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33页
中国铁路建设的丰碑(3) 要做到这一切,需要人才,也需要钱财,因此在詹天佑提出的报告中,必然包括广揽人才和筹措资金的问题。当时中国的工程技术专家寥若晨星,詹天佑要求调用关内外铁路所有的工程司和工程学员,并指名调用颜德庆、邝景阳、陈西林、沈琪等人参加京张铁路的修筑工作。关于资金,詹天佑的报告中有详细的预算,简化如下——测量(包括初测、详测、定测及购买仪器)15500宅$两;地亩、土方、岩石、挖方和山洞,开凿共计2343260银两; 桥涵l l06100银两; 轨道1900650银两; 房屋(包括大型车站l个,小型车站l2个,水塔l3个,小工厂3个以及机车库、公事房、宿舍、道工房、监工房等)共计204050银两; 电报(包括线路、器具、三年的职员工薪)共 计61800银两; 运输计7万吨,需98000银两; 机车车辆(包括机车、调车机车、货车、客车、行李车)1130500银两; 总务费用432000银两。总计7286660银两。七百余万两白银,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是一笔巨款,然而我要提醒读者注意:中英《南京条约》的赔款是2 i00万银元;中日《马关条约》的赔款是2亿银元;八国联军强迫中国签订的《辛丑条约》的赔款是4.5亿银元,分39年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9.8亿银元。仅这三次不平等条约就赔款12亿银元,可修京张铁路l60余条。京张铁路全长200公里,乘l60等于3.2万公里,而从l876年到l949年的73年间,旧中国总共修的铁路也只有2.6万余公里,这笔账是不能不算,不能不知,不能忘记的1905年10月2日京张铁路正式动工. 1906年1月6日开始从丰台铺轨,詹天佑以创业者的雄心亲自打下了第一个道钉。l0年后,他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的序文中回顾了当年创业的心情和艰辛,其中说—— 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不力任其难,勉副众望。于是昼则手胼足胝,夜则绘图计工,困苦经营,其成功之迟速利钝,初何暇计耶?肇修以后,三阅月而飞桥通,两周岁而山洞辟。迨至宣统纪元,全工幸而告竣。前尘回首,如在梦寐中!盖始则几忘其难,继而不敢畏难,且直欲自秘其难。浸假中道而废,其不贻笑于邻国者几希! 这段掷地做金石之响的文字,以爱国的情怀开始,以忘我献身自白,其归宿依然是为中国人争气,NN--篇N限忠诚的爱国宣言。 在京张铁路全线,最大的拦路虎是八达岭和怀来河。如果不能把高山铲平,就只有爬山和凿洞;如果不能把河流填平,就只能架桥。因此,爬山、凿洞、架桥是修筑京张铁路的三大难题,三个关键。洋人所谓中国能修筑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就是认为这三大难题中国人无力解决;詹天佑的了不起,就是因为他知难而进,充满信心。结果,洋人的预言破产了,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人胜利了,中国铁路史上的这一伟大事件,不是失败的挽歌,而是胜利的凯歌! 先说爬山。火车不可能从山脚爬到山顶,再从山顶冲下山脚,因为坡度太大就会翻车。大山,都是上尖下宽的三角形、椎形或梯形,因此爬到尽可能的高度再打隧道就会缩短隧道的长度。在京张线上,火车怎样爬上八达岭的山腰?从科学技术上讲,采用螺形环山线是最理想的办法,但由于资金的缺乏和工程进度的紧迫,当时不能选用这种方法。直接爬坡的最大坡度不能超过33%。,否则就没有安全保障,因此詹天佑采用了著名的“之字拐”路线(又称人字形或折反线),就是采取迂回的路线爬山,减小坡度,保证安全。假定目标的高度为l00米,先爬到50米,折回再爬50米到达目标。这一方法取得了成功,九十余年来安然无恙。 再说凿洞。京张铁路穿过军都山,要穿凿四大山洞,按顺序依次为居庸关洞、五桂头山洞、石佛寺山洞、八达岭山洞。其中—— 居庸关山洞长366.98米。五桂头山洞长45.72米。石佛寺山洞长l41.12米。八达岭山洞长l 091.18米。显然,打通八达岭山洞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非常 困难的,日本人雨宫敬次郎曾致函袁世凯,企图插手隧道工程,从中得利,遭到詹天佑的坚决抵制,他确信中国人穿伞有能力在自己的土地上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 由于八达岭隧道长达1000余米,单向凿进越深入越困难,因此詹天佑采取了从山洞中部垂直打井的办法,井的直径为10英尺,井深84英尺,从井底分头进凿,直至南北相通。除此大井外,还挖一口小井,加上洞口两端施工,共计6个工作面同时开凿,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打通了八达岭隧道,首创了我国自行开凿千米以上山洞的记录。 怀来河大桥为钢制,共有7孔,每孔30余米。按照詹天佑的指挥,用骡车将钢材运到工地,用了半年多的时间铆钉成桥,后修筑御水堤,在铺轨之前大桥已横跨在怀来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