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63页
领导“男人世界”的女强人(2)
起初,凯瑟琳面对挑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处处小心谨慎。当她出席丈夫逝世后的报馆第一次董事会议时,心里七上八下,不知要在会上说些什么,讲话稿写了又改,改了又写。
然而,就在凯瑟琳登上汽车,动身前往报馆之际,身上还穿着睡袍的女儿蕾丽冲到车前,把写好的一张纸条递给她。 原来蕾丽把发言提纲拟好了,嘱咐妈妈:第一,向董事们说声谢谢,劳苦功高——这会给你赢来信心;第二,你得说,尽管报馆有危机,但相信董事们不会言罢;第三,告诉他们事情的发生让你想不到;第四,大家应保持清醒,设想将来;第五,现有的决定不改,报纸仍属于这个家族;第六,发扬优良传统;第七,其他建议。凯瑟琳说,这时她明白了,自己原来有“新一代”一我的孩子在支持我。就这样,“让一个不知道多么为难的我,突然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工作去,报纸是可以办好的”。 凯瑟琳接任公司主席后,努力从头学习管理、谈判、商业、财务及电脑等各种知识,并不断虚心向名记者、名专栏作家请教,逐渐对报纸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她给予编辑、记者最大的支持与尊重,在强调报导的准确和公正之外还给编辑主管充分的自主权,使邮报有了新的起色,从而迅速获得了同事特别是男性同事的尊重,逐步站稳了脚根。 新闻历史上最美妙的合同 凯瑟琳在报馆站住脚根后,进一步思考如何把邮报办出最具创造性与特色的深层次问题。她认为办好报纸,第一位的是人才问题。谈到人才问题,不能不说到李普曼与布拉德利这两个重要人物。 说到《华盛顿邮报》,不能不谈起李普曼。如果说记者是无冕之王,那么李普曼则是王中之王。他的专栏对20世纪各国元首的影响,至今无出其右。他可以让赫鲁晓夫改变行程,也能让肯尼迪对他的褒奖受宠若惊。凯瑟琳为了挖到李普曼,《华盛顿邮报》在当时开了一个天价: 邮报与李普曼签订了一个10年合同,李普曼可获得100万美元;而李普曼只需每周为专栏写两篇文章,每年写8个月,外加为《新闻周刊》写16篇。按照这个合同,李普曼每年可获得7万美元的年薪,再加上文章转载90%的收入。 另外,邮报还将免费为李普曼提供一套在纽约的高级公寓、霞个秘书、一名研究助手、一台美联社电讯接收机、办公费用、一辆高级轿车及所有旅行费用。 除此之外,邮报还向73岁的李普曼承诺,在他去世以后,他能遗孀每年可获得2.5万美元,支付10年。 1965年,凯瑟琳又作出了一4"-重大决策,提拔著名记者本•布拉德利担任邮报总编。当时,李普曼告诉她,邮报下属的《新闻盾刊》有个杰出人才,叫布拉德利。凯瑟琳立即约请布拉德利吃午饭.席间,她笑着问他对担任邮报的什么职务最感兴趣?布拉德利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总编的位子让出来的话,我愿意去补这个缺。”在他人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一是现任总编与凯瑟琳私交极好;二是布拉德利还曾得罪过凯瑟琳。然而,凯瑟琳真的撤了报纸的现行总编辑,换上了布拉德利,并与之通力合作。布拉德利不负她所望,很快将3名获普利策奖的人士招募到自己的麾下,同时又为报社聚集了一批优秀记者,使整个编辑部成荛了一个光彩夺目的群体。他还对考核体制进行了改革,让不合格能人下岗,使优秀人才的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充分调动部下的才干,凯瑟琳给予编辑记者最大限度的支持与尊重,她说:“办报者不应对编辑、记者指指点点,办报者的责任,是尽力确保报导全面、准确、公正和最佳质量。”并放权给各级主管、编辑、记者,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 这样一来,《华盛顿邮报》办得生龙活虎,红红火火。奠定邮报地位的嚣次大冒险 凯瑟琳办新闻企业,以冒险精神和勇敢果断著称,这集中地体现在奠定《华盛顿邮报》地位的两件大事上。 第一件大事是毅然决定刊登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文件。1971年,邮报记者弄到了五角大楼关于越战的“绝密文”,其上记录了美国参与越南战争的真实情况。