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45页
第9章倾诉你的愤怒 (2)
但对于那些缺少人格魅力的人来说,情感表达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以下是缺乏人格魅力的几种表现: 不敢大声笑 面无表情(这样的人打桥牌倒是很有优势) 〖〗在一群人中间的时候不希望被人注意到 性格内向的人 性格内向的人不爱抛头露面,总是表现得害羞和胆小。这样的人不愿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的情感。对待生活他总是非常严肃和谨慎,而且总是心甘情愿地按照一个社会的规则做事。内向的人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就算他们心里不高兴,他们也会说没关系。他们具有自我封闭、沉默寡言的人格特征,所以对他们来说记情感日志是很容易的事情。 遭受了很多创伤的人 一个人的不同寻常的、紧张的、创伤性的经历越多(如虐待、强奸、子女夭折或配偶死亡等),他们就越容易花很多的精力保护自己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一种方式就是忽视自己对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感受。不管发生了什么,他们都会面带微笑,让每个人都觉得他们没事。记情感日志可以通过承认创伤并表达悲伤来使内心得到安抚。 不让自己再次患病 曾有一个我认识的人在四十五岁的时候患上了神经衰弱。他的情况是:头一天可能好好的,但第二天可能就突然没有任何先兆地变得非常抑郁。他用了五年的时间进行治疗和服药才最终治好了这个病。那段时间他每星期都要去附近城市的一个心里诊所倾诉他各种各样的不幸:在他童年时代父亲经常酗酒,父母经常打架,自己还曾经身患重病;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政府的救济房里度过的;他曾多次遭遇别人的拒绝;自己的妻子过早离世,等等。心理治疗师只是听他倾诉,而对于他所表现出来的愤怒、绝望、无助感、恐惧或者悲伤等情感并不进行评价。 这种治疗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他像是得到了心灵的洗礼:洗掉了所有那些压抑在心里的东西。十多年过去了,他现在很幸福也很健康。在治疗期间,他明白了把情感郁积在心里的种种风险,并向自己发誓以后他将更多地去笑、去哭、去爱、去表达不满,当人们问他心情如何时,他将更多地使用“受到了伤害”、“感到难过”、“觉得害怕”等词语。到目前为止,他遵守了他的诺言。 长期有病的人 有些人患有慢性的、进行性的并且致残性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关节炎、纤维肌痛、糖尿病、哮喘等。在为了求生而进行挣扎的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很多的负面感受。而把这些感受藏在心里只能使他们本来就不高的生活质量更加难以维持。 年轻人 人们随着年纪的增长会对自己的情感变得更加坦然,更容易表露自己的情感。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在他们那样的年纪他们已经不会因为坦陈自己的感受而失去什么。或者这是因为在生活的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怎样处理自己的情感更有利于自己的健康。不管怎样,在这方面,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会处理自己的情感。 理解日志和日记的区别 写愤怒日志和记愤怒日记是不一样的。记愤怒日记有助于监控自己一天内生气的经历,比如你每次的愤怒强度,愤怒持续的时间长短,等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愤怒体验的多少(参见第2章)。但它能起的作用仅此而已。 而我所说的情感日志的作用却不仅仅如此。写情感日志要求你把自己的情感付诸文字,而不是数字,并且要求你写出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具体情况。一个典型的愤怒日记可能是这样的:上午11∶30感到生气;在一个十级的等级序列中,当时的愤怒强度差不多是5;持续了大约20分钟。与此相对,一个情感日志则可能会这样写:我的朋友艾米和我本来约好一起吃午饭,但她再次失约了,这让我感到非常生气。我不敢相信她竟然是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如果是我,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对待一个朋友的。她对我一点尊敬都没有。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会让人这样对待。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愤怒日志更能揭示情感状态。它不仅记录有关你的愤怒的事实,还可以揭示你自己的一些情况。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写日志的人可能最终会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她之所以生气,并不仅仅是由于她不负责任的朋友(世界上到处都有这种人!),而主要是因为她竟然任由别人这样对待自己却没有站起来为自己讨个公道。所以她倾诉的内容其实是:我对自己没有足够的尊敬,所以别人也不尊敬我。 有些人用愤怒日记来了解自己是不是随着时间而有所改变。愤怒日记使你可以记住以前的情况,使你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变得不像以前那么爱生气了?”而日志却只在你写它的时候发生作用:写出来,发泄出来,读一读,了解自己的感受,然后就扔掉,同时也扔掉了一天的烦恼。通过这种日志,每一天都会成为崭新的一天! 以自己的方式诉说自己的故事 对自己的愤怒和其他不快的情感进行倾诉就是在讲你自己的故事。然而,如果想让这种训练具有治疗意义,就必须注意怎样构架或者说编排你的故事。就像信徒在向牧师倾诉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一样,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倾诉也有一些原则。下面我将讨论一些较为重要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你在写愤怒日志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做你自己的听众 在倾诉你一天的情感历程的时候,你在扮演着说话者和听众这两种角色。可以说,你在进行一种只有你自己的眼睛可以看到的私人对话。你不会让任何其他人看见自己倾诉的内容,你的训练停止的时候,你的倾诉也就随之结束。所以,你没有必要为了打动、说服或者安慰别人而编写你的故事。 这一点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你的愤怒日志是你和你自己之间的对话,而不是你和别的什么人的对话。在我的临床实践中,如果我让病人写日志,我一开始就非常清楚地向他们说明:我不会读他们的日志的,也不让他们念给我听。日志是为了他们自己写的,而不是为我写的。在他们写完之后,我只会问他们感觉如何,或者在写日志的那几分钟里他们是否自己有了新的了解,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了解。 用第一人称做主语 对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也许是这种自我倾诉中最困难的一个方面。大多数人都习惯于以别人的行为来描述和认识自己的情感,以至于他们在描述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往往会使用第三人称来做每个句子的主语。如: “我妈妈把我气坏了。” “我的老板让我很生气。” “如果他们不惹我,我不会这么生气的。” 如果你总是这样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且在日志中也总是这样写,那你得到的将都是别人的情况而不是你自己的情况。用第一人称开始你的句子可以让你对自己的情感负责: “我非常生妈妈的气。” “我对老板感到很恼火。” “我生气了,谁让他们惹我呢!” 如果你写日志的时候总是把重点放在第三人称上,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一个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受害的受害者。而这往往会让你在写完日志后反而感到更生气,而不是减轻了自己的愤怒。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和这个训练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不要在意语言是否规范 写日志的时候不要要求自己像个语言专家那样。最重要的是把你的情感表述出来,以缓解为了压抑情感而造成的身体上的紧张,同时也是为了让你对自己的情感加深了解。所以,你完全不需要考虑句子是否规范,标点是否得当,或者单词的拼写是否正确。即便是你错字连篇又有什么关系呢?需要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以下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