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整合(折衷)理论

作者:张宝蕊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8-04-18

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整合(折衷)理论 张宝蕊(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1、前言 心理辅导与治疗自开始至今,不过百年历史,但是因为人的问题日趋复杂,辅导理论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到现在,已发展出不下240种,几乎每个新的学派教师或多或少地会对其它的学派有所批判。基于现实的需要,许多学者提出整合(折衷)的看法。学者Corey观察到在八十年代,许多学者专家们,虽然有许多不同的主张,但很多明显地出现了越来越走向“整合”的趋势。在本文中,作者将对整合(折衷)理论发展的背景、现状、定义以及所面临问题与挑战,乃至在临床上所需注意的事项等一一加以介绍。在本文中,整合理论(intergrationism)与折衷理论(eclecticism)意义是相通的:受辅者与来谈者都指的是client。文章的结构及理论根据Corey的书“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2、背景及现状其实,在80年代以前就已有许多心理辅导者与精神治疗专业人员开始做这项整合工作。比如,1930年Woodworth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及学说,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与需要。他认为只有走整合的路线才算是符合科学的。Patterson更是宣称,Throne应是一位以科学化、系统化及严谨态度研究整合理论的创始者。事实上,在整合理论受到众人之前的拓荒过程中,曾受到许多有有名的心理与精神专家的质疑与挑战。Rogers这位以非常指导式的辅导理论出名的学者指出,想要将不同的学说综合起来,只会将心理辅导与精神治疗引向一个肤浅的层次,而无法使其具有客观性与整合性。Snygg等则表示,许多的理论与学说原本是彼此矛盾的,因而折衷理论得到的会是一个矛盾与不一致的结果。除此之外,尚有许多其它的学者提出类似反对的论调,限于篇幅,不多述。Throne面对这些挑战,毫不畏惧。他认为没有一种辅导与治疗的学说是完美无缺的。因此需要彼此结合与互辅,取长与补短。Carkhuff等则自称他们所运用的折衷观点非常有系统,并具有开放的科学精神。Corsini则表示,一个主张整合理论的专业人员,一定要注意不同理论彼此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且在临床的运用上,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最新的知识来弥补其缺点。但是,由于许多的专业人员没有用严谨和科学的态度及有系统的方法,在临床上随意运用不同的理论,因而受到了强烈的批评。为了更具体地了解当今心理辅导与精神治疗的趋势。Smith在1982年以一些专业人士为对象,调查他们在辅导治疗中以何种理论学说为基础。结果如下:采用整合理论的有41.20%,心理分析学派的有10.84%,认知行为学派的有10.36%(1982)。一位学者Young等则以教授心理辅导的学者及心理治疗者为对象,也作了一项类似的研究,结果与Smith的调查结果相似。据此,我们可以知道,九十二年代的趋势是学者专家们不再只执著一种理论,而是采多种资源来互补长短。事实上,另外有一走向是,不以“心理”与“行为”为治疗的对象,更加上了以“身体、心理、精神”的合一发展为主流,以东方与西方文化,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整合为导向。其中以新纪元运动(newage movement)及超个人心理运动(transpersonal movement,又有人称为精神心理运动)有名。因这两个运动而产生的治疗方法,在七十与八十年代成为一种流行与时尚。3、整合理论的定义 什么是整合理论呢?事实仅仅在这个名词上,学者专家们有不同的意见。早期的学者如Throne,Norcross等人,所用的是“折衷主义”,Throne将此“折衷主义”解释为“当治疗者在仔细研究中一个人的问题而给予诊断以后,对其原因和结果作一系统的了解,并运用在心理与行为的辅导治疗上。”他认为,只要对行为的发生作科学的研讨,并提供适合的解决办法,进化论是一种或多种理论,只要能做最合适的运用,皆可称之为“折衷理论”。Norcross则认为,所谓的折衷理论,是指将那些“含义窄小”的心理学说,融合成一全面的整合的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而言。由于“折衷”原文是eclecticism,太过于技术与专业性,较难使人了解,因此,许多学者主张用“整合”(intergrationism)这个字,因为它比较简单清楚,令人一目了然,故而越来越多的人用“整合理论”代替“折衷理论”,事实上二者是可交替使用的。4、面临的挑战 身为一个心理辅导与治疗的专业人员,在此行业中呆久了,慢慢会意识到一个理论实在不够用,因此很容易会考虑用其它的理论来补充。此时,很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清楚自己的理论基础,明白哪些是想要融合运用的学说,以及如何整合这些不同的理论。由于许多理论学说不仅是互不相应,更甚的是彼此矛盾冲突。如果不留意这些客观上的差别,而仅以自己的主观想法与看法,任意滥用所需的理论,这不但会造成自己的困扰,也会使来谈者感到困扰,结果对谁都没有好处。总之,一个专业人员是如何运用科学、系统化来整合所要用的不同理论而且能够不拘泥于其中,在实际的工作上能对来谈者达到最大最好的帮助,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5、一些注意事项 目标:在辅导与治疗的过程中,设定目标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这目标或者是对来者的人格调整。或者是寻找生命的意义,也有可能是处理家庭问题,因人而异。面对不同的目标,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的目标,如何整合呢?Corey建议将不同的目标做一个分类,比如就一般性或特殊性,然后针对其特性来查看不同理论的特质,而做选择与配合的工作。例如,认知行为的辅导理论是较偏于特殊。具体及短期性,如行为治疗,现实治疗法等;以人际关系为主导的理论,如来谈者中心治疗法以及完形治疗法就是较偏于一般全面及长期性的。