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详解:你为什么自卑?

作者:毕淑敏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1-02-27

励志导读:自卑并不可怕,它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与之相伴的朋友。如果你学会了和自卑友好相处,不要让它左右了你的心境,又能不断地利用自卑对你的激励和升华作用,那么你就会变成一个超越了自卑而生机勃勃的人。那时候,你对自己将有一个良好而恰当的评价,既不狂妄,也不气馁,对于自己的期望值恰如其分。对自己多鼓励,少批评;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能够清醒地接受自己的限制,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日新月异地进步;能恰当地照顾自己,喜欢自己的身体,善待自己的身体;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条不紊地工作学习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自卑人人有,善待自己超越自卑

1:自卑的人,通常采用的姿势多是弯腰驼背或是趾高气扬。

先要声明一点,这一条,指的是没有先天残疾而且不缺钙的正常人。我们常常看到快速发育中的青少年弯腰驼背,父母会大声训斥孩子:“把腰直起来!把胸挺起来!说了你一百遍了,怎么还记不住!”

管不管事呢?当时是管事的,少年人把腰背一挺直,立刻就精神了许多。但是用不了多久,少年人的腰和背就又塌下去了,变成萎靡不振含胸蓄腹的样子。

这基本上是个老大难问题,于是有聪明的厂家生产出了这类产品,用外力训练孩子挺起胸膛,希望塑造出好的体型。我认识一个女孩子,用这一类产品的时候,效果不错,挺胸抬头的。可一旦摘下来,就立刻恢复原状。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孩子为什么要低头含胸?后来,通过我和她交谈,才明白她对长大一事心怀恐惧,胸部开始发育了,她觉得这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让她抬不起头来,所以,她就总是向前躬着腰……

自卑的理由千奇百怪,我还碰到一个含胸的女子,她却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太平公主”而心生自卑,生怕挺起胸来,人家一眼就会看出她胸前曲线不明显,索性整天弯着腰,企图打个马虎眼,让别人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至于那些过于趾高气扬的人,多半也是自卑。他们顾虑别人小瞧了自己,就格外地夸张形体,好让人觉得他的能耐更大一些。说实话,凡在公共场合看到这一类的人,我就心生悲悯,觉得他适得其反,因为这种体态,恰好暴露了他的不自信。

2:还有一个识别自卑出没的极好标志,就是一个人的语速。如果你听到某人说话特别快或者特别慢,那多半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过特别不自信的阶段。

也许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但就像严重的创伤会留下触目惊心的疤痕,语速也是一种记载。

有一位朋友,话说得十分紧促,如狂风骤雨袭来,密不留白。听他说话,简直像被轰炸。我说,你能不能讲得慢一点呢?像现在这样,你说得吃力,听的人也很吃力,大家都辛苦啊!

他思谋道,我讲话的速度是当初当推销员练出来的。你想啊,好不容易敲开了门,我第一个动作是把脚尖别到他家的门轴下方,这样对方要想关门,让你吃个闭门羹,他就会用门扇挤了你的脚。一般人虽然不喜欢上门推销的人,但还不至于恶到碾破你的脚趾头的地步,所以,我这第一个回合,就算胜了。第二个回合,就是介绍我要推销的产品。这个时候,语速一定要快,要像机关枪连发一样,不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要是说得慢了,对方一下子打断你的话,说我们家不需要这个东西,你快走吧!我就前功尽弃了。但是,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说下去,不定哪句话就打动了对方,买卖也许就做成了。这个时候,语速就是一切。

我说,其实你是怕人家赶你走,所以你无法从容。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别人也能在轻松中接受你的观点。不然,太快的语速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也暴露了你的慌张。

我还有一位女性朋友,说话速度极慢。你问她一个问题,她许久不答复你,慢到你以为她对你有意见,根本就不屑于理睬你。当你几乎绝望的时候,她慢条斯理地开了腔,说出几个字。你以为说完了,刚要赞同或是反驳她,没想到她又用极慢的语速接着说下去。

