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莺:“柯达女帅”的三颜色

作者:大学时代来源:利 东 2009-10-26

2016年11月1日,叶莺升任为柯达北亚区主席,继续任柯达全球副总裁。

早在2002年她被任命为柯达全球副总裁时,没有人感到惊奇,虽然她创造了一个华裔女性的传奇纪录:成为了世界500强中首位华人女性副总裁。

在叶莺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1979年,作为美国NEC的记者采访过访美的邓小平;1995年,成为美国政府派到中国的第一位女外交官;1998年,作为柯达亚太区副总裁,完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中国合资项目——感光行业全行业合资,这就是著名的“98协议”,又称“柯达模式”。

有人说,能完成如此巨大项目的只有叶莺,因为她是叶莺,她美丽、性感、智慧,有着无限充沛的精力和想象力。

职业生涯三个“梦”

叶莺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注定精彩,“我有一颗不死的心。”做记者,她是美国新闻界的名记;做外交官,她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做企业家,她是柯达第一位华人全球副总裁。叶莺与梦起舞,三个互不搭界的职业,被叶莺演绎得精彩纷呈,有滋有味,编织了叶莺的激情人生三颜色。

叶莺一生有三个梦想,一是跳芭蕾舞;二是做记者;三是做外交官。她曾说,因为训练太辛苦,第一个梦想没能实现。

她曾在新加坡海峡时报集团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供职,是一名出色的政治记者,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曾接受过她的采访;作为外交官,她先后担任过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官员,美国商务部驻广州、香港商务领事,及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

叶莺,这个在记者、外交官和跨国公司高层之间游刃有余的女强人,这个敢把任何颜色搭配穿到身上的色彩大师,这个裙子很短鞋子很高寻找焦点、不放过任何问题且能迅速找出解决方案的魅力分子。

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敢想敢干、决不服输,正如她13岁那年便开始训练跳伞一样。按说,她不应当是那种怕辛苦的人。第一个梦想没实现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对她而言,跳舞这个角色挑战性不够,或者说并不是她真正钟情的职业。

进入企业,她虽没想过,但走对了。

从美国政府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到作为华裔女性第一个出现在世界500强企业副总裁的岗位上,仿佛转瞬间。2003年,叶莺被选为中国十大科技影响力人物,中国十大财经新锐、中国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女性及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商女企业家。

叶莺说,“这几个职业对我而言,只是形式上不同,本质都是一样的,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沟通,是桥梁。

“做记者是要将被采访对象的观点、理念传递给读者,我不能改变他的观点,不能将自己个人东西强加在对象的观点里;

“做外交官也一样,美国政府的政策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不是决策人,无法决定和改变,也只能是一种桥梁作用。我可以做到的是,影响有关决策者建立起一种思维方向;

“在企业,无论是总裁还是主席,他所能做的也是沟通。企业有它自己的制度,每个人的职责都是制度赋予的。有人觉得我在柯达公司的权力应该非常大,其实我不可以在某一个业务部门随便安排一名员工。这不是权力大小问题,而是职责分工的不同。与中国传统企业理解上会有很大差异。”

从记者到外交官

“我从小就没惧怕过什么,父亲是位军人,他告诉我,上战场最忌讳的就是害怕。不畏惧,这场仗你就赢了百分之五十。”而就是这一由父亲言传身教的大无畏精神,在叶莺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激励她一路奋进的动力。

叶莺的个性来自于家庭,父亲是满人,母亲是杭州人,叶莺身上流淌着满汉两族的血液,既有游牧民族的豪爽个性,又有农耕民族细腻丰厚的情感。

才两个月大的时候,母亲便离她而去,父亲没有再娶,和女儿相依为命。初中时,上家政课要学习刺绣,叶莺不会绣花,只好绣了四个字“自强不息”。13岁,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开始学习跳伞。隐约间,她知道自己与别的女孩不同,有着太多的刚性因子,像男孩。

