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不过是拉开韧带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上午是训练,下午学习文化课,晚上还要将当天的训练内容复习一次。电影里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三样,都需要下盘功夫。
在少林武功里,下盘是功夫的基础。因此,腿功就是我们这些入门弟子开始训练的主要内容,每天都要踢腿、劈腿,马步、虎步、扑步。跑步慢了,也会被师父罚扎马步。马步看似简单,练的主要是大腿上的肌肉。一般人扎马步几分钟,大腿的肌肉就会打哆嗦,而我们一扎就是三个小时,时间不到不让下来,腿酸疼得打哆嗦也不行,哭也不行。有人专门站在身后监督,拿着棍子打。一棍子下去,屁股肿得老高,打完后继续扎马步。
第二天起床,我用力一翻身,居然从床上掉了下来。我这才发现,我的腿几乎失去了知觉。腿僵直得像两根木棍,膝盖一弯就疼,疼得身体失去了平衡。脚底也疼,晚上睡觉太累了,忘了脱袜子,早晨的时候才发现,袜子的一部分,已经被凝结的血块牢牢地粘在了皮肤上。
然而,依然要继续训练,依然要跟着跑下来。顺手顺脚也要坚持下来。训练量每天都会有一点增加,每增加一次,疼痛就加剧一分。我以为我要死了。
终于有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我不再觉得疼了。这时候,我的韧带已经全部撑开,我下腰,能弯成整整一圈,头能钻到裤裆里。
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学习套路。一般来说,三年过后,可以开始学习各种拳法套路。在我们师兄弟中有一句话,套路“好学难练”。学动作、招式都很容易,可是每个招式都有很多讲究,比如说出拳,右手出拳要有很快的速度和爆发力,同时左手还要化解对方进攻,抻拳,一抓一钩,把这个最简单的练好都不容易。
我学的第一个套路非常简单,五步拳。五步五个动作,这五步学会了,就六步、七步,慢慢地加上去。我学套路学得快,师父夸我“悟性不错”。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跟着师伯释延闻练功,师父更多的时候在寺院里。
少林寺的饮食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妈妈烙的饼好吃,面条也没有妈妈做得软,汤汁调和得香,但比起家里,已经好太多了。第一个星期下来,我们的饭碗里,竟然出现了猪蹄,而每顿饭也都会有鸡蛋。
“大师兄,做和尚也能吃肉吗?”
大师兄乐了:“我们是练武,是俗家,不是真正的出家为僧,吃素的身体谁受得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啊。”
为什么武僧就能吃肉呢?我还是不太明白。不过,有肉吃就是好事情。
第一年,我的手上就长满了茧子,跟父亲的手有一拼了。我也长了个子,虽然不算长得最快。我的身体也慢慢强壮起来了。洗澡的时候,师兄弟们喜欢互相比较身上的肌肉。开始的时候,我很为自己的瘦弱自卑。但慢慢地,我弯起胳膊,上臂也有一团一团的小肌肉了。
“宝强快成大人了嘛。”听到这话,我还是很得意。
“快点长大,快点把功夫练好,这样下次导演来挑演员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我了。”每天,我都对自己说。
进入少林寺才发现,少林寺的生活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进了少林寺,学了武艺,就可以拍电影,做大明星了。这些与我对于少林寺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后来,我才知道觉远和尚,也就是李连杰,他并不是和尚。他的功夫也不是在少林寺学习的,而是在北京一个叫做什刹海体校的地方学的。他能演那个电影,不是因为他是少林弟子,而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
“那个坏蛋王仁则呢?”
扮演王仁则的于承慧,是山东体育学院的教授。
“觉远的师父呢?”
扮演师父的于海当时是山东体育技术学院的总教练,是国内螳螂拳名家。后来,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所拍摄的多部武打影片中都有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