我说,你不能把话说得快一些吗?急死人了!她慢吞吞地说,我就是一个慢性子,从小养成的。

我说,我看你做事的时候,并不慢。她说,做事当然可以不慢,但说话,必须要慢。我很奇怪,说这是为什么呢?真正的慢性子,说话做事都很慢的。

她说,做事是自己来完成。说话就会让人听见,就会有影响。

我说,这是当然的。说话,除了自言自语,当然是需要让别人听见了,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嘛!交流就会有影响,这不正是说话的人期望的吗?要是你说了半天的话,却一点反响也没有,岂不令人沮丧?

她说,可是,如果我说错了,就全完了。我输不起。这就话里有话了。

后来,通过反复的交谈我才知道,她小的时候,家世很不幸。父母被打成右派,被人揪斗,都是因为“说话”惹的祸。她从小就很自卑,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低人一等,说话便格外小心,在所有需要发出声音的场合,都瞻前顾后百般思谋。

人对于自己的声音,有一种原始的掩饰欲。这可能来自远古时代,野兽的力量十分强大,如果你发出声响,被旷野中的凶猛动物发觉,那么你的命运就很悲惨。如果你在群体中,发出与别人不同的声音,那么等待你的后果恐怕也是凶多吉少。而单个的人,如果被群体所抛弃,那也就意味着离死亡不远了。

3:自卑的人,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标志,那就是他们的服饰要么十分夸张要么不修边幅。

我估计这一条的后半部分可能会惹翻一些人。他们也许说,夸张的服饰我们是没有的,但有的时候,因为忙,因为贫苦,因为某种特殊的理由,我们曾不修边幅,但这并不等于我就自卑啊。你这样说,是不是太武断了呢?

请原谅,上面讲的自卑容易出没的场所,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说法。如果有充足的理由,那么无论是夸张还是不修边幅,都不在此列。但如果没有任何理由,有些人就是要打扮得与众不同,如果不能以特别的奢华或是精致,来吸引人的目光,那么,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干脆以特别的怪异、肮脏、耸人听闻以博得众人的目光,那么几乎可以没有疑义地确定,这个人的内心充满了自卑。

他没有法子展现自我的才干,或者说也许根本就在这个方向没有才干,却不甘寂寞。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标新立异吸引人眼球,以达到让自己不同凡响的目的。

4:自卑的人,他们看人时,眼光通常不愿意和别人正面接触。

眼睛其实是不发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眼光”,是指看到了对方瞳孔和角膜的反光。

中国文化中,对“眸”和“眼光”,给予特别的重视。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大致是说:“观察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观察人的眸子。眸子,不能遮掩人的丑恶。心正则眸子明亮,心不正则眸子昏暗。听他说话,观察他的眸子,人内心深处的正与邪,岂能隐藏呢?”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据说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从画画的角度来说的,孟子虽然不是画家,但他从如何辨识人的角度,把这个道理说得非常清楚了。美容医生可以修理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可以栽上眼睫毛,可没有一个医生能够用技术美化人的眼神。

孟子在和白圭讨论治水问题的时候,直视白圭的眸子,从他闪烁不定的目光里看出隐隐幽幽的狡诈与险恶,便感觉他“胸中不正”。后来的事实证明,白圭真的是个以邻为壑,残害邻国百姓的小人。

人身上的器官无数,为什么独独眼眸负载着这么重要的使命,有这么显著的功能呢?

