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某单位有一个"小头头",他与同事的关系非常紧张,同事责怪他太自以为是,太锋芒毕露。因为缺乏沟通,单位的正常工作近于瘫痪。听了他的苦恼后,朋友给他讲了一个"让地三尺"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丞相的管家准备修一个后花园,希望花园外留一条三尺之巷,可邻居是一个员外,他说那是他的地盘,坚决反对修巷。管家立即修书京城,看到丞相回信后的管家放弃了原计划,员外颇感意外,执意要看丞相的回信。原来丞相写的是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员外深受感动,主动让地三尺,最后三尺之巷变成了六尺之巷。"他听了很受启发,现在,他和同事相处得非常融洽,且配合默契,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宽容是甘露,是美德。它能化干戈为玉帛,如果同事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同事关系也就不会那么难处了。
(3)领导者与同级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紧睁眼睛慢张嘴。千万不要在不适宜的场合,随便议论同级分管的工作。不仅自己要做到这一点,还应教育下属做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级之间,形成相互信任,互相友好的和谐气氛。有的同事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比较前卫,许多的私事不喜欢让人知道,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比其他的群体更注意捍卫自己的隐私权,所以你可别轻易侵入对方的这个"领地",除非对方自己主动向你说起。在他们看来,过分关心别人的隐私是没有修养的低素质行为。这就意味着你与这类同事在一起时,得掌握交友的尺度。工作或是信息上的交流、生活上的互助,或是一起游玩都是让双方感到高兴的事,可别介入他们的隐私,不然对方会把你看作是无聊之辈,轻视了你。
记得有一副对联,上联:闲谈莫论人非;下联:静坐常思己过。在和同事沟通相处的过程中,这是一条准则。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因此,上班工作时间,尽量多做事少说话。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多积累工作经验,又可以让繁忙的工作填充多余的时间,避免无聊时闲谈别人的是非。即使在工作之外,亦不要对同事评头论足,但谁是谁非,心中自然明了。同事之间相处久了,难免磕磕碰碰,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要去计较。即使有时遇到同事的造谣、诬蔑、陷害,也要把这种不愉快当成蛛丝一样轻轻地抹去。你要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歪,事情终归有水落石出之日。对于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同事,只要风波已过,绝不要再耿耿于怀,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得饶人处且饶人是最明智的抉择。更何况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过错呢?多一点反省,予人快乐,予己方便。
第十二章协调是领导者借力而行:高效能领导的79个管理智慧的关键
卡耐基说过:"组织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协调。协调是一个首要的法则。"领导者实施管理的根本就是协调。协调指的是把那些所有个人的努力拧成一股绳并指导他们去实现一项共同目标的活动。
协调是一门大学问,同样一件事,由两个人来做,所收到的效果有时就大不一样,有的人能做好,有的人就做不好。为何能出现这种差异?除了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做协调工作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说领导者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借力而行:高效能领导的79个管理智慧艺术。
1.领导者都该协调啥
每个单位都是个集体,都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集体。因而不仅它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行为规律,而且它本身也有其行为规律。当然,这个规律也是由个体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把握了个体行为的规律也就掌握了群体行为的规律。既然组织是一个由人组成的集体,那么,领导也就是对集体中的人群进行领导。
中国南方有的地方每年都要举行热闹的赛龙舟表演。那赛龙舟的场面甚是壮观。"当"的一声锣响,十来条披红挂彩的龙舟在江岸边数万名观众的呐喊中箭一般地冲出去。你看那龙舟上的十几名划船人,在号令员的指挥下,动作是多么的协调一致!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绳索将他们连接在一起,而绳索的一端紧紧握在号令员的手中,随着号令员的指挥,他们强壮的手臂同时地举起来,又同时地挥下去,那种高度一致的行动确实令人赞叹。最先到达终点的肯定是行动上最协调一致的船。胜利的荣誉不是属于某个个人的,而是属于龙舟上的群体,包括号令员和每一位划船手。 中華励志网 www.zhl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