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69页
作为妖猴的孙悟空(下)(1)
悟空出身卑贱,只是一只天产石猴而已。他早年的生涯,除求仙访道之外,主要是做妖精。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悟空丛过来人的身份,向师父披缮妖精的伎俩:“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第二十七回,八戒也说:“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可见,“吃人度日”是妖精生活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悟空的夫子自道看来,他早年的所作所为颇令读者感到恐怖。但《西游记》严格把握住一个分寸:对“吃人肉”之类的事 只是点到为止,从未做正面描绘。第二十八回虽然具体写他作法“结果了许多猎户”。 (1)小说借群猴之日,将这些猎户说得十分可恨:“他把我们中箭着枪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剥皮剔骨,酱煮醋蒸,油煎盐炒,当做下饭食用。或有那遭网的,遇扣的.夹活儿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蜒,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玩耍。” (2)小说回避了吃人肉的情节,悟空结果众猎户后,将其尸首全部“推在那万丈深潭里”,只将马肉腌了“慢慢的食用”。这样处理,淡化了悟空杀人食人的一面。小说浓墨重彩加以渲染的,不过是悟空因嘴馋而偷了几次零食而已:偷蟠桃,偷美酒,偷太上老君的仙丹。俨然童话文学中的一介顽童。甚至在取经途中,悟空仍然有偷吃零食的习惯,五庄观偷人参果(第二十四回),三清殿偷吃果品(第四十八回),都是读者熟知的好例子。他时常被人调侃为小偷,大都欣然接受,压根儿不生气。如第三十九回,太上老君“见行者来 秉腰程拜买卒凹兀小斑铂看并买时,即吩咐看丹的童儿:各要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了。…行者作礼笑道:“老官儿,这等没搭撒,防备我怎的?我如今不干那样事了。”第五十一回,悟空提议将妖怪的法宝偷来,邓、张二公笑道:“若要行偷礼,除大圣再无能者,想当年大闹天宫时,偷御酒,偷蟠桃,偷龙肝风髓及老君之丹,那是何等手段!今日正该拿此处用也。行者道:好说好说!既如此,你们且坐,等老孙打听去来。”他本人甚至也乐于以小偷自居,如第二十四回,行者对土地说:“你不知老孙是盖天下有名的贼头。我当年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也不曾有人敢与我分用,怎么今日偷他一个果子,你就抽了我的头分去了!……”偷吃零食这类事情,将悟空的妖精生涯戏谑化了,读来只觉可喜可亲,而没有可憎可怖之感。 悟空大闹天宫也经过了戏谑化的处理。他和玉皇大帝的矛盾,萌发于他在地府将自己的姓名从生死簿上勾掉,明朗于弼马温的头衔不能满足其虚荣心,激化于王母设蟠桃宴只请有俸禄的仙人,而不请身居闲职的悟空,总之,他反对玉皇大帝的目的近乎儿童的调皮捣蛋,任性妄为。爹年读者看了会向他认同,成年读者看了虽不向他认同,也不免会心一笑。所以,尽管悟空说过“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狂妄言辞,读者决不会将悟空等同于试图推翻朝廷的叛乱者。连一向看重小说内容的胡适先生,他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承认:“(大闹天宫)这七回的好处全在他的滑稽。著者一定是一个满肚牢骚的人,但他又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故这七回虽是骂人,却不是板着面孔骂人。他骂了你,你还觉得这是一篇极滑稽,极有趣,无论谁看了都要大笑的神话小说。正如英文的《阿梨思梦游奇境记》(Alicein Wonderland)虽然含有很有意味的哲学,仍旧是一部极滑稽的童话小说(此书已由我的朋友赵元任先生译出,由商务出版)。现在有许多人研究儿童文学,我很郑重的向他们推荐这七回天宫革命的失败英雄《齐天大圣传》。” 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又说:“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官让与我住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悟空的话,自然是不知天高地厚,因为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他一筋斗未能翻出如来的掌心。但是,就玉皇大帝和他属下的天兵天将而言,悟空的话说得确有几分道理,故胡适《西游记考证》在引了悟空的两段话后,郑重表示:“前面写的都是政府激成革命的种种原因;这两段简直是革命的檄文了!美猴王的天宫革命,虽然失败,究竟还是一个虽败犹荣的英雄!”“我要请问一切渎者:如果著者没有一肚子牢骚,他为什么把玉帝写成那样一个大饭桶?为什么把天上写成那样黑暗,腐败,无人?为什么叫一个猴子去把天宫闹的那样稀糟?” 其二,玉皇大帝是个玩弄权术的老手,做事从不光明磊落。他的属下的作为也是如此。悟空擅闯幽冥界,逼着冥王交出生死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按说,冥王既登王位,就该堂堂正正地阻止悟空胡来,即使以身殉职也在所不惜。然而,冥王却一方面当着悟空恭顺地命掌案判官取出文簿,另一方面在悟空走后,赶紧向玉皇上奏,攻击悟空“逞恶行凶”,“大闹森罗”,乞请“调遣天兵,收降此妖,整理阴阳,永安地府”。当面服服帖帖,背后狠下毒手,这是官场运作的典型方式之一,冥王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个标本。玉皇大帝也比冥王强不了多少。他听从太白金星的建议,封悟空为弼马温,目的是“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篆,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神,二则收仙有道也。”天真单纯的悟空,满以为弼马温是个极高的官职,他对官场的权术实在是一窍不通;而一旦得知真相,便羞愤之极,并且终生以曾任弼马温为耻辱。以他光明磊落和心高气傲的性格,勃然大怒是必然的。猴王反下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言下含有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意思。他对前来征讨的巨灵神宣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