一定有真人首先出现。
“什么是我所指的真人?古代的真人不会对抗愿望,不会炽盛骄傲,也不去盘算自己的事情。这样的人虽会犯错,但不会为之后悔,虽然会成功,但不沾沾自喜地显露于人前,登高而不惧,潜海而不湿,被火烤而不燃。他的睿智使得他能够攀登上所有他想达到的顶点。”
“古代的真人睡眠时不会做梦,行走时不看路,他食不甘味,用心呼吸,用脚跟呼吸,而一般人则用咽喉部呼吸。他们在受压时仍会如呕吐般断续地讲话,在他们热情和愿望的深处,他们只从事着上帝工作的外表部分。
古代的真人不谙风月,也不知敌视死亡。他活着不喜,退缩是也不声张,总是情绪高昂。从不忘记从那儿开始,也不去问到哪儿结束。获得时便高兴的享用之,遗忘时则将之送回。这就是我说的不作违心之事,也不替天行道。这就是真人。
他的慷慨
"His bounty enriches ten thousand ages but he has no love for men. Therefore he who delights in bringing success to things is not a sage; he who has affections is not benevolent; he who looks for the right time is not a worthy man; he who cannot encompass both profit and loss is not a gentleman; he who thinks of conduct and fame and misleads himself is not a man of breeding; and he who destroys himself and is without truth is not a user of men... Those... who slaved in the service of other men, took joy in bringing other men joy, but could not find joy in any joy of their own..."
footnote by Burton Watson: "according to legend, these were men who either tried to reform the conduct of others or made a show of guarding their own integrity. All either were killed or committed suicide."
如果弗洛依德在他的生活中发明创造了什么,那就是精神分析,不寻常在于男人或女人成为了能容许将主观潜意识展开而寻求支持的客体,主体以及由此产生的优越想象被禁止,真相凸现。知其不知,并将自己的学识融合于被分析者中,假设进行了错误的推断,精神分析师将会误认为‘已经知晓’,正如Juan David Nasio所指出的“主观来自伪识”,用庄子的话来讲,有必要创造一个原始、基本的真人的形象(这即为拉康所指的“主观求知欲”)为从未存在过的真正神话。使得人们可以容许主观对支撑自己存在方式进行探索。他最后的发现是什么?他发现了“主观求知欲”是真实的。一个从未存在,现在也只是刚刚起步的全新的认识主观的时代开始了。因此,生命只有在超越幻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而理想化让我们迷失方向。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