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人人可做心灵的隐士:隐士大风流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73节:庞德公,决不当官(4)


  先是刘表派人去请,庞德公先生不予理睬。经过几次三番的碰壁,刘表并不死心而是亲自登门拜访,但残酷的遭遇了闭门羹。最后一次的时候,刘表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以他堂党的州牧的身份低三下四的拜访一个农夫,而且次次碰钉子,这使得他的高高在上的自尊心难以消受。

  当刘表在地头碰见庞德公的时候,他决定向庞德公先生摊牌,如果最后一次邀请依然不能成行的话,他决定放弃,并终身不复重来这伤心之地。

  刘表对庞德公先生说:"先生依你看,生逢乱世,是保全自身重要呢?还是保全天下重要?"

  庞德公先生头也不抬,手里忙着农活,一边干一边回答:"大人知道鸿鹄吗?那是一种翱翔于天际的大鸟,它把自己的窝建在高大的树木上,为的是夜晚来临的时候有栖身之所;而乌龟和鳖在深渊里打洞,目的也在于此。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做,什么时候停下来,都是有目的的,就像鸿鹄和乌龟为自己筑巢一样,也是为了使自己能有安身立命之地,如果连自己的保全不了,保全天下还有什么意义呢?"

  刘表默然。默然即意味着对庞德公先生的说法表示赞同。但刘表却不肯接受先输一阵的结局,他蹲在田垄上,看着眼前的汗水涔涔的庞德公先生,又看到不远处同样劳累的庞德公先生的老婆,她正用耙子奋力地将一块土坷垃打碎。

  刘表似乎突然间找到了话题,他对手扶犁把的庞德公先生说:"你宁愿在田间忍受又脏又累的重活,而不愿入仕为官,接受朝廷的俸禄,你这样土里刨食,如何养得了妻儿老小,更拿什么传之于子孙后代呢?"

  庞德公先生停下手中的活计,与刘表一起蹲到田埂上,大概他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下。他说:"世人都给后代留下危险,而只有我才给子孙留下的安稳。虽然所留的内容不同,但不能说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吧。我听说上古尧舜把天下大事都交给他的臣下,一点儿也不留恋;而留给他子孙的,仅仅是农夫所从事的农活;丹朱、商均虽然都是特愚蠢的人,却仍然可以尽其天年;大禹、商汤把国家当私有财产传给子孙,结果落得一个后代被放逐、一个后代被杀头的下场,还要株连家族受祸害。周公旦做了天下的君王,却杀死自己的各位兄弟;假如周公的各位兄弟栖居山林,以藜藿为食,居住在茅草之中,怎么会有被杀身的后果呢?"

  刘表彻底的无话可说,庞德公先生对这个世界看得太透彻了,以至于无懈可击,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要挟引诱的食饵。这次会见大概是刘表一生当中少有的一次大碰钉子。

  庞德公先生坚守自己的操守,深知爵位和俸禄的背后是一种危险的游戏,一旦裹身其中,可怕的结局不但临于自身,后代也不可避免。最长久而且最有意义的生活,莫过于躬耕于田亩,闲暇之余以读书自娱。

  耕读可以传家,人间至理。

  卧龙先生的先生

  诸葛亮先生十七岁的时候来到襄阳隆中过上了隐居读书的生活,二十七岁的时候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了鼎足三分有其一的霸业,这前后长达十年的光景,诸葛亮先生从隐姓埋名到名声鹊起再到如雷贯耳,庞德公先生着实出力不少。

  庞德公先生隐居生活的主要内容无外乎三点,耕作、读书和举办沙龙。

  读者上帝看来倒也朴实简单,但在当时确实非常时尚的生活,那时候的士人以入仕为己任,往往心无旁骛,皓首玄经,人们对这种竞进的方式习以为常,反倒是那种耕读的生活却属另类。另类的生活虽异于常理却惹人羡慕,因此襄阳的大小隐士全都效仿庞德公先生,躬耕陇亩,读书为乐。

  年轻的诸葛亮先生也不例外。耕田乃是自食其力的一种要求,粮食未必见得丰收,但丰歉都能自给自足,不用求诸外人;读书就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了,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对于诸葛亮先生这样胸怀大志的隐士来说,读书是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唯一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