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69页
卷帘大将谪凡尘

  

  唐僧师徒四人,向来以沙僧最不受人注目。一般文学史与小说史囿于篇幅,对沙僧大抵提其名而不论其事,而大多数的评论家往往关注的是三藏、悟空与八戒。在他们看来,沙僧在小说中最没有个性,属于那种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然则确是如此吗?

  事实上,在西天取经队伍中,沙僧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沉默少言,不发牢骚,服从安排,听命师尊兄长,不计名利,美色不能动其心,妖魔未能乱其志。沙僧在小说中露脸的机会不多,这和他谨小慎微,绝不妄加评断的性格有关,也比较符合儒家所要求的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的道德标准,因而近来的有些学者将其纳入“君子”这一范畴,认为“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应有的一切高尚德行”,是“《西游记》中君子形象的代表”。

  但读过《西游记》的读者一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沙僧这个君子并不可爱。究其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沙僧最没有个性(一般人认为,没有个性也便不能吸引他人的注意),而是因为他不是那种“胸怀坦荡荡”的君子,他其实是一个颇有城府的人。为了真正认识沙僧,我们最好还是从他的身世人手。追溯沙僧的前身,可以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窥见某些端倪。据载,玄奘在途经敦煌西方长达八百余里的沙河时,无意中倾倒水袋,“于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滴沾喉,口腹干焦,必将殒绝,不能复进,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虽困不舍”:至第五夜半,忽有凉风触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

  明,马亦能起。体既苏息,得少睡眠,即于睡中,梦一大神,长数丈,执戟麾日:“何不强行,而更卧也。”法师惊寤进发。

  行可十里,马忽异路,制之不回。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下马恣食,去草十步,欲回转,又到一池,水甘澄镜澈,下而就饮,身命重全,人马俱得苏息。

  由此,我们发现,作为沙僧原型的深沙神,在唐僧西天取经路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取经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深沙神摇身一变为嗜血成性的妖怪:

  深沙云:“项下是和尚两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和尚日:“你最无知;此回若不改过,教你一门灭绝!”深沙合掌谢恩:“伏蒙慈照!”深沙当时哮吼,教和尚莫敬。只见红尘隐隐,白雪纷纷。良久,一时三五道火裂,深沙衮衮,雷声喊喊,遥望一道金桥,两边银线,尽是深沙神,身长三丈,将两手托定;师行七人,便从金桥上过。过了,深沙神合掌相送。法师曰:“谢汝心力。我回东土,奉答前恩,从今去更莫作罪。”两岸骨肉,合掌顶礼,唱喏连声。深沙神前来辞,吟诗日:“一堕深沙五百春,浑家眷属受灾殃。金桥手托从师过,乞荐幽神化却身。”法师诗日:“两度曾遭汝吃来,更将枯骨问元才。而今赦汝残生去,东土专心次第排。”

  在此,唐僧和沙僧的角色换了个位,由先前的深沙神保护唐僧,到如今的唐僧化去深沙神身负的重孽,沙僧从施与者变成了被施与者,角色变化了,地位便迥然不同。

  到了元代的《西游记》杂剧,沙僧的面貌就愈发清晰了。剧中的沙和尚原是玉皇大帝殿前卷帘大将,只因“带酒思凡”而被罚在流沙河“推沙受罪”。他在流沙河为怪伤人,自称是个不服天地管辖的水妖,曾经九度吃过唐僧,骷髅还挂在脖项上。剧恒河沙上不通船,独霸篙师八万年。血人为饮肝人食,不怕神明不怕天。小圣生为水怪,长为河神,不奉玉皇诏旨,不依释老禅规。怒则风生,愁则雨到,喜则驾雾腾云,闲则搬沙弄水。入骨若高山,人血如河水,人命若流沙,人魂若饿鬼。

  一方面大大渲染了沙和尚的斑斑劣行,另一方面,也为后来唐僧收服的艰难作了铺垫。

  而到了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沙僧人性的一面得到了突出。他最先是人,是“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的游荡儿,具有浪荡子与游侠儿的双重性格特征。他云游四海,终于遇仙人学道,三千功满后被玉帝加升为卷帘大将,“腰问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也曾在天宫风光无限过。但事实上,他只是玉帝豢养的一条高级的看家狗。一次偶然的失误,他失手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玻璃盏,便马上换来玉帝的惊天大怒,要将其斩首。幸亏赤脚大仙求情,终免一死,贬谪至流沙河,每七天还要受那飞剑穿胸百余下之苦。在经历了从人到仙,又从仙到妖的大起大落后,沙僧对天宫的冷暖真假美丑有了较清醒同时也是很激进的认识,他逐渐变得怀疑一切,任意妄为起来。最显著的改变就是盘据在流沙河为妖,“来来往往吃人多”,犯下了重重杀孽。小说第八回,观音菩萨去长安寻找取经人,路经流沙河,突然发现从水波里跳出一个长相丑恶的妖魔(即沙僧)来: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第二十二回,唐僧师徒路过流沙河,“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外貌凶顽丑恶,行动上则大开杀戒,作者不遗余力地强调沙僧在流沙河的作恶,正是为了宣扬佛教的感化作用。他遇上了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在其劝化下成为唐僧取经队伍中的一员,皈依佛门,修成正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