说白了,眼眸就是黑眼球,眼光,就是指瞳孔开阖的大小。眼睛要往哪儿看,眼球就会偏向哪一方。如果一个人的眼球呆滞不动,那么我们通常会认为这个人的脑子比较笨,不灵活。至于瞳孔的大小,更是衡量生命是否存在的极为重要体征之一。

临床医生判定一个人是否死亡,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征,就是看他的瞳孔是否散大。那么,决定瞳孔和角膜开阖的机关在哪里?它们受到人的两组神经支配,分属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组神经,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植物神经系统”。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奇怪,人明明是动物,怎么在身体里还潜藏着一套植物性神经?当初我学习军医课程的时候,也对此大为疑惑。专门请教教授,教授说,植物神经系统是人类神经系统非常重要和古老的组成部分,又叫非随意神经,支配内脏器官、血管、心脏、腺体和瞳孔等部位。它主要负责大脑对内脏器官的指令传达工作,但人们平常是感觉不到它的。

请注意这其中的两点。一是支配内脏,二是不随意。除了经过特别训练的人,一般的人想让自己的心跳加快或是减慢,想让自己的血压升高或是降低,想让自己的胃液多分泌或是少分泌一点,都是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这一套神经系统,不受意志的支配,它们像自由生长的植物一样,自行决定何时工作何时放松,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故此命名“植物神经”。

现在,你是不是明白了瞳孔的重要性呢?它是诚实的,它不受你的意志支配,它更反映你的本能,代表你的真实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你存心造假说谎,你的瞳孔会出卖你!瞳孔大小的改变,和心理有极大的关系。这就是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的老祖宗特别注重眼光的缘由。

瞳孔的变化范围非常大,当极度收缩时,人眼瞳孔的直径可小于1mm,而极度扩大时,可大于9mm。这对人体其他的平滑肌或横纹肌而言几乎不可能达到。

所以,自卑的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万事不如人,没有和别人平等对视的勇气,他们的目光常常是游离和躲闪的。他们怕被别人窥破了心事,就更加不愿意正眼看人。他们以为这样能让自己的不安躲藏得更久一些,殊不知弄巧成拙,欲盖弥彰。

5:自卑的人,多半看起来焦虑不安或是麻木不仁。

医学里有一个词,叫做“易激惹”,就是说有的人抵抗外界刺激的阈值特别低,轻微的变故,就会在他那儿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这不仅仅包括易怒,还包括易喜易悲易烦躁……人们常常以为这是天生的性格使然,其实,不准确。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常常蛰伏着一个幼稚的孩童。

人们不是说,三月天,孩儿脸。意思就是只有不成熟的小孩子,才像春天的天气一样,复杂多变。还有一部分自卑的人,恰好反其道而行之,他们面无表情,麻木不仁。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和前面所说矛盾吗?七情上脸,喜怒形于色,你说不对;那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你也说不对,到底怎样才好呢?

以上所说,只是自卑的人比较常见的表情,并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思谋要不要改变?如果你说,我不改变。那么,也完全是你的自由。谨为希望有所改变的朋友们,提供小小的参考。适时适度的表情,这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6:自卑的人,多半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爱轻而易举地承诺。

这一条的前半部分比较容易让人想通。因为自卑,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故缄口不言。因为怕说出来的话和众人的意见不同,被人嫌恶,所以能免则免,不开口。更有甚者,觉得自己人微言轻,说和不说一个样,索性在嘴巴上贴了封条,时间长了,基本丧失了在公共场合说话的能力和勇气,这也可理解。

可是,为什么有一些自卑的人,会轻而易举地许诺呢?

记得多年以前的春晚,有郭冬临等人出演的一个小品,名字叫《有事儿您言语》,说的就是有这样一个小人物,特别爱对别人说“有事儿您言语”,意思就是你有了为难的地方,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告诉我一声。那潜台词就是,我会尽力帮忙,我是你的救星。

帮忙本是一件好事,但所有的帮忙,都要量力而行。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张口就许诺,骨子里就是逢迎和讨好,让自己苦恼和吃力。

