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公先生举办的沙龙遐迩闻名,许多襄阳的青年才俊都慕名而来。
沙龙上有庞德公先生亲酿的美酒,四时的瓜果新蔬;还有丰富的藏书,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军事诸多方面,这多亏了庞老先生曾经不顾一切的砍伐山竹;沙龙还有几个常任的主持人和管理员,即司马徽先生,崔州平先生,徐庶先生和庞统先生,都是襄阳当地的贤隐之士。沙龙的性质偏向于政治和军事,评论时势和臧否军阀乃是沙龙的题中之义;由于沙龙会员都是识见高人一等的俊杰,故沙龙本身无异于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时事研究院。
诸葛亮先生苦于无人引荐而不能加入沙龙,因此时常埋怨自己时运不济。这一天,他正在山冈上平地,就是用铁耙将大块土坷垃击碎以便春来耕种,远远望见一个伟岸的身影朝山上走来,气质风采绝非一般庸常之人。那人走到切近向诸葛亮先生讨杯水酒以解焦渴,诸葛亮先生欲结交此人,便大献殷勤。三杯水酒下肚,两人便攀谈起来。结果双方俱都谈吐高雅,见识不凡,彼此甚为钦慕。
读者上帝不知,来者非是别人,正是沙龙的重要成员和组织者之一的徐庶先生。
要说只能说诸葛亮先生的运气好,正在眼巴巴的盼着加入沙龙呢,老天爷便乖乖送徐庶先生来他的一亩三分地讨水喝,不可不谓之天意如此。徐庶先生被诸葛亮先生的谈吐举止所吸引,认为诸葛亮之才超出自己若干倍,他倘若不被沙龙接受,沙龙也便不用再办下去了。
在徐庶先生的引荐下,诸葛亮先生如愿以偿的加入沙龙。沙龙的生活使诸葛亮先生受益匪浅,不仅能见到当时社会的顶尖人物(这些隐居的人大都是学术上的权威或是经天纬地的奇才),关键是能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诸葛亮先生仿佛掉进了知识漩涡,想不增长才干都不可能。
诸葛亮先生在沙龙混得日益和洽,尤其是得到了主人庞德公先生的赏识。参加过两次沙龙以后,庞德公先生便说诸葛亮孺子可教。
大概第一次参加的时候,诸葛亮先生有些拘谨,未能引起庞德公先生的瞩目;第二次的时候情形大为改观,诸葛亮先生的言辞引起全场阵阵的喝彩之声,那种妨碍交流的隔膜感和陌生感随之烟消云散,庞德公先生也自然而然的发现了这块尚未精雕细琢的美玉。
庞德公先生对诸葛亮小伙子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他可继承自己的衣钵。
以诸葛亮先生的聪明程度(连眼睫毛都是空的),他看出庞德公先生有收自己为徒的意思,不等别人走过场,自己便倒身下拜,当即向庞德公先生表达了崇敬之意,并希望能成为他的弟子。
庞德公先生实打实,并没有道貌岸然的推说自己学识不够恐误人子弟之类的屁话,当着众沙龙成员的面,举行了简单的拜师仪式,自此庞德公先生和诸葛亮先生便有了师徒名分,诸葛亮先生有幸能够继承庞德公先生渊博的学问,为后来的出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先生拜师这件事轰动了整个襄阳。能拜到庞德公先生的门下,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梦想,但诸葛亮先生却实现了,正印证了那句话,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除了师徒之外,两家还做成了亲戚,庞德公先生的儿子庞山民先生娶诸葛亮的姐姐为妻,成了诸葛亮先生的姐夫。这样一来,师徒加亲戚,庞德公先生倾囊而授,诸葛亮先生虚心而学,几个寒暑过去,诸葛亮先生的造诣,不仅要高出初到襄阳时许多,而且还要超出其他沙龙成员一大截,位为翘楚。
日后,徐庶先生被曹操用书信诓到曹营,临行之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亮的才能高他十倍,看来并非虚言妄指,乃是心悦诚服有啥说啥。
庞德公先生收得高徒,心中自然欢喜。他平时便有给人起外号的癖好,如今看着沙龙里众多的才俊,不免故技生痒,要编排众位一番。虽说是编排也不是随便来的,一是要符合其人的特性,二是要雅而不俗,传出去得让世人喊一声高明。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