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从鬼谷子看现代管理:张绪通解读鬼谷子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15节:管理者的遇合—知识分子的切身问题(2)


  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

  没身而已!”如果遇合不上,到死也是一筹莫展。这对一个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几乎是全才的“贤人君子”来说,真是太残酷、无奈了。黄石公所说“时机”的含义,比较笼统,让人只能悟,很难捉摸。《鬼谷子》却把这个遇合的问题,一层一层地剖开来讲。谈这个问题谈得如此透彻,并且有主动性、积极性、实质性的建议,在诸子百家中,恐怕也只数《鬼谷子》了!这更是“贤人君子”们的切身问题,不可能不关心的!《鬼谷子· 内揵篇第三》说:“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近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第一,《鬼谷子》提出:“君臣上下”之事,就是君和臣的遇合的事,上司和下属遇合的事。君也好,在上位的上司也好,指的是领导地位已经固定了的人;臣和下位的人,是指地位还没有固定或是正在谋求一个合适位置的人。第二,君和上位的人,他们有用一个人和不用一个人的权,因此,他们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第三,由于他们虽有主动权,可又由于种种原因,遇合之事,却会发生许多阻碍。《鬼谷子》举出下列三种形式的阻碍:(一)远而亲;近而疏。(二)就之不用;去之反求。(三)日近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这三点道出了领导者的矛盾心理。他们不是不愿意求得一

  个好帮手,而事实上彼此当面错过。《鬼谷子》接着解释这三点说:“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近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就是说:对一个在远处的人,内心却觉得很亲近,是因为这个人曾经在暗中对他有贡献,帮过他的忙。就在眼面前的人,却拉不近距离,是由于志不同道不合,说不到一块儿去。这是第一种情形。已经到一块了,可惜他提供的策略计谋不合时宜,因此得不到重用。等到他郁郁地离去后,突然情况转变,他所提供的策略计谋切合时宜,后悔当初太迟钝,怎么就没有能注意到?再想去追他回来,深入讨教,已经来不及了。这是第二种情形。老远地听到他的名声,想要见面,心想如果能得到他的辅佐,必能大展鸿图;可是等到见到面之后,却又生出

  意想不到的阻碍,甚至无法共存。这是第三种情形。如秦始皇在没有统一六国,还做秦王的时候,有一天他读到了韩非的著作(可能只是一两篇),佩服得了不得,叹说:“如果今生我能够和韩非见面,在一起共事的话,就是死也甘心无憾的了。”这话出自秦王嬴政的口,马上传遍天下。不久,秦国要攻打韩国,韩国根本不是对手。忙中无计,只好让韩王的“御弟”、大学者韩非,带着全套著作,作为特使到秦国去见秦王嬴政。韩非是韩国王族里的一分子,有可能是韩厘王的庶子。现任韩王安的庶弟。虽然韩非历经两朝,屡次上书,建议韩国该如何富国强兵,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