小品中的这个人物,为了显得自己有门路,答应给别人买火车票。他自带大衣半夜三更地到售票处打地铺排队,还故意少报购票款,以显得自己手眼通天,可以买到便宜票。结果是自己吃了很多苦头,闹了很多误会,家庭不和,委屈做人……这个通过艺术家典型化的人物,好似给自卑做了一个注脚。

他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就是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很能干,让人能高看自己一眼。说到底,我们平日里的很多忙碌,多半是因为轻易地答应了别人自己难以完成的承诺。刚说完了就后悔,可是又不想被人扣上“吹牛”“不诚信”的帽子,只得打落牙齿吞进肚子里,勉力为之,苦不堪言。

也许曾经下过决心,下次一定不能这样轻诺,可事到临头就又忘了。有人觉得这是自己记性不好,其实根子在自卑。

如果你同某人聊天,在谈话中,他会很快就装作无意地提到自家有地位的亲属,或是强调自己经历中最光彩的篇章,那么你基本上也可以断定——碰上了一个自卑的人。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好汉不提当年勇”。为什么好汉不提呢?因为倘若是真的好汉,他还会不断创建出新的勇敢的功绩,所以用不着搬弄当年的勇敢来为自己脸上贴金。

那么,什么人爱提当年勇呢?我们的俗语中没有说,让我们试着把这句话补充完整——“赖汉好提当年勇”。什么人是赖汉呢?我觉得就是对自己不自信的人,他不相信自己还有再创丰功伟绩的机会,又怕人家小瞧了他,只好把往事一遍遍地重复。

我认识一个人,几十年前我和她聊天,10分钟之内,她必然会装作有意无意地提到她家一位显赫的亲属。当然,她会说得很谦虚,很节制,但她一定会提到。这位亲属,已经成了她胸前悬挂的勋章。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重逢,在前10分钟内,她没有提到这位亲属。

我想,她终于从那位光芒四射的亲属的影子中走了出来。然而,在第11分钟,她又提起了他……我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样显赫的亲属而心生妒意,也不是对她所讲的亲属内幕没有一丁点儿兴趣,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在涉及到该亲属的时候,当然可以提及。但如果那话题和此没有关系还要生拉硬拽地把老人家从坟墓中唤醒,就是一种自卑的特殊表现形式了。

7:自卑的人会夸大自己的成绩,贬低别人的作用。

8:自卑的人经常为自己辩解,辩解通常多变而苍白。

因为他们并没有一定之规,没有坚定的信念,所以语气常常是犹豫不决,决定常常会在压力下更改。他们通常活力不足而显得疲惫困倦,叫苦连天更是家常便饭。

自卑的人,难以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人说“不”。说“不”这个能力,说难很难。有的人一辈子也说不出来,他们的一生,就是不独立自主的一生,选择被形形色色的潮流所左右,行为被七嘴八舌的人所控制,时间被莫名其妙的事儿所分割,连感情也是禁锢混乱的。

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他们的手脚,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复印机。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除了迎合别人,就是表现出什么都不需要的麻木状态,远在生理的生命还没有消亡之前,心理的生命已经被扼杀。

9:卑鄙的人也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成为一个严苛的完美主义者。

他们会觉得只要有一点不完美,人就是没有价值的,就应受到批评或是责罚。为了避免这种让人难堪的结果出现,他们不断地鞭策自己,精益求精到了违背常识的地步,过分希望取悦他人,对批评过于敏感。一旦出了一丁点过错,情绪就会长久地沉浸在悲伤、焦虑、内疚、害羞、挫败感和心生忿懑当中,难以排解……

这种人如果当了领导,就会大权独揽,奉行一言堂,对别人无法信任,更难以采纳他人意见,总想成为聚会的中心人物,当不被人瞩目时,就手足无措百无聊赖,甚至到了自造新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10:自卑的人,还很可能避免参加比赛。

他们用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其实不过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自己不被众人承认而提前选择了逃避。

