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129页

厚葬、薄葬与停丧不葬(3)

  

  有胆识之见。

  像杨王孙、贡禹那样主张薄葬者,西汉以后代不乏人,

  东汉大儒马融享年八十有八,临终“遗命薄葬”(《后汉书•马融

  传》)。以卧冰取鱼供母食用而著名的孝子、西晋的太保王祥,

  对于自身丧事的安排是:断气之后,只洗手足,不必沐浴全

  身;只穿着平常的衣服,不要新装;朝廷所赐玉佩、玉、绶

  笥都不用随葬;墓穴能放下棺椁就行,不需用石砌,也不要

  起坟陇;祭品只用干饭、干肉各一盘,酒一杯,不得多用;家

  人大小都不要送丧。总之,一切要求从简。他死后,皇帝赐

  了很多钱帛。他的子孙遵照遗命不敢大办,除了亲旧故吏

  及贤明朝臣来悼念,“门无杂吊之宾”(《晋书•王祥传》),丧事办

  得确实简单。南朝中书侍郎王微“遗命薄葬”,出殡时不用

  长幡、吹鼓和挽歌,灵床两宿即行撤消(《南史•王微传》)。唐代开

  元名相姚崇说古来薄葬的人,“子孙皆遵成命,迄今以为美

  谈”,表明他欣赏薄葬。他认为“死者无知,自同粪土”,何必

  搞厚葬,把家业给败坏了,因此要求子孙给他薄葬,即用素

  常的衣服装裹,四时衣服各一套,不要穿官服。世俗用释氏

  大做佛事,姚崇对子孙们说,我是不信佛的,你们如果循俗

  情给我请和尚念经,只能在七七期内做,布施只可用我随身

  衣物,不得多费钱财。他还要求子孙将来也像这样打发自

  己(《旧唐书•姚崇传》)。北宋宰相晏殊在世时“奉养清俭”(

  《宋史•晏殊传》),死后也是薄葬。据记载,他葬于阳翟(今河南禹县),那

  里还有张侍郎坟茔,盗墓人从张侍郎坟得到很多宝物,而在

  晏殊墓中只有木胎金裹带一件值钱,气得发疯,把墓主尸骨

  砸碎了,事实证明晏殊是薄葬论实践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

  笔》)。

  薄葬的实行者,最多的是出现在民众之中。以方腊起

  义而名声显著的摩尼教的教徒有其独特的葬法:当入殓时

  身着衣冠,旁边有两个同教之人,一人问人始生的时候有帽

  子吗,一人回答说没有,然后摘下尸身的帽子;又逐一询问

  生时有衣服和他物吗,回说没有,因而一一去掉;又问来时

  有什么呢?说是胞衣,于是用布囊盛起来安葬(庄绰《鸡肋编》)。这

  是民间宗教的薄葬,反映了不少群众反对厚葬的态度。

  总的看来,薄葬者在实践之外还有理论,就是反对厚

  葬的浪费财物,主张让尸体速朽,返回自然界。

  有的人在理论上并不反对厚葬,甚或还是它的主张

  者,但是在行动上却不实践。他们把死者简单装殓,放在

  家中,或者寄存在寺庙等公共场所,不行入土安葬,等几

  年以至一二十年后始行掩埋,这就是停丧不葬。这是一种

  习俗,至迟在北宋年间已经形成。司马光在《家范》中指

  出,当时人相信阴阳家的风水说,要选择上好的吉壤做坟

  地,还要挑选黄道吉日作为下葬的时间,如此要求不免一

  时难于达到,因此“久而不葬”,还有的人因为“贫无以

  办具”,即没有钱备置安葬的各种物品,也不能使先人入

  土。两宋之际的庄绰也说当时人对于安葬,“信时日,卜

  葬尝远,且惜殡攒之费,另停柩其家,亦不设涂甓,至顿

  置百物于棺上,如几案焉”(《鸡肋编》)。他们共同说明两宋

  时代人们停丧不葬的风俗,究其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是迷

  信风水,希冀葬事吉利,给生人带来富贵兴旺;二是想厚

  葬,但目下经济力量不足,寄希望于日后发达了阔绰地打

  发先人。停丧不葬,两宋以后愈演愈烈,至清代而极盛。

  因为宋人的那两个原因始终存在着,所以就只能延续下来

  了。

  薄葬、停丧不葬皆由厚葬而起,而厚葬是主流,形成

  古人丧葬的特点。那么古人何以非要厚葬呢?原因说来也

  简单,就是古人迷信,以为还有一个阴间,要使死人在阴

  间过得好,就要风风光光地发送到阴间去,因此按照阳间

  的社会生活模式,安排葬仪、葬物,好使死者到阴间享受

  在阳间的待遇,或者还要超过阳间。古人讲“事死如事

  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不过这样说太笼统了,具体说厚葬先人是行孝,厚葬

  皇帝是尽忠。前述原涉帮人募捐葬亲,他自己对丧事也大

  有讲究。他的父亲是南阳太守,死在任上,按照当时的习

  惯,属吏要给他敛钱千万以上,以便他安葬父亲及其家属

  置买产业,原涉在乃父死时,不要南阳郡的馈赠,得到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