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纪实长篇:“四人帮”兴亡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3节:序(3)


  某一事件以某人为主,则在此人传记中详写,而他人传记中则略写。仍以批判《海瑞罢官》来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姚文元写的,在《姚文元传》详写,而在《江青传》、《张春桥传》中略写。采取这样详略有别的方法,大体上解决了王张江姚这四本长篇传记的互相重复问题。

  不过,王张江姚毕竟是一个"帮",是一个整体。在完成《"四人帮"全传》之后,我又着手把四本书合并成一本书,把"子题"合并为"母题",回归最初的创作设想,书名改为《"四人帮"兴亡》。

  在《"四人帮"兴亡》中,把"四人帮"作为一个"帮"来写,不仅把"四人帮"的兴亡清楚地勾勒出来,而且完全解决了彼此的重复问题。

  经过前后二十年的努力,经过多次修改和不断补充,我终于完成了一百五十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

  在《"四人帮"兴亡》出版之际,回顾漫长而又艰难的创作历程,感慨万千……

  历史的迷雾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渐渐看清。大量地收集各种"文革"资料也需要时间。

  我希望本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而且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正因为这样,我在写作中十分尊重史实,以大量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前提。

  档案是写作这样的史实性作品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是美国人,由他来写纳粹德国史,美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作者可以自由地利用那四百八十五吨从纳粹手中缴来的机密档案。可是,我却与《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的处境大大不同。我是以一个中国人,去写中国刚刚过去的十年浩劫。我所需要参考的档案绝大部分被视为"禁区",不可接触。有关部门甚至明文规定,只有人事干部为了外调需要,开具党组织的外调专用介绍信,方可允许查看有关外调对象的那一小部分"文化大革命"档案。至于为了创作而去查看"文化大革命"档案,只能吃"闭门羹"。我不得不把许多时间花费在办理各种手续上,花在向各级档案部门的负责人的"游说"上。差不多每去一处查看"文化大革命"档案,都要花费很多口舌。

  为此,我向上海作家协会党组递交了创作报告,并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获得支持,使我得以进入种种"禁区"。

  我吃惊地发现,"文化大革命"档案处于相当混乱之中。比如,张春桥在"安亭事件"时给王洪文所签的"五项条件"手稿,是研究上海"一月革命"重要档案,竟在一个与此毫不相干的档案室里收藏着。又如,姚文元之父姚蓬子的档案,我在上海市公安局档案室里找不到(在"文化大革命"中已被作为"防扩散"材料烧毁),却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档案室里被我偶然翻到。因为姚蓬子曾经担任上海师范学院教师,而上海师范学院又一度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部分。

  上海第一医学院一个"造反兵团"头头的工作笔记本,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此人的笔头甚勤,看见街上贴了什么大字标语,都要记下来;出席"市革会"会议,谁发言他都记下来,所以他的十几本工作笔记本,成了研究上海"文化大革命"可供参考的资料之一。

  在"安亭事件"的档案中,我偶然找到一张纸:那是王洪文带着"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造反队员在安亭闹事,中共上海市委为了缩小事态,在当时派出许多卡车要接他们回上海,同时还带去许多面包。那张纸是分发面包的签收单,写着某某厂某某人领多少面包。签收者绝大部分是当时各厂造反派负责人。依照这张名单,便可查找那些当年的安亭事件闹事者。

  张春桥之妹张佩瑛在1954年所写的一份自传,其中有不少内容可供写作张春桥传参考。那时,张春桥尚未"青云直上",内容大都真实可靠。

  同样,我在王秀珍所在的工厂里,查阅她的人事档案,见到内中有一份王秀珍1964年所写的自传,对于她如何从一个穷孩子成长为劳动模范,写得颇为真实,亦甚有参考价值。

  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王洪文青云直上的时候,曾叫人捉刀,写了一本三四万字的"大事记",详述王洪文造反之初的历史。这份"大事记"在王洪文被捕后,他的小兄弟曾打算塞进一段铁管里,两头焊死,埋于黄浦江江堤之中。我得知有这么一份重要档案,追踪寻找,终于在上海国棉十七厂查到。我家在上海西南角,国棉十七厂在上海东北角,我要斜穿整个上海市区,换乘好几辆公共汽车。往往清早六时离家,八时多才能到达国棉十七厂。在这家工厂的人事科,一边阅读,一边抄录,花费了几天时间。这份"大事记"成为我写作《王洪文传》很重要的参考材料。尽管这份"大事记"吹嘘王洪文的"光荣史",但所载事件的日期基本准确,而且内中提到的事件发生的地点、人名,都成了我作进一步采访弄清真相的线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