11:自卑的人,多半不会很好地照料自己。

他们无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能善待身体,觉得身体不过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不会倾听身体的声音。他们生病时,多半不去主动就医。因为他们认为生病是一件表示自己虚弱的事情,不可告人,就咬牙挺住,以至于常常到了疾病的晚期才被发现,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12:自卑的人常常过量饮酒,把这种由于酒精引起的兴奋状态,当做是排解压力的最好手段。也有的人沉迷网络、甚至吸毒……因为在平凡的世界和人群中,他们无法找到自己的幸福,于是企求麻醉和沉沦。

原谅我零零碎碎地举出了这么多自卑的表现,其实还可以举出更多,咱们暂且打住。自卑的人最主要的误区,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不配也不可能享有真正的幸福。

这是一个悲惨的自我预言,尤为悲惨的是,如果你真的这样预言自己的人生,它就可能真的变成现实。我们不是常常说心想事成吗?想好事,不一定真的成,因为还需有天时地利人和诸等因素配合,但一个倒霉的预言却常常应验。因为要想把事情弄糟,只要人这一个因素,就足够了。

以上说了这么多自卑的表现,也可能你会看得心中不安起来,说,哎呀,我有好几项都沾着边呢,这可如何是好?别着急,我们只说了自卑的一个方面,自卑还有另外几个方面,等都看完之后你就可以安心了。

自卑并不可怕的理由是——人人都有,就像死亡,人人都要经历,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就不必害怕。

为什么人人都会有自卑呢?

第一是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界的渺小。

面对苍茫玄妙的寂寥星空,你太渺小了。面对拔地而起的万丈山岳,你太渺小了。面对浩渺无际的汹涌海洋,你太渺小了;面对铺天盖地的葱郁植物,你太渺小了;记得我母亲在世的时候,一天我们和朋友在森林中漫步,看到一棵几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树,我们纷纷猜测这树的年龄。虽然众说不一,但大家都同意树龄最少有几百年了。母亲在密林中对我说,人是活不过一棵树的。

后来,母亲去世的当日,我回到家中,透过泪眼看到母亲养在花瓶里的一丛水竹依然郁郁葱葱,心中哀痛万分地想,人岂止活不过树,连一捧草也活不过的,顿时泪水奔涌而出。所以,面对大自然,人生出自卑之感,是有道理的。

第二个原因,来自人类童年时期的幼小和无助。

这一点,不言而喻。据科学家研究,因为人类脑容量的不断增大,就使得人类的胎儿不可能在母腹中发育到完全成熟才分娩而出,所以人类的婴儿几乎是一个半成品,就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了。他不能走,连爬也要等待几个月之后才能慢慢练习而成,完全不像马或者鹿的幼崽,几个小时之后就能蹒跚地跟在母亲身后行走了。

人类婴孩不能寻找食物,除了等待妈妈的乳汁,他们没有丝毫谋生的本领。人类婴儿更没有抵抗天敌的能力,谁想置他于死地,都易如反掌。因此人类婴孩有一个漫长的童年期,除了仰人鼻息,没有法子独立。这个孱弱的阶段,谁都躲不过。

第三个原因,来自我们每个人成长经验中的创伤性记忆和理念。

如果说前两个原因还是人人有份的话,这第三个原因,有一点个体差异。但完全不曾遭遇创伤的人,也是没有的。

什么能造成我们的精神创伤呢?让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是有关性别的。

普遍来讲,多是因封建残余的重男轻女观念,中国女孩普遍比较容易在这一处留下创伤,形成死穴。就算家里不忽视女孩,当她走到社会上,也还是会受到无所不在的性别文化的影响,歧视犹如空气,弥漫在很多地方的上空,令人无法逃遁。

