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的母亲说:我让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做他能胜任的相应事情,逐步使其能够生活自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期望孩子以前啥也不会,突然就把独立能力锻炼出来。尽可能地早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好的,这样孩子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较少的烦恼。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勤劳的习惯。
张群的父亲是一位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很注重为孩子提供发展的空间,他说:多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这不但能发挥他的独立性,更能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他学习的独立性。
张群的母亲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谈到家庭教育时,她说:我认为,“学习不能超前,更不能速成,否则,孩子无童年,青年无青春,中年无乐趣,老年无安闲。”现在的孩子4岁入幼儿园就开始竞争,母语还不怎么会说,就开始教英语,等上了中学,学习难度加大。孩子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学习,目的只有一个———高分,这样孩子、家长的心态都为高分焦虑着,哪里有快乐可言呢?他们远不及我的孩子快乐。我的孩子小时候没有早读,没有第八节课、没有晚自习、没有双休日补课、假期补课,给他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独立支配玩耍时间,这样,他有的是时间玩耍,有的是时间看书,有的是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当然,进入高中之后变了,但是,那时他已经长大,心理、思维都已经成熟,学习目标已经明确。现在虽然也在学习各种技能,但这是生存的需要,目的明确,虽苦但却快乐着。我认为成功的人生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并且能有所成就,创造自己生活的同时,还能给他人带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
杨哲的母亲在谈到孩子独立时说:孩子小时候可能光顾学习比较多,家务什么的平时都不让他做,后来上中学住校,一个星期就回一天家,期间他的事情都是自己来解决。可能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在这方面提高比较多吧。我觉得独立能力还是从小就培养比较好一些,这样可以让他更快地长大。不过有时候到了一定的环境,孩子为了要适应环境,他必然会慢慢养成独立的习惯,关键是做父母的要舍得放手。我觉得新闻上报道的那些学生离开家长便不能在校园里独自生存的案例,都是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形,比较少见。大多数孩子离开父母在校园独自生活几年之后,都会明显地长大的。
以上这些话都是清华优秀学生家长的经验之谈,他们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的成功在于: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提供宽阔的空间来发挥他的独立性。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时,父母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独立天分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人说,只有独立性强的人,才能够坦然面对一切挑战。让孩子独立承担他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这么做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孩子的个性和品质正是从独立做事的过程中获得的。
其实在清华校园内有很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都很优秀,而且都具有很好的品性习惯。“梅花香自苦寒来”,清贫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正确的教育方法,让许多聪明的孩子从小就立下大志愿,养成大气度,为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打下了基础。
梅朝耀点评
什么叫独立?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独立。通过这种独立,可以使性格独立,培养出独立性,从而更好地独立学习。因此,大人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不要怕孩子出危险,不要怕孩子做错,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才能够学会独立,才能够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使生活成为自己的事情。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然发展,这样更有助于发挥他的独立性。法国启蒙运动之际,著名的启蒙学者兼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详尽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在书中他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号召“回归自然”,在他看来,自然人首先是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从而与“人所形成的人”是有区别的。自然人作为社会的新人,是大自然培养出来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利所指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卢梭的教育观点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