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只相信自己的人技穷〔任己者术穷〕
郁离子说:“善于怀疑他人的人,别人也不相信他;善于防范他人的人,别人也在防范着他。善于怀疑他人的人,一定不值得他人信任;善于防范他人的人,一定是智力较低的人。知道他人怀疑自己却不加回避的人,一定有他可以仰仗的东西;知道他人防范自己却不加防范的人,一定也有他可以倚仗的力量。
“天下之人多而又多,怎么能够全部怀疑、全部防范呢?智慧不足以分辨贤愚,信念又不足以消除欺诈,然后步步设防,唯恐他人用自己对待他人的方法来对待自己,于是不信任他人而只相信自己。这样一来,谋士躲藏起来了,有识之士回避了,聪明的人装傻,巧者装拙,廉者隐匿。但那些圆滑鄙陋之人却蜂拥而至。圆滑鄙陋之人环列周围,结果是怀疑与防范愈演愈烈,一直到手段用尽却更加烦闷,更感到自己的防范与怀疑不严密,这不也太令人痛心了吗?”
178 评论史书的写法〔论史〕
郁离子说:“唉!我从今天以后才知道以揭发他人的过错、不徇私情,作为史官的一种美好品德实在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灾难。上天育人,并不总是能先得到尧、舜、禹、成汤、文王这样的明君作为君王,然后是其次一等的,这在上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比如汉朝的高祖、唐朝的太宗(李世民,高祖次之,随父起兵反隋,封秦王。后立为太子,即帝位。他为政宽缓,海内升平。在位23年。谥文皇,庙号太宗),这都是一些人们所说的隔世英杰,极难得到的人才。他们开创的业绩都传了几百年,天下的百姓仰赖于他们才得以过安宁的日子,万物繁荣,边远少数民族也纷纷仰慕中原的风气,流传到今天的文物、典章仍可供后人观赏,这种功劳实在不小。如果一定要搜寻他们的过失,指责他们自我夸大,使后世之人以此为口实:‘像这样的人也可以上承天命,统一九州?’于是不学习他们的长处,却效法他们的短处,这难道不是以揭发他人的过错不徇私情作为史官的一种美德的流毒吗?”
有人说:“史官要秉笔直书,有事实就要直截了当地记下来,这就是天下的公理,哪里谈得上什么揭发他人过失呢?”
郁离子说:“这是儒生的常言,而不是孔子的遗训。孔子写《春秋》,为贤者避讳,所以对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只记录他们的功劳,这倒不是有意地偏向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建立的功业足以使后人仰慕。记录他们的功劳却不宣扬他们的过失,这是考虑到后人可能会因为他们的过失而怀疑他们的功劳,这才是给后人树立受教育的楷模的正确方法。所以,《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经典,存诗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尚书》(记言体古史,儒家经典,它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典章文献的汇编)都是孔子删定的,他对于商代、周代有着卓越贡献的君王,只记录和颂扬他们的美德,并不记录他们的过失和错误。”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