而且,有的男孩也不喜欢自己的性别。我就曾经听到一个男孩说,因为在他之前,叔叔啦伯父啦,还有自己父母这个小家,整个大家庭里生的都是男孩,于是无论从祖父母还是父母,都希望这最后一个孩子是个女孩。那时候还允许提前用超声波鉴定胎儿性别,不知道是不是医生大意了,告知人们将要出生的是个女孩,全家期盼。没想到却是个小伙子出世了,一片哗然。妈妈懊丧地说,我希望能来件小棉袄,不想还是一把小茶壶。于是,这个小伙子很为自己的性别苦闷,长久地不开心。

◆第二种常见的心理创伤,就是对自己的外形不满意。

比如嫌自己的个子不够高,肤色不够白,头发不是漆黑油亮,眼睛不是双眼皮,腿不够修长,手的形状不良,嗓音不美,鼻子塌陷等等。

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这应该是很有历史传统的自卑理由。尤其是对女子,咱们的古话中说的郎才女貌,简直把女子的相貌提到了繁衍学的原则高度。这个倾向,在现代社会越演越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影视艺术的普及。过去我们形容一个人的长相,只能靠语言。用语言这个东西形容外貌,留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好赖其实是没有定论的。过去人们称赞一个人好看还是不好看,涉及的地理范畴,基本上就是在一个村子内打转转,说某某相貌好,就会说,这是村子里最漂亮的姑娘。一个村子里有多少人呢?也就几百人吧。大一点的村子上千人,也就到头了。选美基础最广泛的佳人,大概要数“倾国倾城”的范围,那时候的国和城,也不能和今日相比,不过方圆几千几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再加上封建余孽——长期以来,美貌女子都被男人用来向外界展示地位和财富。在金钱的陪衬下,再丑的男人也变得闪闪发光。

今天就大不同了。因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发展,由于整容术、化妆术的协同作战,银幕和屏幕纷纷把包装极端完美的佳丽展示给大众,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压迫,几乎让所有人都认为自己长相上有瑕疵,从而自惭形秽。

如此普遍地制造形体上的自卑,是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副产品之一。如果不加以有意识地对抗、消解和升华,就会批量生产出众多自卑的女子,当然,也包括男子。

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人就天生丽质,长得特别好看呢?我想,一定是有的。这个概率是不是很高呢?我觉得不高。我始终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的希望放在小概率事件上,不要总是期望成为“一小撮”,还是立足于当大多数。

什么叫“平常心”,就是认定自己普通,认定自己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员,在这个基础上,来设计自己的一生。这有点像打扑克,有没有抓到一把好牌的时候呢?当然有,红桃是主,你全是红桃,大小王也都在手……我相信这种可能性不是零。但是,如果你打扑克把自己的输赢建构在这样的遥想之上,你就根本不能算是会打扑克。

很多人嫌自己的个子不够高。有一位男性朋友,几个月不见,他突然长高了半头。我说,你30多岁了,还能长个儿,可喜可贺啊。他苦笑着说,这不是提经理了吗,我的手下都比我个儿高,闹得我觉得自己要总是那么矮小,就没有权威感,于是订定做了一双增高鞋。咱们是老朋友,谁有多高还不知道吗?别拿我开玩笑啊。

我说,不是开玩笑。高跟鞋的滋味不好受。我以前写过一篇小文章,听到某些人讲高跟鞋有多少好处,我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就想不通。要是高脚跟有好处,人类早就在进化的过程中把脚后跟增厚了。还有,要是真有这么多好处,干吗男人们不穿高跟鞋呢?我基本上想不出在这个世界上有好处的事儿,是男人们不抢着做的。现在谢谢你告诉我,方知道男人们也开始进军这个领域了。

他继续苦笑说,您这话还真说对了,穿高跟鞋实在是不舒服。不过男人们的高跟鞋和女人的有所不同,它基本上是整体加高,就是底厚,累得慌,估计让脚趾骨畸形的可能性还稍小点。

