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纵容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2016年09月17日 中国江西网
作者:孙金栋
人民网9月16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国家质检总局近日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从三鹿集团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发现高含量的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到全国阶段性查出22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令人触目惊心!这只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其它系列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还不得而知。有人这样说,国产奶粉就免查了。虽然,这样怀疑一切不对。但是,起码可以说,生产奶粉过程中添加所谓的“假蛋白”“蛋白精”,已经是“公开秘密”了。还有媒体说,我们配备的检测设备,根本无法识别奶粉原料中真假蛋白。因此,三聚氰胺在奶粉生产过程中,是如入无人之境了。
笔者一直不赞成,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唯一元凶是不法奶农。从现在全国如此多的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情况看,不法奶农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至少还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和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是他们直接或间接造成如此大面积生产和销售“问题奶粉”的严重后果:
其一,相关企业的质量检验系统负有直接责任。从三鹿集团的情况看,不是不能检验和发现奶源中的真假蛋白含量,而是没有负起严格检验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是他们纵容和放任了这种原料污染的发生,致使奶粉质量控制源头失守,以至于形成全流水线有毒物质污染。
其二,相关企业奶粉原料采购系统的直接责任。奶农收购系统与鲜奶经营中间商、非法奶站之间有着切身利益的关系。检验部门为鲜奶收购提供质量数据,但最终收购权在于采购系统,有毒的劣质鲜奶大批量放行,不排除其中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现象。
其三,相关企业负责质量控制领导的分管责任。如果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掺入“假蛋白”“蛋白精”成为乳制品行业的潜规则那就可怕了,凡是默许、纵容这种现象存在的质保休系的分管领导,首当其冲地应承担分管领导责任。
其四,相关企业的法人法代表承担的系列责任。凡生产、销售了含有毒物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法人代表应承担法律责任、管理责任和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切经济责任。象三鹿集团这样的公开道歉,没有涉及法律和管理责任,是不能令公众满意的虚假道歉。
其五,相关企业所在地质量监督部门的责任。包括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严重失职,发生“问题奶粉”之后无动于衷,放任含毒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市场销售,继续毒害下一代,造成经济损失,危及婴幼儿生命安全,他们难逃其责。
其六,相关企业所在地政府分管质量领导的责任。相关企业为所在地政府创造了娇人的经济效益,也为政府官员带来了可喜的政绩。但是,分管质量安全的政府官员应视产品安全重于泰山,有责任监督企业合法经营,不顾儿童生命和健康的违法经营,无疑是谋财害命。
河北三鹿“问题奶粉”引发的“结石娃娃”事件,已经从食品安全事件迅速演变成了公共安全事件,影响波及到全国,受害人数和潜在后果难以估量。笔者以为,它极有可能是一件集体腐败案件。建议中央纪委、监察部协同相关地方纪委、监察部门适时介入,并按中央和国务院的问责规定严肃查处,不留后患。
打破潜规则唤回乳企社会责任意识2016年09月18日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9月17日电 题:呼唤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新华社记者李靖、徐岳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蔓延到了22家乳制品企业,由此暴露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问题,引起了一场奶粉行业的信任危机。这件事情深刻地表明,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的社会责任,否则就会自食苦果。
从2016年9月12日至17日8时,各地报告临床诊断患儿一共有6244例。这说明婴幼儿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这种有毒化学物质不是一两天的事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往蛋白粉或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成了行业“潜规则”。在“潜规则”的纵容下,不法分子为了节约成本,扩大销售,竟然拿婴幼儿的安全健康作赌注铤而走险。4年前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使人们对不知名的劣质奶粉有了警惕,本次奶粉事件则使消费者对众多知名品牌奶粉产生了质疑,使奶粉行业面临史无前例的危机。
与上述“潜规则”同时横行的,是个别企业“公关”上的“潜规则”。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发现质量问题时却想方设法掩盖,把“公关”当作“搞定”政府部门、“摆平”媒体,进而欺骗消费者的工具。这种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公关”“潜规则”,某种程度上比技术上的“潜规则”更可怕。
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在考虑自己的商业利益之外,更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公共影响和社会责任。我们欣慰地看到,质检总局开展的专项检查,涉及的109家企业中有87家未检出三聚氰胺,大多数企业没有被“潜规则”腐蚀。这同时反映出,三鹿集团公司等企业不是不能检验和发现真假蛋白含量,而是没有承担起严格检验的责任。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放任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产品进入市场,都属于严重失职行为。打破行业“潜规则”,维护消费者权益刻不容缓。
结石宝宝事件令人遗憾的信息空白2016年09月18日上海商报
作者:杨耕身
提示语: 从今年3月消费者开始投诉“结石宝宝”现象以来的半年时间里,却留给人们对于信息公开的巨大空白。这个空白,不能只由疑问来填充。
