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33页
“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2) 也揭示了它的五脏六腑。资本主义的文明,不是完全相对于野蛮的文明,而是以最野蛮的手段显示最贪婪的欲望,然而它拥有最先进的物质手段,以及睁着封建主义昏花的老眼无论如何也看不懂的理论、学说、主义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把原来彼此隔离的世界,无可挣脱地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殖民主义的产生,这就是侵略战争的缘由,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土崩瓦解的外部原因。 《共产党宣言》中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中国,从原料、劳力、市场三方面来说,实在是硕大无比的肥肉,因此资本主义各国是非来不可的。有侵略,就会有反侵略,因此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是以对抗开始的。对抗会引起战争,战争意味着杀人。当我们把少林武功奉若无敌时,人家有枪有炮,血肉之躯何以战胜钢铁和弹药? 鸦片战争失败了,狼来了!中国近代史在屈辱与抗争中开始了。今天,当那些绅士淑女模样的洋人与我们握手、寒暄和碰杯的时候,我们是以胜利者的身分回顾那百年悲惨的历史的。为了赢得国家的主权,为了不被侵略者任意宰割、掠夺和左右,我们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走过了多么曲折的道路!今天的中国人,千万不可忘记过去!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不可忘记! 事物是复杂的,历史是曲折的,任何过程都是辩证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压榨,肥了他们,苦了我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本质的一本账。此外,还有一个次要的方面,就是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自然科学的传入。这种传入,有的是伴随侵略而来的,绝非善意的产物。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统治阶级为了自救,而被迫“师夷长技”;或先进的中国人,出于爱国的情感和立场,主动地学习,介绍西方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以巨大的勇气企图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从根本意义上讲,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到了帝国主义时代,他们已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只给了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出路。日本帝国主义连这条出路都不给,要我国变成完全的殖民地,要逼我亡国。因此只有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才有出路,才能独立自主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这个历史任务。现在,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已经发生的一切。比如对洋务运动,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这些人搞洋务,其目的是挽救已经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统治。依靠洋务运动不可能战胜列强的侵略,这都是毫无疑义的,但洋务运动或多或少地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促成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事实。在这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并没有官僚恶习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指望科学救国的良好愿望不能一笔抹煞,一些爱国志士虽不免过于天真,但他们干辛万苦所取得的实际成就依然是宝贵的,时至今日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绪,他们的贡献和积极的影响。这些人具有开拓者的光荣和秉赋——一万个后继者也比不上一个开拓者,如果后继者轻率地否定开拓者,不仅违背了辩证法,也是不够公正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穷凶极恶的侵略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但对伴随而来的先进的物质手段,则需要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所谓“西学东渐”,是那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西方的政治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种种理论在中国行不通,但并不具有阶级性的科学技术却是上等的好东西,当然这要看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即使在旧中国,科学技术除了有为反动统治服务的不幸,也还有普遍利于社会生活的一面:电灯总比油灯好,火车总比马车快,机耕总比牛耕效率高…… 了解世界,打破封闭,把科学注入中国衰老的机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有技术上的困难,还有政治上的种种桎梏和文化上的种种困惑。最初,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他编写《四洲志》,因遭流放而未能出版。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于l850年出版,对于中国人了解世界发生了启蒙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林则徐和魏源都没有走出过中国的国门,他们对西方的了解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林则徐于1850年逝世,魏源于l857年逝世。l828年诞生,l912年逝世的容闳,是最早走出国门的而又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之一,甚至是一位代表人物,他把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当我们介绍和研究詹天佑的时候,需要先介绍容闳其人。 每当提到中国最早接触和介绍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时,严复总是名列前茅,严复生于1854年,l877年到英国留学,而容闳生于1828年,l847年到美国留学,比严复早了30年。其历史地位是不应忽视的。通过对容闳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半世纪前,迥异于传统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后又回到祖国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形象、足迹、奉献以及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