当时编辑、记者要求立即登载,而律师们却反对。如果登载,就会冒两大风险:一是正值公司股票上市的关键时刻,如果上市受阻,可能使3500万美元的公募资金泡汤,同时,还涉及邮报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开办两家电视台的执照问题,而两张执照的价值是1亿美元。更主要的是,要冒着被指控犯间谍罪的风险。因为这一文件一刊登,五角大楼就可能反咬一口,指控邮报间谍罪,与政府硬碰,简直是吃了豹子胆。然而,凯瑟琳不顾经济风险特别是政治风险,拍板刊登。她回忆说:“当时又恐惧又紧张,在深呼吸了一口气后,我对编辑说:‘去,去,去,登吧。…刊登之后为当年的反战浪潮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为此,美国政府以间谍罪将《华盛顿邮报》告上法庭,不过在政府与《华盛顿邮报》的较量中,最终司法部门裁定《华盛顿邮报》胜诉。这成为凯瑟琳事业中的一个亮点,她是凭自己的正气在司法诉讼大战中战败美国政府的,而邮报在公众中的声望也因此大大提高。 第二件大事是曝光“水门事件”丑闻。1972年6月,5名男子因私自闯入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总部而被捕。当时绝大多数传媒只把此事当作不入流的小新闻。而《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在凯瑟琳的支持下经过锲而不舍的调查,发现了共和党的尼克松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中的非法活动:试图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当时执政的尼克松政府为了掩盖这一丑行,不断向《华盛顿邮报》施压,警告凯瑟琳不要“出风头”。尼克松更亲口向助手说:“我不会让《华盛顿邮报》有好日子过。”而负责尼克松竞选宣传的约翰•米歇尔告诉负责“水门事件”报导的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如果邮报揭“水门事件”的老底,凯瑟琳是把她的乳头往绞衣机里放。那时米歇尔已是美国的司法部长,他控制着一笔秘密资金,用来收集民主党的情报。突然间,《华盛顿邮报》拥有的佛州电视台受阻,华盛顿邮报的股票直落50%。凯瑟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一位与白宫关系密切的友人警告她不要单独行动,以避免危险。面对这种威胁,凯瑟琳并没有退却.而是坚决支持邮报继续追踪这一丑闻的进展,不断予以报导。“水门事件”的曝光,直接导致了尼克松总统下台,并奠定了邮报在美国的龙头地位。《华盛顿邮报》在追查“水门事件”中的卓越表现与道德勇气,实至名归地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公共服务奖,凯瑟琳本人也获两项报业大奖,并成为“杰出报纸负责人”。 凯瑟琳富有勇气,敢于冒险。很多商界人士都会冒险,但他们是为了利益和公司成长冒险,而凯瑟琳两次最大的冒险固然是为了邮报企业的发展,但也是为了原则,这是有所不同的。 撰述个人自传 凯瑟琳的一生。具有传奇性的色彩。她原是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的一位千金,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世界的。1963年丈夫猝然去世,她不得不在危难之际接管由父亲留下、丈夫经营的《华盛顿邮报》。她当时上任邮报总裁时,只想守住这份家产,等孩子们长大了再接过去。没想到自己一于就是三十年,而且企业越办越好。1963年,邮报总收入只有840万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闻周刊》和两家电视台。到1993年,企业已发展为庞大新闻集团。总收入达到了14亿美元,进入了“500强”。她的辉煌,她对新闻事业的划时代的贡献,受到了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人们称她为“改造了20世纪历史的伟大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