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63页
惠特曼与电子港湾公司传奇(2)
电子港湾公司收购巴特菲尔德拍卖公司,也是为了与其他一些大型网站,如亚马逊和雅虎网站进行竞争。这两个网站最近也都开展了网上拍卖服务。就在惠特曼宣布电子港湾收购巴特菲尔德公司后,电子港湾的股票不断上涨。一家投资银行的分析家发表评论说:“港湾公司原是从事附加值不高的商品拍卖,现在通过收购巴特菲尔德拍卖公司,迅速进入了高档品拍卖的行列,我认为这是港湾公司朝着艺术品和高价值古玩拍卖品方面迈进的非常正确的一步。” 惠特曼对电子港湾公司的贡献,还表现在她的融资才能上。当她与其他经纪人想全力促成公司的股票首次公开上市发行时,股票市场突然陷入低迷状态,当时她担心极了…… 在一次集会上,惠特曼对外公布了电子港湾股票发行全球的“战斗史”。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那令人精疲力竭的、为期10天的跨洲行动。在当时股市连续下挫、许多准备上市的公司纷纷延迟上市计划的情况下,惠特曼当机立断,力挽狂澜,奋力一搏,说服股票经纪商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这家网上拍卖公司于1998年9月24日正式上市,发行价每股18美元。从那以后,该公司股价一路飙升,一度上涨了25倍。 惠特曼组阁的精英,个个都是最出色的干将,他们运筹帷幄,开发了自己的一套应用程序接口界面(API),这是一套免费开发工具,它可以把电子港湾所拍卖的商品同时在其他网上展列出来,供买方选购。比如专做药品和生物产品交易的Ventr0网站和只出售汽车部件的COVISINT网站无法通过一个专业交易平台来吸引足够的用户,而电子港湾有2000多万不同需求的访问者,不愁无人光顾。很多公司能够通过APl与电子港湾的某个部分建立链接,开展自己的业务,而不用再费力地去建立行业交易网络,而电子港湾也可以从自己网站以外的交易中获利。 3月,电子港湾与微软达成协议,微软下属的多个网站将使用电子港湾的拍卖引擎,从而使电子港湾的地位更稳固了。 基准公司的卡戈尔说,“我们的商业模式(用网络链接买卖双方实现在线交易)固然是这场精彩表演的主角。没有她(惠特曼)。eBay不会有成功的首次上市发行(IPO),不会得到专业化的管理,更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不断超越 电子港湾公司的前身叫“拍卖网”,它是由法国人奥米戴尔于1995年创建的。当时它是一个很小的非营利的交易社区,形形色色的爱好者都云集在这里交流信息和买卖物品,平民主义精神特质对该公司的特征来说,具有核心重要性。 1998年1月惠特曼加入到公司时,当时的年销售额是450万美元,公司只有19名员工,在硅谷仅相当于一家小办公室。 在此后短短的三年里,电子港湾从一个只有19人的新兴公司发展到拥有2000名员工的世界最大的在线交易社区,年销售额也从450万美元猛增到5亿美元。1998年5月平均每天有6万件新物品在电子港湾登记交易。而到了2001年2月,这一数字已增加到70万件。现在电子港湾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人,平均每天有700万人来这里浏览,4500种商品包罗万象,既有4美元的球星卡,也有400万美元的旅馆房地产。有人形容电子港湾就像一个巨大的在线跳蚤市场,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惠特曼曾说:“我们最初的抱负也就是成为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而已,再多就没有人敢去想了。”事实是在不断地超越,在惠特曼的领导下,电子港湾公司已经在美国的53个城市和日本等5个国家建立了地方网站,并希望在两年内将海内外的收入从目前的10%提高到50%。按照惠特曼的计划,到2005年,电子港湾将成为一个年成交额为300亿美元、年利润30亿美元的巨大的在线交易市场,25个国家的顾客可以用16种语言在这里交易。1999年公司面临困境时惠特曼曾说过,“我在eBay干不过5年”,现在如果有人再提这段老话,她就会微笑着说:“可能要长干下去。” 在电子拍卖市场,电子港湾公司就像一座曼哈顿城,而其他拍卖网站只能称之为一条商业街。过去的三年是电子港湾飞速发展、盈利节节攀升的三年,而这段时间正是梅格•惠特曼担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电子港湾不仅在美国有60家分网站,而且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地设有11个海外网站,20%交易额来自海外市场。电子港湾还在努力扩张,进入中国的脚步已经迈到了国门边,目前正在招兵买马,策划战略。 第二女强人 梅格•惠特曼是一个多面人物——两个孩子的母亲、女性网络亿万富翁、美国出色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华尔街的宠儿。 在网上搞拍卖,很多人动过这个脑筋,但谁也没有像电子港湾总裁梅格•惠特曼那样把一个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因特网结合得那么完美。她因此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本年度“美国商界最具影响力的50位女强人”,并占据第二位女强人之位。在新经济泡沫破裂、网络科技公司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惠特曼作为一家以网上拍卖为主的虚拟公司的领导者能够获此殊荣,排名由第三进到第二,是由于她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实力。就在同一天,华尔街顶尖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也宣布吸收惠特曼进入其董事会,使她有机会与传统经济的“大佬”级人物——如美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尼、食品与消费品制造商~一萨拉•李集团总裁约翰•布里安等人平起平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