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从鬼谷子看现代管理:张绪通解读鬼谷子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16节:管理者的遇合—知识分子的切身问题(3)


  韩国救亡图存,出谋划策,却从来没有被重视过。韩厘王父子都是脓包人物,最怕听的是富国强兵。认为说这样的话,就会惹恼强秦。一旦秦兵到来,连最脓包的日子也过不成了。国中虽有韩非这样的人才,却唯恐离之不远。一味腐败苟且,得过且过。听说秦王欣赏韩非,就立即派他为特使,目的是讨好献媚,延缓秦兵的到来。韩非到了咸阳,嬴政大喜,一见如故,不停地谈了一天一夜。送至馆驿,好生款待,准备重用。这下惊动了秦国许多人,头一个是韩非在荀子门下的同窗李斯。这些人纷纷向秦王献议,众口一词,说:韩非是韩国宗室,“终究为韩,不为秦。”即使不杀他,也必须冷淡他一段时期,好好观察。况且他的本事都已经写在书里了,“可以用其言,不必用其人。”嬴政被他们所惑,果然

  疏远韩非,但不放他回国。过了一年,嬴政想韩非了,下旨召见。旨意到达之时,韩非已经死了半天多了。人言是李斯窥透秦王的心思,棋先一步,将韩非毒毙。韩非的惨剧,不正是“遥闻声而相思,日近前而不御”吗?假使嬴政和韩非能有好的遇合,韩非的结局不会如此悲惨。很可能在韩非的细密策划下,秦朝的国祚也不至于如此短促。君臣上下的遇合,开头《鬼谷子》就说了三点难处,真是难上加难,好的遇合太不容易了,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说明君臣能有好的遇合,实在太可贵!

  以上说到的,都是一方面的难处,好像是个“单行道”,就是君或上位的人有完全的权力,好似他们选妃子一般,决定用你还是不用你。这些“贤人君子”只有被人呼之即来,斥之即去的分。《鬼谷子》却不是相信“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的那种一面倒歪理的人。他主张的是“双行道”,黄石公似乎也是主张“双行道”的人,

  他说: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先明道,然后通数,然后审势,最后是达理。达什么理?是达去或就的理。换句话说,贤人君子在明道、通数、审势之后,才决定自己的去就。就,就是决定帮你的忙,做你的臣子。去,就是决定不帮你的忙,不做你的臣子。因此君臣、上下的遇合,又多了一个或然率,更多了一层难处。譬如:秦始皇歼灭六国,一统天下。当初帮他出过大力的尉缭和他的弟子王敖突然失踪了,秦始皇怎么也找不到他们。尉缭在明道、通数、审势之后,走了。他说:秦国的架子搭得更大了,气势也更宏伟了,可是内部的实际情形,成了个假、大、空。“秦虽得天下,而元气衰矣,其能永乎?”所以决定不为你陪葬,我去了。秦始皇一心只顾发展,只管大、大、大,史称:好大喜功,信用亲近的只是李斯和赵高这等人物。赵高和李斯合谋,害死太子扶苏。赵高再把李斯杀掉,扶出二皇子胡亥来当二世皇帝,整天教导他玩乐淫逸,把所有的忠良都杀害殆尽,最后把秦二世也杀掉,再立子婴。秦国旋踵就被整得灰飞烟灭。尉缭这种人,可真算得贤人君子,有智慧,有能力,能帮人成事;可见机也早,更有果断,说走就走。《鬼谷子· 忤合篇第六》说:“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望(姜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就是说:伊尹和汤王的遇合,并不是汤王说了就算的。伊尹曾五次反复考察、比较汤王和桀王,最后决定合于汤王,就帮商汤推翻夏桀,创立大商帝国。姜尚的情形也很相同,并不是文王说要用姜尚就行的。姜尚考察、比较文王和纣王,三次到西岐,三次回殷商,觉得殷商只有黑暗,没有光明,于是断然合于文王,帮他推翻殷商,建立大周王朝。因为他们考察、比较来,考察、比较去,直到确定知道天命所归,才作出最后决定,这是极其严肃的命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