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借力而行:高效能领导的79个管理智慧 >> 第二部分:

【字体:  】      【发表评论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14节:欲取时不妨先予


  

  当年美国雀巢公司拟在印度莫加地区建立一家奶制品厂,但那里饲养的奶牛常常染病,多数农民只能生产自家需用的牛奶,根本无多余牛奶出售。面对此景,雀巢公司不是改变计划另寻产奶基地,而是在此地设立免费服务处,向农民提供治疗奶牛疾病的药品,并出资帮助挖新水井,这一高明之"予",奶牛健壮了,出奶量猛增。雀巢公司的奶源问题迎刃而解了。

  几年前,某种品牌的外国奶粉经销者为打开我国市场,以其"与母乳相若"的特色和"欲取先予"的营销策略,把洋奶粉馈赠一些大城市的妇产医院,使新生婴儿从一开始就吃惯洋奶,不再适应吃国产奶粉。许多年轻父母为此不得不节衣缩食高支出为孩子买洋奶,以致于洋奶粉价格3倍于国货却仍很走俏。

  国人在自己的经营土壤里对"欲取先予"术的运用也有独到之处。某城郊外,有块闲置多年没法利用的不毛之地,有一天,土地所有者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找到当地政府部门,对官员说:"我这块地不要钱,给你们盖所大学如何?"当地政府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并马上调拨资金,组织施工,一年多的时间里建起了一所颇具规模的高等学府。有大学就有学生,有学生就要消费。地皮老板因赠地建校的义举,轻易地取得了政府支持,在校门外建起了公寓、饭店、商场、影剧院等,形成商业一条街。只一年,赠送土地的损失,就从商业经营中赚了回来。赠送土地兴办学校是很光彩的事;服务教育事业,赚取一定的利润也在情理之中,可谓予之有术,取之有道。《孙子·始计篇》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庙算"就是商议、谋划,也就是用谋。这位地皮老板正是精于庙算,巧妙地运用了取予之术,使一片荒凉的山坡,变为财源滚滚的商业宝地。

  华北某市新雅妇幼用品公司产品曾一度积压,商场不愿经销他们的"舒尔美"卫生巾,他们就送给售货员试用,得到女售货员的肯定之后,他们又大胆地把每包成本从1.1元降到0.7元,让商场赊销、代销,还允许顾客先试用后付钱,为此付出70万元的代价,但却扩大了影响,拓展了市场,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明星企业。

  太原天龙大厦看到边远地区农民因交通不便有钱购不到物,就在春节前免费提供专车接送那里的农民到太原游览观光,到天龙购物。此举深得顾客信任,于是每年许多农民进城总忘不了先到天龙采购。

  "欲取先予"术在商战中的实际运用,也可在精神文明、社会效益方面大作文章。多年前,无锡小天鹅洗衣机厂拒绝了许多"炒星"拉拉队索要的赞助,却投资几十万元在无锡市繁华地段建起几个阅报栏,这种投入给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还有一例,深圳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北京经营处,为北京市小学生设计制作新式交通安全小黄帽,在帽檐上设计一条荧光线,使其在夜间路灯照射下鲜亮醒目,从而保证小学生夜间走路也安全。新式小黄帽虽不会给康佳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良好的企业形象将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消费者信任感。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欲取先予"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投入产出"观。因为从表面上看,未取先予有吃亏之嫌,但从长远看,企业只要能获得消费者情感的认同,就能获得整体上的经济效益。

  "欲取先予"的手段之所以容易成功,就在于它符合人们礼尚往来的心理活动规律。一般而言,不论办什么事其实都是对某种利益的追逐。而要在社会上获得某种利益,就必须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利益平衡关系。就是说,在利益问题上不能总是一头热,一头沉,不能让对方一味地付出,而在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后总得还要有所得。这种获得当然不限于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所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利益平衡关系,我们才有了欲取先予的借力之道。

  不过,这种办事方法是有分寸的,那就是:"欲取"的目标必须暂时隐藏不露,且在未露之前投其所好,先给对方点甜头尝尝,待对方尝得高兴了,再顺势把自己"欲取"的目标提出来。有道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因为对方先得到了甜头,不但心情好,而且还可能产生知恩图报的心理,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便很容易答应对方的请求。这种含有交换意味的办事方法,不管其形式如何,其总的原则应为舍小求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办事的目的。如果你把握不好取予之间的分寸,只会舍大得小,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 中華励志网 www.zhlzw.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