关键在做任何整合工作之前,辅导者与来谈者应一起探索他们的共同目标,互相了解彼此的期待,是否相合与一致,如果二人的治疗目标是南辕北辙,这种辅导关系终究会失败的。6、辅导与治疗者的功能和角色 辅导与治疗者的功能和角色应不同的理论模式而异。Corey认为,一个专业人员若要成功地整合不同的理论,就要常常问自己:在辅导过程中,我的功能是否有所改变,我地角色若有改变,是为什么而产生的?我是否不断地在配合来谈者的特长而改变?在整个互动中,我是较主动,被动?是指导的或是非指导的?为什么?是要能使来谈者获得益处,辅导者要借着自我提问,使自己反省与思考。只有反省与思考他才能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有一客观的评估,进而做修正与调整。更进一步地表示,一个辅导与治疗人员主要地功能是帮助受辅者认清自己的力量,并且也使他们明白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Lazarus则强调辅导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辅导者的本身的“整合”,因为在与受辅导者的交往中,其所表达的自我、行为、人格、人品皆会影响其结果。因此,如何在生活中常常“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与缺失是非常总要的。7、辅导者与受辅者的关系 大部分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家都强调辅导者与受辅导者关系的重要。但如何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呢?Corey认为,自为辅导者一定要注意那些可以让受辅者感到“相合”(match)的事件。在辅导过程中,最主要是让来谈者感到被接纳与受重视,而不是一个被质询、受治疗及被辅导的“问题”人物,尤其是中国人喜好面子,更是要让他们觉得自在。一个辅导治疗者最忌讳的是“扮演”一个角色,而不是真实的自己。这对整个的辅导过程是有害的。只有成为真实的自己,随时体会到自己的感受、思想和经验,才能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否则,这种辅导关系是很难成立的。8、受辅者的经验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受辅者本身的经验是成功的关键。辅导者与受辅者的接触中,如果要运用整合理论的话,首先要考虑受辅者的人格特质、信仰、行为模式、生活经验、性向等各个方面。每个受辅者不同,有的比较能从感受中受益,有的从行为的改变上成长较快、有的则需要从其生活背景、经验的探讨着手才能有所突破。再者,一个人的文化,种族及社会、经济地位皆须纳入考虑。例如,同是中国人,都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长大,但台湾人与客家人所呈现的文化就有差异。针对此点,Corey再次强调,辅导者应该不断地对自己提出问题:受辅导者的期待是什么?其背景又是如何?他的生活内容有什么不同?在其多重的经验中可否找出共同的特点或任何模式?等等,以便更多地了解受辅者。9、辅导技术 除了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之外,辅导治疗人员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当今的社会,人们的问题也相形复杂起来,单一的或两三种的技术是不够的。Beutler认为,不同的技术在运用上须考虑其理论的相合性与矛盾性,不相合的技术放在一起使用,往往有负效果。最好是事先对来谈者的个性、背景、环境等,以及辅导治疗者本身的学术背景、理论基础、个性等有关事项,作一分析研究,再予以整合运用。当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行为主义治疗家lazarus则主张,只要对技术上作一仔细的斟酌,Coreyc以其丰富的经验为基础提出,勿需对理论多作考虑,最好的技术是治疗者本身,因为技术的运用是治疗者的人格呈现。10、测验向来测验在辅导者等领域常引起人们的争议。非指导式的专家们一向对测验采取鄙弃的态度;但许多其它学派的人士,则认为通过测验可以得到许多的资料,而不会流于主观。Corey认为,测验可以作为一个辅导的工具,但在使用时必须了解为何要使用测验,并且明白是谁要求使用。另外,更须明白此测验的价值与有限性,而不能将其结果与来谈者的问题与人格视为等同,因为人的复杂性是远远超过测验的,更何况任何人皆可操纵(manipulate)测验,甚至扭曲其进行的方式及结果。11、评估评估一个辅导与治疗的结果是否成功或有效,是一件困难与复杂的事,采购作科学的研究调查,Lambert曾经提到,整合理论可以对研究调查的结果提供较佳的整合路线。Corey及Garfield则以为,仍要经由不断对辅导过程提出问题并做反省,才会使整个研究调查更精确详实,才能使辅导工作更有效。如此,未来才会有较良好的研究设计。而这些问题亦要从整合的角度来不断提出:这些受辅者是什么样的人?何种辅导过程及理论才合适他?等等。其重点就是希望辅导专业人员不要拘泥在“理论”及“技术”上,而要融合自己的经验、人格型态、学理背景,而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及受辅者的方式,弹性而人性化的运用在临床上。12、结论Corey这位既有丰富的学理,又有充足的临床经验的心理治疗家提出,一个走整合路线的专业人员,除了多读多思考之外,还需要有许多实际的辅导工作经验,没有这些临床的经验,有再多的知识,做再多的思考,亦是徒劳无功,毕竟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另外一点也很重要的是“态度”。不要以为辅导理论与学说的整合仅是“技术”,它与一个人的态度有很大的相关性,一个开放、自省且活泼接纳的态度,较一个死板的态度,所达到的整合效果会有很大的差距;而一个开放接纳欲等自省能力的态度,亦会减低整合的程度。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辅导者的人格。一个辅导者在辅导上所呈现的就是自己的人格反应。内向型与外向型的辅导者,他们所采用的理论、技术与过程,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避免工作的偏颇,一个有专业精神的人,他必定要常常思考这点,而作多方面的调整,不是为自己的方便,而是以来谈者最大的益处来考虑。要记住,一个有专业伦理的辅导人员,是在以受辅者的成长、健康作为其发展“整合理论”的依据的。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家园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