性格的某些方面像男孩子,并不影响叶莺成为一位美丽的女人,可以随时随地把身处的环境变为表演的舞台,而且定是主角。

叶莺是台湾大学英国文学系的高材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她就把自己的的表演伸展到了美国。

作为美国ABC广播公司难得的女记者,她采访了众多政要,其中就包括第一次访美的邓小平。没多少人能像叶莺一样出口成章,也很少有人像她一样对生活表现出高于年轻人几倍的热情,甚至一副挑战的勇气。要一个漂亮的而且风光无限的女记者放弃这个职业,即便她再不安于现状,都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她正如日中天,但叶莺放弃了,而且非常爽快。

她的下一个职业也是她的梦想:她的外貌、她的滔滔口才和表演欲,不做外交官似乎有些可惜。事实证明了她的确是上世纪80年代广州美国领事馆里最活跃的外交官。

“她对会说中国话的美国人说中国话,对会说英语的中国人说英语,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与她沟通和交流。”她当时的同事这么评价她。1986年她离开广州,当地传媒《羊城晚报》对她的离去用了一个词:满船星辉。

现在看叶莺还是像一个外交官,毕竟她有15年的外交生涯。就像做记者已经游刃有余一样,她的外交生涯也一帆风顺,她的那辆车牌为“使•0004”的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专用车能让她自如地出入中国中央各大机构,因为她是公使衔商务参赞,美国女性中是第一个。

柯达声名

“为了心目中最美的一刻,我曾背着相机,只身来到美国印第安人居住的山洞中,一等就是一夜。可惜我的道行不够,没能抓住红日喷薄而出、与圆形洞口重合的一刻。那时候,我没有想到,自己会选择柯达。”忆及加盟柯达的陈年故事,叶莺坦言。

1997年元旦,叶莺正式加盟柯达。

弃官从商,叶莺说,是因为柯达当时正准备在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而这项合作巨大的挑战性最终促使她义无反顾。叶莺喜欢把她热切向往的事物称之为“性感”。

“柯达很性感,很有吸引力,这团火一直在我心中燃烧。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的故事吸引了我,他的英文名字是EastMan,‘东方人’的意思。他虽出身贫寒,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人生的追求。早在1927年,乔治作为旅行家来到上海,并在那组建了柯达销售公司。Kodak是乔治自己发明的,他知道这个词在好几种语言中发音相同,而且这个名字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他母亲的名字是以‘K’起头的,Kodak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都是‘K’。”

“柯达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需要把这个故事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柯达不仅是一个品牌、一个产品,而且是一种文化,这个文化跟随着人生道路的每一天,跟随着每一天生活里的每一个精彩的时刻。”

一进入柯达,叶莺就上演了一场“98协议”的精彩好戏,声名大噪。

1998年,柯达达成12亿美元的“全行业合资计划”,一举改变了中国感光行业的格局。

早在叶莺加盟之前,柯达为合资问题与中国方面已经苦苦谈判了三年,没有结果,陷入僵局。到公司上任第三天,叶莺从香港飞到汕头,坐到谈判桌前。

据熟悉那次谈判的人回忆,叶莺一加入,便切中谈判要害,令局面柳暗花明。

当过商务官的叶莺最擅长谈判吗?她笑着说不是,“我最擅长的是了解对方的心。”谈起这段经历时,连叶莺自己也已经记不起谈判中的诸多细节了。但她很轻松地表示,“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知道双方真正需要什么。”

“从小我父亲就教我,与别人一起做事之前,一定要做人。人做正了,做直了,做事就差不到哪里去。所以,我每次做事前,绝不可能只从单方面思考,不可能只考虑到自己利益,把别人当傻瓜。我会将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想问题,由于环境、文化、价值观、地域的不同,可能我做不到100%,但至少能做到50%,这总比做10%好,更比0%要好。”

