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129页
秦汉以降的家庭结构(4)
又要求父子祖孙共财,于是根据当时的需要,采取相应的 政策。在不同的政策下,就影响到民间父子祖孙的分离与 结合,家庭类型与规模遂发生相应的变化。 我们研究古代家庭结构,觉得澄清了一种看法,过去 知道历朝政府旌表义门,知道贵胄官僚的百口之家,容易 产生古代大家庭数量多的误解,其实古代以小家庭、中小 型家庭为多,真正的大家庭并不很多。清除错觉,明白一 夫一妻为主体的家庭有其悠久的历史。 小家庭,容易使其成员明了其家庭责任,明了家庭地 位与其切身利害关系,比在大家庭中关心家庭的发展,从 而加强责任感,为家业的兴旺去作相应的努力,所以小家 庭比大家庭激发人去创造。这不仅对家庭本身有利,对整 个社会也是有益的。 促进社会小家庭化,妇女有很大功绩。过往我们较 多地看到女子被压迫的一面,是正确的,同时还应看到她 们创造性的一面,她们作为历史主人的一面,研究家庭史 使我们懂得了这一点。 看到小家庭为主的事实,只是了解历史上家庭状况的 一个侧面。大家庭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古代家庭封建性 质的体现。这类家庭最讲究封建礼法,束缚子孙与女子最 严,向政府输送官员,是政府的支柱。因此,人们讲到古 代家庭,就以封建大家庭为例,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庭 既然最反映古代家庭的性质,研究古代家庭史就必须给予 应有的关注,否则不会有科学的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