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129页
明代宫廷戏剧和太监讽谏戏(2)
这样形象而又一针见血地向宪宗揭发了汪直等结伙作恶的 行径。宪宗看到阿丑的两次表演,知道他是在劝喻自己勿 用匪人,加之朝臣的谏议,终于将汪直贬斥到南京,为朝廷 去了一害。 明《宪宗行乐图》(局部) “四面楚歌”离散楚霸王八千子弟兵,这个脍炙人口 的故事,也被阿丑巧妙地用作讽谏宪宗的材料。一天,阿丑 装作儒生高声吟诵,“六千兵散楚歌声”,旁一人纠正他说, “楚霸王是八千子弟兵,不是六千”,阿丑故作无知,坚持说 是六千,不是八千。如此一来一往,争论不休。一会儿, 阿丑慢条斯理地说:你不知道,那两千人去保国公朱永家 盖房子了。原来贵胄朱永曾任总兵官,与汪直共同出征, 又掌管京军团营,却私役兵士,为自己建造府第。宪宗看 到阿丑的这番表演,遂派太监秘密调查,朱永听到消息, 忙把兵丁撤回。阿丑向皇帝揭露贵族私役军士并希望加以 制止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汪直擅权,正是宪宗无能的表现。宪宗患有口吃病, 对于朝臣的奏议,每每回答得不利索,鸿胪寺卿施纯便建 议皇帝只说“照例”两个字作为答复,宪宗觉得方便,非 常高兴,就把施纯越格提拔为礼部尚书,因此众人就讥讪施纯 为“两字尚书”,传为笑柄。由此一例,可知宪宗用人不 当和朝政的败坏了。阿丑厌恶这类事情,并想促使皇帝有 所醒悟。一次他装作六部主官除骘属吏,先命优中选优, 接着从众人中挑选一人,将欲授职,问其姓名,回禀姓 “公”名“论”,阿丑作主官语曰:公论,现今的世道用 不着。于是又选一人,报姓名为“公道”,阿丑又以主事 者口吻说:公道,如今也用不着。后又择一人,姓胡名 涂,阿丑作高兴的样子说:好,胡涂,现在正用得着。办 事公道的人不行,大家拥护的人也不行,糊涂虫倒成了宝 贝,这样的吏治,其糟糕自不待说了。 阿丑的几出小戏,将成化年间的寺宦擅权,朝政腐败 生动地揭露出来,把他要求皇帝整顿吏治的愿望表现出 来。微贱的阿丑无功业可言,自不能同规谏齐威王的邹 忌、对唐太宗犯颜廷诤的魏征等列,但他关心朝政和民间 疾苦,敢于利用自己演员的角色谏讽皇帝的精神值得称 述,他的演戏艺术性不会太高,不过这在他就是次要的 了。明宪宗通过看阿丑的 戏,对有些事情有了了解, 加以处理,也算没有完全白 看。 顺便提及,继阿丑之 后,崇祯时也有一出小戏引 起皇帝、皇后的注意。那时 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河南 起义声势甚盛,又遇上蝗 灾,演员通过戏剧表现了这 种情形,反映百姓逃难的状 况。周皇后看了心情沉重地 对崇祯帝说:有这样的事情 啊!说着掩面哭泣,崇祯帝 也难过地流了泪。 阿丑和他的同行的时事讽谏戏表明,“干预生活”, 确实是我国古代戏剧的一个优良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