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状元制造法则: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31节:Part3(3)


  别人常说子女与母亲很容易交流,但与父亲交流却很少,而我的父亲则不然,他很爱和我交流,也懂得如何同我交流,这就培养了我乐于交流的个性。

  小时候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父亲便领我去打猎,奔波于深山高岭之间,烦躁的事情一下子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看着蓝天白云,听着鸟语,闻着花香,欣赏着这所有的自然美景时,我的心一下子开阔起来。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每次外出半天的时间去打猎,但是有多半时间都是消耗在往返的路上。所以打猎的成果不是最重要的,途中和父亲的聊天,听父亲讲故事,和父亲商量狩猎的方案,这些才是我印象中记忆最为深刻的。

  父亲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的勤劳和善良被我深深地印在骨子里并促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深深地感谢自己的父亲!

  一个和有心事的孩子到野外打猎的父亲,一个与儿子聊天的父亲,一个给儿子讲故事的父亲……是多么可亲可敬,这时的父亲,在孩子眼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而是一位能与之平等相处的知心朋友。

  有了朋友式的父亲,有了给自己讲童年故事的母亲,这样的家庭,这样自然的爱,这样挚爱的环境,给成长中的谭金权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发展天地,在没有束缚的爱的空间里,谭金权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自由处理失败……更重要的是,父母自然的爱,让谭金权的独立性更能随心所欲地发挥出来,不但让他学会了独立生活和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还让他学会了独立学习并且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和劳动一样,要勤勤恳恳,不能有丝毫马虎。

  前几年流行过一本家喻户晓的教育图书———《千万别“管”孩子》,书中的陈宇华现为华有网总裁。陈宇华1990年以厦门文科第一名的成绩由厦门一中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以当年大陆惟一的本科生被录取到美国斯坦福大学,1997年和1999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2000年至今,任华有德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当年陈宇华的父母对她的教育是正确引导,就是让她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即独立做自己的事情,独立学习。

  清华状元家长的这种“独特”教育,非常接近陈宇华父母的“独立”教育。难怪有人说优秀父母的教法都是共通的。一个独立于生活的人,必定也是一个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人。

  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社会,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不管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的发展机会是同等的。现在的谭金权在工作岗位上也表现得很出色,是单位的精英骨干。这些成就,与他较强的独立能力是分不开的。

  谭金权出身农家。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受学校教育的条件来说,都不是太优越。在求学路上,他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就读的最好的学校不过是县级的重点中学,父母更没有给他请过家教老师。但父母却给他提供了最好的爱,他的父亲谭先生说: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感觉最关键的是没有给孩子多大压力。一切由着孩子自己去努力,从来没有给他定过分数的标准,无论考得好坏,我们都不会表现得过分的高兴或是伤心:考好了,我们会祝福他,让他继续努力;考得不好,我们不会批评挖苦他,而是让他自己寻找失败的原因,以免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在背后默默支持鼓励他,让他独立面对所有的欢笑与眼泪。

  这就是清华高考状元父亲家教秘诀:放手让孩子独立去承担失败。在面临各种困难时,让孩子独立去面对,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谭金权的父亲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激发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经验,然后自己站起来迎接下次的胜利。

  谭金权的母亲说:虽然我们家很穷,但是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是现代的高科技,比如玩电脑,新款手机啦等等,我们很赞成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当然这要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由于我们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即使我和他爸爸全力支持他,也尽量满足他,但是仍然不能达到他目前学习的要求,不具备满足他这些需求的经济条件。因此,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争取,这也正好锻炼了他的独立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