我说,你想过为什么男子汉都崇尚高大?他搔搔脑瓜顶说,这还真没认真想过,可能是约定俗成吧。我说,其实,每一种约定俗成后面,都有蜿蜒曲折的心理痕迹。他说,愿听其详。

我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没有工具。要和野兽作战,当然得身大力不亏啊,这样活下来的概率就比较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腿长的人当然在搏杀中更占便宜。一来二去的,人们就认为身材高大的人比较有安全感,女子们也愿意和这样的人结成伴侣,高个子的基因遗传的比例也更大些。

再有,远古时代,人们眺望远方,高的人看得就更远些,便于早些发现食物和威胁。当人们抬起头,看到的日月星辰都在高处。地球上的高山,也让人肃然起敬。所以,我们的文化中,不单因为高大提供了更多生存的便利,而且也被赋予了精神的意义。

比如,说一个人的品质好,就形容他“高风亮节”;敬佩一个人,就说“高山仰止”;德行好,被称为“高尚”……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反过来,当我们说某个人某种行为不良时,就多用“低下”“卑微”“低贱”“渺小”这一类的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当你提升了职务,你会想到要使自己的形象看起来更魁梧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真正的领导才能,和个头大小,没有太大的关系啊。

关于外貌,容我再多说两句。

过去咱们中国人讲的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比较注重的是心灵美。大家都在一个村庄住着,谁是个什么人,彼此心里都有数。生活节奏慢,冷水泡茶,慢慢了解。现在节奏这样快,大量的人员流动,很多人我们只见一面,就永不相逢。找工作求职面试讲究的就是第一印象,哪里还等得你“日久见人心”?所以,外貌在择业、交友包括机遇等方面,就有了更大的分值。

面对这种严酷的情况,我觉得也不必气馁。毕竟,人的一生是一条河流,而不是一场阵雨。要找到真正称心如意的工作,靠的是你和这份工作的高度契合;要找到携手变老的伴侣,靠的是彼此价值观的稳定和性格的和谐;要找到同甘共苦的朋友,靠的是诚信和不离不弃的友谊。所以,千变万化,看起来眼花缭乱,但最根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你不必慌。

有的人嫌自己的头发不好,十分苦恼。对于头发,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随身携带的健康档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医的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具有藏精,主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主纳气,主骨,生髓,充脑,开窍于耳,司二便,其华在发等功能。

◆第三种常见的心理创伤,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聪明这件事,以前是太局限了,主要用记忆力的好坏来做判断。记忆力好,就一好遮百丑。咱们前面已经讲过了,人的能力有很多种,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我相信每一种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每一颗种子里都有乾坤。

2016年11月13日报载,我国又出现8个新职业。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2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十二批新职业道德发布会,正是向社会发布我国生产操作和服务业领域进来产生的8个新职业的信息。这8个新职业是:皮革护理员、调味品品评师、机动车驾驶教练员、混凝土泵工等。

我想,如果你的味觉特别发达,恐怕将来应考调味品品评师应该是个不错的方向吧,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

◆第四种常见的心理创伤,是自卑的人认定自己是不讨人喜欢的。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首先要更正的前提是——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是自在之物,我们不必讨任何人的喜欢,就可以欢天喜地地背负大地,面朝青天。只要你认定了这一点,枷锁就被打开,你就可以自由地呼吸了。(作者:毕淑敏)

自卑心理详解:你为什么自卑?自卑人人有,喜欢、善待自己,超越自卑

励志心得:自卑并不可怕,它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与之相伴的朋友。如果你学会了和自卑友好相处,不要让它左右了你的心境,又能不断地利用自卑对你的激励和升华作用,那么你就会变成一个超越了自卑而生机勃勃的人。那时候,你对自己将有一个良好而恰当的评价,既不狂妄,也不气馁,对于自己的期望值恰如其分。对自己多鼓励,少批评;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能够清醒地接受自己的限制,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日新月异地进步;能恰当地照顾自己,喜欢自己的身体,善待自己的身体;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条不紊地工作学习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家园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