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借力而行:高效能领导的79个管理智慧 >> 第三部分:

【字体:  】      【发表评论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28节:借权不是争权


  

  太平天国运动这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其最终的失败,就是他们高层领导之间的争权夺利造成的。

  当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走向全盛时期,其内部因权力争夺而暴露出来的危机又越来越严重。洪秀全自称是"天王",其余"造反领袖"皆称王,而在诸王之中,封杨秀清为东王,且其它各王"俱受东王节制",这样杨秀清实际上成了洪秀全之后的第二位"天王",在金田暴动前杨秀清获得了代天父传言的资格,分享了洪秀全在宗教上最高发言人的权力,使太平天国成了洪杨二人互相抗衡和权力争夺的"战场"。

  从金田暴动到定都天京的过程中,军政大权已越来越向杨秀清手里转移,在许多场合下,杨秀清实际上已成为太平天国的实际指挥者,可节制诸王,定都后又总理朝政,能令行禁止。杨秀清在天京为自己建立了庞大的东王府,成了"天朝"之外的又"天朝",与洪秀全的"天王府"抗衡,而对于其它诸王,杨秀清注重严刑重法,使诸王只有"口顺而心怒"。由于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大权集中于杨秀清一人之手,以致外向甚至怀疑天王其人的存在。这一切均使杨秀清居功自傲,"威风张扬,不知自忌"。

  而杨秀清与诸王之间的矛盾,又特别表现在杨、韦之间的矛盾上。韦昌辉身为北王,是太平天国另一个"农民造反领袖",进京后协理天京政务,位居第三,对热衷于专权的杨秀清构成一般威协。韦昌辉与杨秀清的矛盾积怨已久,两人明争暗斗。韦昌辉一方面上逢迎杨秀清,另一方面又利用洪杨矛盾,极力争取洪秀全的信任,洪秀全视韦昌辉为心腹兄弟,这样以后洪,韦联合起来反杨也就是势所必然。

  一八五六年八月中旬,居功争权的杨秀清再次诡称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加封万岁。杨对洪说:"尔与东王均为天子,东王有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说:"东王打天下,亦当是万岁"。杨秀清又说:"东世子岂止是千岁"洪说"东王既万岁,世子亦便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洪秀全一面假装同意定于杨秀清寿辰之日正式加封,一面密令在江西督战的韦昌辉,在湖北督战的石达开回京勤王。九月二日深夜,韦带兵三千赶至天京,包围了东王府,将东王杨秀清及其家属,侍从全部杀害,并且韦昌辉乘机扩大事态,在两个月中杀害了太平天国将士及群众两万多人。经过大屠杀,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天京又陷入了韦昌辉的恐怖之中。

  九月中旬,石达开赶回天京,又与韦昌辉发生争权斗争,当夜石达开弃城逃出,其家属惨遭杀害。石达开逃至安庆,集合大军回师靖难,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洪秀全又乘机下令杀死了韦昌辉及其余党二百余人,又迎石达开回朝佐政。但是洪秀全除掉杨、韦后,又与石达开开始了一场新的权力之争,洪秀全担心又出现一个飞扬跋扈的杨秀清和阴险毒辣的韦昌辉,虽任命石达开"提理朝政",担是"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安福两王是洪秀全的两个兄长洪仁发,洪仁达,贪鄙专横,"朝中之人心甚不欢悦"。石达开在新的权力争斗中不断处于洪氏集团的猜忌,排斥和狭制,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又被迫带领十万余人二次出走。

  天京内乱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石达开出走,直至一八六三年在大渡河被俘虏,解往成都,凌迟而死。其部下全部被清军围攻屠杀,石达开部在大渡河全军覆没。天京内乱后,太平天国开始走上下坡路。

  由以上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本身就是权利争夺的产物,他们内部相互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内部权力争斗,是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最后失败。所以一个有作为的领导者,一定要力戒肆无忌惮的争权行为。争权者卑鄙,争权者的下场可怜。 中華励志网 www.zhlzw.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