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公先生有个邻居,常在城里走动,知道襄阳太守正在招聘人才,于是便将自己的高邻举荐上去。当襄阳太守驾临鹿门山的时候,庞德公先生尚蒙在鼓里,不知道一干人等所为何来,因此脸上布满了愠色。
襄阳太守抱着对隐士生活的好奇态度亲自前来拜访,可是他绝没有想到,隐居在这里的高士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更遑论跟他下山并建立一番功业。
襄阳太守嬉皮笑脸地说:"以先生的高才何苦种田呢?跟我下山去,我保你荣华富贵享受不尽;等到有朝一日我建立万年基业,先生自然是大大的功臣,裂土封疆也未可知。"
庞德公先生哈哈大笑,笑声在山林中回响不绝。襄阳太守不知庞德公先生为何发笑,故而愣在当场,与站立一旁的随从相视一眼,随从的表情也是一脸茫然。
庞德公先生说:"太守先生太看重我了,我就是一个农夫而已,只知道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却是一窍不通。不知道太守先生见没见过鼹鼠,这种东西以生活在地下为常事,偶然见到阳光就会不知所措,四处寻找洞口,这个时候如果用铁锹将其拍晕,大概十拿九稳,于是我们农夫把它叫做'见不得阳光的老鼠',连阳光都见不得,恐怕更难做成其他大事,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太守先生还是另请高明吧!"
庞德公先生看来,襄阳太守的自不量力正如鼹鼠一样,根本无法在阳光下无法生存,倘若没有自知之明,必将铁锹临头,悔之晚矣。庞德公先生的这番话既是嘲讽也是规劝,他的那句"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即在规劝襄阳太守,努力尽好太守的职责,不要不知深浅的横生枝节。
庞德公先生从襄阳太守身上看到了官场的积弊和黑暗,进而对襄阳太守的顶头上司刘表也颇感失望。以刘表的声望,底下竟还有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跳梁小丑,可见刘表也是徒负虚名,空有其表。
日子一天天的流逝,庞德公先生乐此不疲的从事着稼穑生涯。到了结婚的年龄,庞德公先生迎娶了自己的新娘,一位来自于襄中宿儒家庭的小家碧玉。从此他结束了孤独的单身生活,步入了新的幸福时代。
读者上帝的疑问也自然而然的打消。隐士也是人,而非遗世而独立的神仙,餐风饮露,不事稼穑,相反他们是在摒弃世俗之余,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并为此无怨无悔的坚持,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庞德公先生与自己的新娘相敬如宾。在田间地头,邻居总能看见他们夫妇一前一后耕耘不辍的情形。
老婆在前面播种,老公在后面平垄,一前一后的样子宛然一副生趣盎然的"夫妻春种图";累了便坐下来休息,为妻的总是替老公擦去额头的汗水,为夫的也扇起斗笠为老婆送来一股凉爽;带来的茶水和干粮,小俩口总是平分了吃;休息的时候,老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逗的老婆不住的发笑;太阳下山时,老公扛着犁耙,老婆牵着耕牛,一前一后,衬着夕阳,又是一副"夕阳归耕图"。此情此景在乡间邻里传为佳话。
耕作之余,庞德公先生以其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吸引了附近四方的隐士高人前来相聚。三国中著名的人物,如诸葛亮、司马徽、徐元直、崔州平,还有庞德公先生的侄儿庞统,都对庞德公先生充满了景仰之情。
他们时常召开技术含量甚高的沙龙,品酒抚琴,吟诗作赋,一起讨论时政,针砭时弊,抒发生不逢时、明珠埋于尘埃的苦闷心情。谈到兴致高昂的时候,必然酒醉而狂歌,因此沙龙的影响甚巨。割据荆襄的独裁头子刘表获悉后,对沙龙的核心人物也是组织者的庞德公先生表示了相当大的兴趣。
刘表治下的荆州,治所就在襄阳,沃野千里,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政治集团,但由于刘表本人的刻薄猜忌,导致荆州集团处于一种人才枯竭的窘境。不是没有人才可以利用,而是人才一旦看清刘表的本质就会拂袖而去,不愿意为没有政治远见的人效力。因此当曹操扬言要挥师南下的时候,刘表再也沉不住气,因苦于无人才可用,刘表只好硬着头皮去请那位闲来无事喜欢举办沙龙的庞德公先生。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