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记述有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周瑜是东吴的都督,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他们为了抵抗曹操百万大军的南下,共商国计。周瑜见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筹,便妒中火烧,屡次加害;诸葛亮则处处从联合抗曹的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荣辱,从而保证了吴蜀的军事联盟,打败了曹操百万大军,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兴旺发达的基础。
一个人怎样才能有气量呢?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人力当然就包含着气量。诸葛亮之所以能对周瑜的嫉妒和迫害毫不计较,是因为他目光高远,时刻想的是如何联合东吴打败曹操,保卫国家。所以,他能从个人的恩怨中解脱出来,重事业,轻小辱。朋友之间也应如此。假使对方因心胸狭窄,做出对不住自己的事,我们应从有利于工作和团结的大局出发,能谅解的就谅解,能忍让的就忍让,不应为个人而斤斤计较或耿耿于怀。
武则天本名武照,后自改名为武侩,唐朝并州文水县人。其父是李唐王朝的开国功臣,其母也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武则天十四岁之前,受到文武两方面的培养,十四岁时做了太宗李世民的“才人”。高宗李治即位后,武则天地位不断上升,终于做了皇后,并成了李唐实际掌权人。高宗病逝,武则天又迅速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第一位也是惟一的一位女皇。
上官婉儿,是李唐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高宗李治懦弱,后期又不满武则天独断专行,便秘令上官仪代他起草废后诏书。后被武则天发觉,便以“大逆之罪”使上官仪惨死狱中,同时抄家灭籍。时年一岁的婉儿及其生母充为宫婢,被发配东京洛阳宫廷为奴。婉儿十四岁那年,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上官婉儿明知自己也将被处死,但结果却完全相反:竟被武则天破例收为机要秘书。
原因何在?主要是上官婉儿有才,而武则天又尤为爱才。上官婉儿十四岁时曾作了一首《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意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兴作出一首五律来,同时要用《彩书怨》同样的韵。婉儿略加凝思,就很快写出:“密叶因栽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想乱欲何如”装作不解,问婉儿是什么意思。
婉儿答道:“是说假的花,是以假乱真。”
“你是不是在有意含沙射影?”武则天突然问道。
婉儿十分镇静地回答:“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的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的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
“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倔强的性格。”
然后武则天将自己十四岁入宫当才人时制服烈马狮子跑的故事,讲给婉儿听。接着她又问婉儿:“我杀了你祖父,也杀了你父亲,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
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
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还表示正期待着这样的回答。接着,武则天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指出了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期望婉儿能够理解她、效忠她!
婉儿出于为家人报仇的目的,参与了政变,成了罪人。这对高宗来说,应是充满同情和设法庇护的。但他惧怕武则天,只能借口有病,“不能多动心思”,而让武则天决定。这对司法大臣来说,只能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而武则天则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才十几岁,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又环境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些。尤其是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鉴此,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即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把婉儿留在自己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还表示:如果我连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又怎么能够“以道德化天下”呢?
结果,武则天确实把婉儿感化了。该杀而不杀,反而留在自己身边,这已使婉儿感激涕零。此后,武则天又一直对婉儿悉心指导,从多方面去感化她、培养她、重用她。婉儿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用人艺术,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服、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她最得力的心腹人物。[中華勵志網zhlzw.com]甚至婉儿的生母也曾对人私下议论,婉儿的心完全被武后迷住了!
武则天此举,表现了一种容人的大度,也反映了一种待人的风格。人是社会中最复杂、最具智慧的生灵,用人一定从心开始,赢得人心必赢得人才,这是以宽容而待人的谋略,也是用人的高超艺术。
朋友中总有这样一种人,当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便对素不相干的人无端发火,无缘无故伤害别人的感情。本来嘛,谁也不欠谁什么,干嘛要当人家的“出气筒”!这股窝囊气是难受;然而,为此而告吹友谊也的确不值得。
怎么办呢?只有豁达、自持。
所谓“豁达”,就是宽宏大量。朋友发无名火,必然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心中气恼,一时失去理智,我们理应同情,设法为之排忧解难。一份欢乐二人分,其幸福倍增;一个苦恼二人分,其负荷便等于零。为朋友分担不幸而受点窝囊气,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事实也是这样,朋友发无名火,如果你还之于火,两火合一,不仅会把已经筑起的友谊大厦化成灰烬,而且还会给彼此留下不愉快的伤痕;如果你还之一笑,朋友发火,你泼水,火就烧不起来,冷却后朋友自己也会感到难为情,从内心发出对你的感激之情,从而增进友谊。
“豁达”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引导朋友去认识:一个人一踏进社会的门坎,忧患往往与之俱来,谁也不可能事事称心。人生一世,不如意者常八九,而可与人言者仅二三。遇到不如意怎么办?怨天尤人,火气冲天,到处发无名火,不但丝毫不能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反而只会增加新的矛盾,使自己陷入更深的苦恼深渊;只有心胸豁达,自宽自慰,才能不为暂时的不利所困扰,清醒地审时度势,从自身寻找原因,重新确立新的人生目标,把“火”化成前进的动力,迈出新的前进步伐!
所谓“自持”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当朋友向你发无名火时,你要自持。有一位作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强者,当他最强的时候,就是他饶恕朋友的过错的时候;一个弱者,当他最弱的时候,也就是他斤斤计较朋友的过错的时候。”朋友发无名火的错误行为,你若与之较劲儿,不就跟着朋友一道犯错误吗?起码你的形象,因之在人前也矮半节,成为没有气量的人。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