截至9月15日,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婴幼儿6244名,临床诊断患儿1327名,另有3名已死亡。这些“结石宝宝”,在他们刚刚进入这个世界,并且人事未懂的时候,迎接他们的竟然是这样一场悲剧。而当我们被动地感知着这起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之时,发现三鹿原奶被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并不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全部。作为一场公共卫生事件,它险些被遮蔽的可能,其悲剧性并不小于事件本身。
“结石宝宝”事件开始变得明朗,是在9月11日当晚,新华社第一时间报道了卫生部的说法:“高度怀疑”三鹿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提醒公众立即停止使用该奶粉。至9月13日,三鹿所在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对三鹿奶粉安全事故坚决查处,决不袒护。此后,对这一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开始有了明确的方向。但是在这之前,相关公共信息与预警信息的缺失,却使得这一事件显得讳莫如深。
作为这场公共危机的开头,是在9月8日前后,媒体曝光甘肃14名婴儿疑似因食用某品牌奶粉而致肾结石症状,其后,各地陆续发现多起相似病例。尽管婴儿家长、医生大多认为“不排除与奶粉有直接的关系”,但有关部门却表示“不便透露进展情况”,媒体报道生产商时也多用“某品牌”替代。随着卫生部的一语道破,媒体开始进一步透露,最早在今年3月三鹿集团曾就奶粉问题多次接到消费者反映。今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也有消费者相关投诉。而据9月11日新华社报道,8月初,经专家鉴定,涉嫌问题奶粉中有大量致肾病的三聚氰胺,但并未对外公布。这意味着,在9月11日之前这长达近半年的时间里,在消费者已有多次投诉的情形下,相关担负着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能部门无疑是沉默的。既没有发布预警提示,更无信息公开。
一场公共卫生事件,就这样在沉默与回避中变得让人悲愤莫名。假如没有媒体的执着,一切真相是否永无大白之日?事实上,当三鹿事件还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时候,三鹿公司已经开始了它有计划的危机公关。也就在9月11日卫生部公开就“结石宝宝”发表说法之后,一份以“安抚消费者”,“与百度合作”,“以攻为守”为主的“三鹿关于危机事件的内部文件”也为媒体所公开。其中在“与百度合作,拿到新闻话语权”条目之下,该文件写道,“三鹿集团在上层协调政府部门公关,将负面影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谁又能说,在9月11日之前近半年的时间里,三鹿的“危机公关术”未曾起到过任何作用?但在这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又有多少婴幼儿在以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为食?
无论如何,相关职能部门在此事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迟滞,是令人遗憾的。如果相关部门真的是依法行政的,以人为本的,那么至少在8月初已经鉴定出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之后,不会再拖上一个多月才将事实公开。
9月11日国家卫生部消息发布之后,“结石宝宝”事件开始按照一起公共卫生事件应有的规律发展,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国家质检总局紧急专项检查,查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希望这是一场让更多的婴幼儿远离“结石宝宝”悲剧的行业彻查的开始。
(作者系《潇湘晨报》评论员)
人民时评:从三鹿奶粉事件谈责任的承担2016年09月18日 人民网
作者:汪金友
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包括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石家庄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等人被免职。他们应该承担责任,免职是应该的。
面对重大突发事故,我们在惊叹“伤亡惨重”和“损失巨大”的同时,很自然会想到的是“追究领导责任”。既要追究企业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责任,又要追究政府领导和上级领导的责任。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一起事故的酿成,几乎都是由两种责任所导致,一种是领导的责任,一种是具体人的责任。具体人的责任虽然多是具体的和局部的责任,但却往往是最初的和直接的责任。所以我们在问责领导的同时,也应该呼吁民众树立应有的责任心。
河北三鹿集团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三鹿奶粉之所以使6200多名婴幼儿患病,主要是有人往奶粉里掺加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近日,此案取得重大进展。涉嫌犯罪的正定县耿氏兄弟,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事情似乎很简单,因屡次交奶检验不合格被拒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后得知向牛奶中掺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可增加蛋白质检测指标。于是耿氏兄弟自2016年底开始,从行唐县一化工商店购进三聚氰胺,勾兑后掺入销往三鹿集团的牛奶中。以后每天生产、销售这种掺加三聚氰胺的牛奶约3吨。耿某接受警方讯问时供认,他本人清楚“三鹿集团要的是纯的鲜牛奶,不能掺任何东西,而且这些牛奶就是要加工给人吃的,化工原料不是人吃的东西”。当被警方问及是否知道这种行为的后果时,耿某说:“没问过,也没想过,只知道对人体无益。”耿某同时承认,他本人和家人从不食用这种掺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9月16日《中国青年报》)
事实很清楚,耿氏兄弟往鲜奶中掺加三聚氰胺,就是为了赚钱。这年头,赚钱不容易,赚大钱更不容易。据说,从2016年开始,耿氏兄弟就投资建了一个挤奶厅,并且自养了300多头奶牛,连老婆女儿都发动起来。但因为质量问题,他家的奶经常交不出去,整车整车的倒掉。于是他就想出这么一个怪招,加了三聚氰胺,所有的奶都能顺利的交出去了,钱也源源不断收到自己手中。
钱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鲁褒的《钱神论》所言:“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所以有些人便把赚钱作为人生最大的奋斗目标。早晨想的是钱,晚上想的是钱,生产想的是钱,销售想的是钱。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敢干。
他们忘了,还有一件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责任。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这个世界承担责任。领导有领导的责任,民众有民众的责任,富人有富人的责任,穷人有穷人的责任。作为一个生产者,不掺杂,不使假,不违章,不留隐患,就是责任。你对别人负责,别人才能对你负责;你维护别人的安全,别人才能维护你的安全。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