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129页

宋元明时期的火葬(2)

  

  遵从满洲族旧俗。在清代,蒙古族、藏族中一部分人也是

  火葬。少数民族的葬俗放过不谈,清初广东的一些汉人,

  就番禺人屈大均所见,穷人因为没有坟地,有实行火葬或

  者水葬的(《广东新语》)。乾隆五十七年(1792)浙江绍兴知

  府李亨把该府历年禁止的事项,拣出10件“尤为风俗害

  者”,勒石严禁,其中有一条就是“焚烧尸棺”(乾隆《绍兴

  府志•风俗》)。显然绍兴也有火葬的流行。同时期,浙江海盐

  举人吴文晖作《悯俗》诗,叙述当地火葬情景:孝子将棺椁抬

  到坟地,把棺材劈开,就用作燃料焚化尸体,所谓“椁毁棺开

  速厝火,赫然焰起如流虹”(张应昌辑《清诗铎》)。嘉庆道光间,浙江

  嘉兴府桐乡县也有火葬的现象,当地人郑敬怀看不惯,说这

  是“忍心火葬到骨肉“(《清诗铎》)。同治时,有些杭州、嘉兴、湖

  州府人对已经土葬亲人发冢开棺,把尸体烧化,叫作“明

  葬”;如果尸体业已腐烂,就烧棺材,叫作“暗葬”;有的尸首

  僵化了,就用斧头劈开了烧化。火化时请僧道念经,并宴请

  亲友(《禁火葬录》)。中原汉人有一些在特殊情形下实行火葬的,

  如有的婴幼儿殇逝,家长将之火化;有些无人收葬的野尸,

  慈善堂收尸焚化;因特种疾病而死,火化以免病菌传染。

  汉人为什么要实行火葬呢?最重要的原因是贫穷埋葬

  不起。古代人囿于科学知识的贫乏,以为另有一个阴间世

  界,也像阳间需要金钱物质,所以对安葬的要求很高,要像

  生前那样有必需的和充足的用品,于是在棺椁之外,要有很

  多陪葬物,要建造像样的阴宅。这是厚葬的办法,穷人生存

  都难维持,哪有余钱去土葬,有的人连巴掌大的地方也没

  有,往哪里去埋葬亲人呢?而火葬则不同,只需要火化费,陪

  葬物用不着,坟地也不要,最容易打发,穷人只能采用这

  个方法。从这方面看,实行火葬还是针对土葬中的弊俗而

  来。葬礼中摆排场讲形式的风气历来很盛,即如唐代,皇

  家园陵规模之大,内藏之丰富,从永泰公主等人坟茔的出

  土物,已令人可以想像帝后陵寝随葬物之多了。在官民之

  家,唐代宗大历七年(772)规定送葬之家的设祭,只准

  在家中和茔所两处,不许在街肆摆设祭盘,禁令当然是针

  对街市设祭状况的盛行而言的。宪宗元和六年(811)条

  令,规定官民丧葬所使用的扛夫、挽歌人数,明器数量,

  以及出殡仪仗物装饰品的规格(《唐会要•葬》)。唐穆宗长庆

  三年(823)下令,民间丧葬祭奠不能用金银、锦绣做饰

  物,不得陈设音乐。这项法令又告诉我们当时丧葬有以锦

  绣装裹、金银装饰和用音乐的风尚。后唐明宗长兴二年

  (931),继唐宪宗条令之后,又一次规定官民出丧时使

  用的扛夫、挽歌人数,明器件数。如用违禁之物,赏给巡

  查出来的官员;如用乐,则责罚伶人(《宋史•礼志》)。唐朝

  五代厚葬弊俗如此之盛,五代北宋兴起的简朴的火葬,应

  当是它的逆反产物。北宋还产生停丧不葬弊俗,司马光

  说:“今世俗信术者妄言,以为葬不择地及岁月日时,则

  子孙不利,祸殃总至,乃至终丧除服,或十年,或二十

  年,或终身,或累世犹不葬。”(《家范》卷五)因为

  要发达子孙,选择葬地和安葬的年月日时,选不出吉利

  时,就长期停丧不葬,这又是一种弊俗,流传到清代。这

  也是穷人所做不到的,只有焚化最省便。

  宋元明政府屡次禁止火葬,认为它不合礼义。具体说

  又有两种含义。一是说它不符合等级规制。葬仪要反映死

  人在世时的社会地位,政府定有棺椁之品、建树之制,如

  果进行火葬,一炬完事,死者的等级身份无从在身后长期

  表现了。二是要保持尸体完整的观念。尸、首相异,那是

  受了极刑,是不得好死,是死者及其亲属的耻辱。战国时

  燕国乐毅破齐国都城,围攻即墨,燕军挖掘城外坟墓,烧

  死人,即墨人在城上看见,因辱及先人,愤怒十倍,人人

  斗志昂扬,卒有田单火牛阵破燕军的大胜(《史记•田单传》)。

  还有焚烧仇人,以为报仇的。明熹宗裕妃张氏,受阉党魏

  忠贤、熹宗乳母客氏的陷害,被打入冷宫,死后还被魏、

  客焚化,等到崇祯帝继位,昭雪张妃之冤,才被改行葬礼

  (《明书•熹宗后妃》)。焚烧尸体历来是对敌斗争的残酷手段,

  因为重视尸体的完整与安全,政府法令予以保护,禁止损

  坏他人尸体,唐律专设《残害死尸》条文,规定若焚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