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69页
顿悟与渐修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诗曰:奉法西来道路赊,秋风淅淅落霜花。乖猿牢锁绳休解,劣马勤兜鞭莫加。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咬开铁弹真消息,般若波罗到彼家。这回书,盖言取经之道,不离乎一身务本之道也。 《西游记》所谓“务本”,即持续不已地修持心性。 马祖道有个弟子,名叫法常(752~839年)。他从马祖那里听到“即心即佛”一句话后,立即大悟,就另去余姚南七十里的大梅山居住。道一想了解他领悟的程度,派一个人去问他:“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法常说:“马师回我道即心即佛。”那人说:“马师近日佛法又别,不道即心即佛,又道非心非佛。”法常回答道:“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那人回去告诉道一,道一听了,印可说:“大众!梅子熟也!” 人们常用“顿悟”来描述南宗禅的修行法门,这是对的,但还须加上“渐修”二字。“顿悟渐修”,二者缺一不可。法常已经顿悟,但在马祖看来,顿悟只是“理性”的豁然彻悟,而习气净除却要逐事去体验,所以,法常从悟解把握到践行的本源之后,还须下修持的工夫。马祖之考验法常,即是看他能否坚定地承当、应付一切行事;当他感到法常由悟深入,已透彻全体时,才承认“梅子熟了”。只有顿悟而不修持,梅子是不可能熟的。沩仰宗是禅宗五家之一。此宗的开创者灵;占和灵禧的弟子慧寂曾先后在潭州的沩山(在今湖南省宁乡县西)、袁州的仰山(在今江西省宜春县南),举扬一家的宗风,故名沩仰宗。 相传灵祜二十三岁时,到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怀海一见就大加赞许,遂为“上首弟子”。一天,怀海对他说:“汝拨炉中,有火否?”灵右拨了一下,说:“无火。”怀海走下座来亲自去拨,拨到深处,拨出了一点火星,便举给灵;占看,说:“此不是火!”灵占当即大悟。怀海说:“此乃暂时歧路耳!经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己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 灵占拨火,毫无所得,怀海拔到深处,终于拨出火星。可见顿悟因缘,是从寻思纯熟,机缘凑泊而发。这可以避免对禅宗的诸多误解。一个真正学佛参禅的人,必须经过严格的禅定修持,必须有平心静气的心性修养工夫,必须抱定“遁世不见知而无闷”的宗旨,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才能最终臻于明心见性之境。否则,凭一己的小慧,掉弄机锋,便自以为已顿悟得道,那不是愚蠢,便是狂妄。工夫与见地,二者不可或缺。所以,当有人问灵裙:“顿悟之人更有修否?”他答道:“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之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道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 唐代的希运禅师弘法于黄蘖山,又称黄蘖祖师。他的《上堂开示颂》说: 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