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跳出的窠臼-印象形成中的偏差

作者:gengen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8-04-23

印象是我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别人作出的理解和评价,因而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过去经验的影响,并导致形成的印象与实际情况之间出现偏差。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种偏差:

1.光环效应。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个人,而往往是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信息来进行推测,因而难免“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犯下以偏概全的错误,就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这就是光环效应。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都是典型的光环效应。

由于光环效应的存在,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说一个人好,就好得不得了,一切都是顶峰,无以复加;说一个人不好,就坏得十恶不赦,他所有的好处就都看不见,而那些他本来没有做过的坏事却都有他的份。北宋末年的太师蔡京独断专行,是《水浒传》中众位英雄切齿痛恨的人物,因而很多人都视之为“奸贼”,却忽视了他也曾经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写下过辉煌的一笔!秦桧则更是如此,至今还在岳飞墓旁招人唾骂,又有谁管他的书法有多棒呢?

2.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比如,一提到重庆妹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泼辣”;一提到江苏人,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旧小说中描写的那些满口吴侬软语的美女......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虽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刻板印象所束缚,而要注意跳出这个窠臼,发现别人的“与众不同”之处,才有可能真正清楚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别人!

》》》励志积极心态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为人处世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