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129页
厚葬、薄葬与停丧不葬(4)
行的美名,过后觉得自己是得到好名声了,可是因为没有 要赠遗而缺乏钱财,对先人的安葬简单些了,是不孝的表 现——“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为弥补这一缺 憾,于是给父坟大搞地上建筑,盖祠堂,修围墙,立墓 表,上题“南阳仟”字样,竟以其父代表南阳郡(《汉书》)。 厚葬是行孝的观念一经形成,厚葬就等于是尽孝尽忠,那 么不厚葬就是不孝不忠,反定理一成立,人们为了表示忠 孝,更以厚葬为不可移易的准则。而且不厚葬,还会被人 视为小气,舍不得给先人花钱,舍不得宴请吊唁亲友。姚 崇就道出了厚葬实行者的这种心理:“咸以奢厚为忠孝, 以俭薄为悭惜。”(《旧唐书•姚崇传》)小气是社会舆论所蔑视 的,人也不敢犯,为与其绝缘,就要在治葬中大手大脚, 尽可能丰厚地办丧事了。 考察古人的厚葬,我们感慨良多。 第一,厚葬是一种恶劣的风俗,应当大力摒绝。厚葬 把人间有用的资财埋于地下,有的化为灰烬,有的腐朽而 失去它的实用价值,有的是为埋葬用的,即是明器,这种 生产浪费了人力物力,却毫无实用价值。这样糟蹋社会财 富,不利于生人的生活,不利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再生产。 因此毁坏物质文明的厚葬作为一种社会行动,可以说是一 种社会犯罪,作为一种社会风尚,则是极其丑陋的弊俗。 在这里我们要和今天把古人随葬品当作出土文物区别开 来。古人把珠宝器物埋葬掉是毁弃社会财富,今人将出土 物妥善保管,供人们欣赏,是变废为宝,是另一回事。这 正是今人的高明处,从而也纠正了古人厚葬的弊病。 第二,厚葬表现出古人严格的等级观念,应当进一步 批判。我们从前述秦始皇陵及霍光等人的丧葬可知,墓穴 和地上建筑、死者穿着和随葬品,以至人殉,无不标志着 死者及其子孙的社会身份。本来,在等级社会丧葬制度就 是等级制度的一项内容,一种标志,厚葬是全面地依照丧 葬制度实行的,是丧制的体现,也是等级制的体现。等级 制是历史上的一种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其恶劣作用毋庸 赘言,那种厚葬制度及习俗自然应在清除之列。今日有人 不明究竟,意欲效法,经营商业赚了钱,早早地给自己修 坟墓,并在坟地按照辈分给子孙规划墓穴,搞以祖宗为中 心的坟山,这是家族等级制的反映,是父家长制残余在丧 葬制度上的表现。今日预造坟墓已是荒唐之举,再搞家内 等级的区别,更是谬上加谬。又据报载,昆明郊区石城 山、鸡旦山由西南仪器厂承包绿化,山上原来就柏树、柳 树成荫,一些职工认为这是风水宝地,因而在此营造生 圹,墓用石块和水泥修建,有的从外地运来黑色大理石, 有的在碑上雕刻龙凤戏珠,并饰以金粉、银粉,坟墓占地 颇多,大的达18.5平方米。还有128名职工自造的棺 材,在这些人中有12名宣誓与迷信开战的共产党员,有 中层领导干部,还有属于知识分子的工程技术人员。当我 们获知此事,欲笑笑不出来,心中感慨,不可名状。 第三,厚葬还表现出古人的愚昧迷信,今人对死亡应 有科学的认识。古人处在缺乏科学知识的时代,以为死人 真有灵魂存在,以为他还能够像在世时那样给生人的生活 以影响,以为能够保佑家小,带来人丁兴旺,财产丰盈, 消灾去难,而祖宗神灵不保佑,就会灾祸来临。这种祖先 崇拜和对亡灵的恐惧,使人心甘情愿地或虽不情愿但又因 惧怕而不得不厚葬先人。先人在世留有或大或小的影响, 后人伤感他的故去,用应有的丧仪表示哀悼是必要的,正 常的,但是祖先崇拜是不科学的,为此而搞厚葬就没有道 理了。古人利用所生活时代的生活用品或其模型,作为随 葬物和祭奠焚化物,在那个时代就是迷信的表现。现代物 质文明变化很大,古代所没有的现代家用电器,如电视 机、电冰箱等普及了,有人制作它们的模型,用以焚化祭 奠亡人,死人的“享受”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升级了,做 今日的死鬼也比古代的死者“幸福”!人类进入了电子时 代,而有些人对死亡的认识以及对亡灵的追悼还停留在古 代,可是偏偏又要用现代的文明来装点,实在令人悲叹不 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