叶莺在纸上画了两个圆圈:“‘98协议’的谈判很简单,你要的在这里,他要的在那里,中间有这么长的距离,我必须想办法让距离缩短,只要两个圆圈有接触点,那么大家再求同存异。”

她解释,“所谓求同,就是要把双方共同的利益尽可能放大;存异,就是一定不能否定对方的利益。比如咱们面前的这个纸杯,从你角度看到的杯子有一条缝,从我的角度看到的却没有,但谁也不能说对方是胡说八道。就像夫妻过日子,你喜欢吃肥肉,她喜欢吃瘦肉,那么是不是就一定要打架?不一定,你吃你的肥,我吃我的瘦就行了。”

叶莺的谈判技巧还在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美国人做事讲究的首先是法,而中国人则讲究‘情、理、法’,至少在我介入谈判后,我们是以‘情理法’顺序去谈的。其实顺序不同,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当你从‘法’入手时,事情就拧了。我们从情切入,再讲理,那么根据什么这样做呢?法!当然这样谈比较费时。我相信,快节奏的商业游戏规则越来越被中国一些新兴企业接受后,他们也会首先用法的意识做事情。”

叶莺以她的学识和魅力,在东方的感情与西方的理智之间搭建了一座桥。

时间赛跑

“昨夜只睡了两小时。人的生命1/3都在睡眠中度过,如果什么时候都睁着眼睛,能多做多少事情啊。”叶莺痛恨睡觉,“在飞机上,我追赶着太阳。”而作为柯达全球副总裁,她从不允许自己在无端中虚度光阴,是位不折不扣跟时间赛跑的女人。

叶莺很会讲故事。比如她的精彩演说,一次是在一场国际名模表演之前,她身着晚礼服,讲一个12个月的色彩与柯达的故事;一次是和彭安东一起,在“黎明前的黑暗”后,出现在舞台上,讲述一个转型后的新柯达一定更精彩;一次是在北海,她站在V字形的舞台上,带着来自美国、中国的研发、销售总监,展示柯达中国男性的力量。

她的经典形象,通常是这样的:一对旅行时常戴的翡翠耳环,食指上一个硕大的水晶戒指,一串红色的珠链挂在脖子上。

叶莺每次出现,都充满诗情画意。让你无法怀疑,叶莺的真诚就是柯达的真诚,让你相信如此真诚的柯达能在最艰难的时刻实现华美的转型。

她是那种很少回头想事情的人。如果一定要让她对自己作总结,她会说,“在事业上,一切都是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结果也都是在自己意料之中;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可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

“我觉得,这么多年来自己性格深处的东西没什么变化,我本来性子急,现在还是急,将来还会急;我小时候就顽固,天不怕地不怕,现在还顽固,还是天不怕地不怕。可是什么变了呢?对人生的感悟变了。随着岁月增长,回头看以前做过的事情,和做事的方法,当然有时候觉得是很可笑的。如果重走一次,我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肯定会的!有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变?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说不清楚,大概还是取决于人的个性。就像吃菜,有人吃酸,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臭(豆腐),吃了第一次可能会觉得不好吃,可是为什么人人都吃呢?有人说结婚苦,可为什么天天都有无数人登记结婚?有人说离婚烦,为什么很多人不顾一切去离婚?有人说孩子累赘,为什么多数人还要生孩子?有人说女人是祸水,有几个男人生活里离得了女人?有人说男人是畜牲,可是有多少女人不需要男人?”

叶莺忘不了费舍尔退休时对她说过的话:企业像一条河,要让它持续发展,你就需要让出空间,给后来的人。

“我不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但当我的团队成熟时,我会退出,给他们空间。”叶莺说。

叶莺很有风度。她说:“一般在男人的圈子里,女人要改变,戴金丝边眼镜,把头发绑起来,或者怎么样。但是我从来不需要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如果我今天想穿短裙子,我一样可以穿。高跟鞋我愿意穿多高,是我自己的事情,这并不影响我是否有资格做CEO,或者做大使。”(实习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为人处世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