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建立教导的原则典范〔立教〕
郁离子说:“如果一个人坐在高堂之上,指使奴仆们干活,那么,不了解指挥者心里想法的常常要占个十之七八。由于奴仆们不了解主人的想法,主人必然会怒叱身边的人,甚至声色俱厉地训斥。主人身边的人看着主人的脸色接话,害怕主人会把怒火转移到自己身上,也以严厉的态度指使奴仆们。受指挥的奴仆们不知道我生气的原因,那么他们会因为训斥的严厉而更显得仓皇,越是仓皇就越是忙乱,越是不了解我内心的想法。而我会因为奴仆的忙乱而更加恼火,出言也更加严厉。我身边那些看着我的脸色说话的人也不懂得我愤怒的原因,只是以他们的理解来猜测我的想法,猜得越深离我的想法越远。所以,我发个小脾气,就会闹个小乱子;我发个大脾气,就会闹个大乱子;即使手持利剑亲自指挥,也不能让奴仆真正了解我心里的想法。
“所以,君子使用人的时候,总是根据一个人的才能加以任用,根据一个人的力量加以委任。用他的长处而回避他的短处,振作他的精神而帮助他站稳脚跟。教给他不知道的东西,却不用我的理解去苛责他;引导他胜任不能完成的重担,却不用我能胜任的工作去责备他。谆谆教诲,说话和蔼,不生气,不暴躁,不发怒。经过这样耐心的教育之后,然后再惩罚那些不能完成任务的人,受惩办的人就不敢怨恨了,即使处之以肉刑他们也不敢怨恨。《诗经》说:‘他难道只是一位君子吗?他实际是百姓的父母。’如果这样去做的话,真可以做百姓的父母了。”
171 辨明圣人之贪与小人之贪〔贪利贪德辨〕
郁离子说:“贪婪和廉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品德。人们一般都认为贪婪是一种恶劣的品德,那么人是不是可以具有一种贪婪的心理呢?百姓贪婪导致送了性命,卿大夫贪婪导致家庭的毁灭,国君贪婪导致国家的灭亡,这实际上是一些不懂得贪婪的人。真正懂得贪婪的大概只有圣人了。
“圣人对于仁义道德的渴求,如同小人对待货财金玉的渴求。小人对待货财金玉的追求,永远没有一个满足的时候;圣人对待仁义道德的追求,也永远没有一个满足的时候。所以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父。殷纣时为西伯,建国岐山之下,积善施仁,政化大行。后受谗,被囚。释归,益行善政,诸侯大多归附,三分天下有其二。武王灭商,追尊为文王)、周公、孔子,都是大圣人,周文王看见百姓如同看见受伤的人,十分关心。他处理朝政,往往是从早晨到太阳偏西,还顾不上吃一顿饭。周公想的是如何继承三代之王的事业,施行夏禹、成汤、周文王所行的事(即辞退美酒,嘉纳善言;掌握中正之道,广纳贤才;把百姓当作受伤的人去关心爱护;既不随便亲近身边的人,又不遗忘远离自己的人),夜以继日地操劳,一大早就起来等待天亮好处理政事。孔子也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啊!’圣人对仁义道德的贪婪到了如此程度。
“所以说,如果用圣人对货财金玉的贪婪之心去贪婪仁义道德,那么昏暗可以变作光明,狂迷可以变得聪慧,但是一般人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对货财金玉的占有欲被称作贪婪,对仁义道德的占有欲却被称作廉洁,这就使天下的人把贪婪作为一种恶劣的品德而厌弃它,这其实是小人的过错了。”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