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69页
鹫峰与飞来峰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这一回的开场诗口: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坚心磨琢龙穴,着意修持上鹫峰。边界远游多少国,山前度万千重。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诗中的鹫峰即灵鹫,在古代天竺境内;它在中国的对应物是飞来峰。晚唐人方干写过一首《题宝林寺禅者壁》的诗,题下自注说:“山名飞来峰。”诗的全文是:邃岩乔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飞来峰,这名字真好!人们最熟知的飞来峰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的灵隐寺前,又名灵鹫峰。相传东晋咸和初(约326年),印度高僧慧理登临此山,说:“此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所以命名为飞来峰。这里古木参天,岩石突兀,如矫龙,如奔象,如伏虎,如惊猿,坠者欲飞,登临者恍惚羽化登仙。命名为飞来峰,好!在安徽省,天柱山的第二峰也叫飞来峰。山顶有一块巨石,浑圆如盖,压在峰顶;其形如拳、如盘、如髻、如牛眠、如虎卧。孤耸峰头,不见伏脉,似从天外飞来。飞来峰因飞来石而徽。

  方干游览的这座飞来峰,则既不在浙江,也不在安徽,而位于广东韶关市南约二十公里处。峰峦奇秀,乃庾岭的分脉。山下是北江的支流曹溪。唐高宗仪凤二年(667年),禅宗六祖慧能来到这里,由许多信徒支持,在宝林寺中开始传法,发展禅宗南派,宝林寺因而被佛教徒们尊称为“祖庭”。唐代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初赐名南华禅寺,一直沿用到今天。方于是在酷暑时节登临飞来峰的。时值盛夏,那压迫人的沉闷暑热,挤得人不停地喘气;然而飞来峰顶,却是别一个天。深邃的岩洞,高大的乔木,仿佛贮藏着冬日的清寒,人一到这儿,全身便像冲了个凉水澡,舒畅极了;云朵好像从“床下”飘过,轻快的溪水声悠悠传来,使方干感到了桃花源般的宁静。方干转移视线,他看到了一座座壮丽的殿塔。他觉得,六祖慧能一向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六祖所倡导的顿悟,实在也和飞来峰一样的飘逸洒脱,气韵不凡。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排场上下工夫,修如此众多的台阁?朱栏玉户,画栋雕梁,楼台高峻,壁砌生光,这浓重的富贵气息,跟慧能的宗旨不相冲突吗?不会窒息心灵的创造力吗?方干忍不住感叹道:在这重台叠阁的重压下,飞来峰要想再飞起来,磨砖作镜—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这一回的开场白是一篇《苏武慢》: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一 故人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磨砖作镜”是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唐代禅师马祖,本姓马,名道一,或称马祖道一。曾在江西弘扬禅学,又称江西马祖。他幼年依资州处寂出家,从渝州圆律师受具足戒。唐玄宗开元年问(735年前后),到衡山结庵而坐,整日坐禅。当时南岳怀让住在般若寺,知道他是佛法的大器,便去问他:“大德坐禅,图什么?”马祖道:“图作佛。”怀让于是拿了一块砖,日日在马祖庵前的石上去磨。一天,马祖问:“师作什么?”怀让道-“磨作镜。”道一问:“磨砖岂得成镜耶?”怀让于是抓住时机反问:“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马祖赶忙问如何才能成佛。怀让说:“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是?”又说:“汝学坐禅,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道一因问法要,怀让给以开示,最后说偈石:

  心地含佛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马祖听了,豁然大悟。

  这是一则广泛流传的公案。它的意思是:诸法空寂,佛无定相,一切都是心的体现。所以,关键不在于行住坐卧本身,而在于自性是否开悟:性悟则无往而非禅,性迷则坐卧皆非禅。戒、定、慧合称佛教三学。其中,定即禅定,指修持者思虑集中,观悟佛理,灭除情欲烦恼。它以静坐为特点,所谓“久坐必有禅”,就是对禅定这种修行方式的认可;而“试问祥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则是对这种修行方式的批评。

  北宗禅是提倡住心坐禅的,而南宗禅却反对凝心静坐。《坛经》记载有这样一件事:禅宗自五祖弘忍以后,分为南能(慧能)北秀(神秀)两派。神秀听说慧能在南方大讲顿悟,便派门人志诚去偷听,并叮嘱道:“但坐听法,莫言吾使汝来。汝若听得,尽心记取,却来说吾。”志诚到曹溪后,一听慧能讲法,言下便悟,随即礼拜慧能,说明了自己的身份、来意。慧能向志诚询问神秀的法门,志诚答日:住心观静,长坐不卧。慧能听了,当即表示否定:“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并作一偈日:“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这故事也许是南宗后学编出来的,但从它表明了南宗反对住心坐禅的态度而言,故事是编得很好的。

  慧能反对住心坐禅,为了阐述他的这一主张,还对禅定作出了新的解释: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故曰禅定。

  若见诸境不乱者,是真定也。

  照慧能的解释,诸法空寂,佛无定相,禅定的关键不在于长坐,而在于悟,悟则坐卧皆禅,不悟则坐卧皆非禅。

  一则禅宗公案说:王常侍与慧照禅师一起来到僧堂,王问:“这一堂僧还看经么?”师云:“不看经。”王问:“还学禅么?”师云:“不学禅。”王云:“经又不看,禅又不学,毕竟作什么?”师云:“总教伊成佛作祖去。”

  不看经,不坐禅,却能成佛作祖;慧照禅师的话,意在强调明心见性的重要性。正所谓:

  了性即知当解脱,何劳端坐作工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