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喷薄的旭日,我们是奔腾的激流……我要用辛勤的汗水播种希望,我要让父母的微笑在家乡绽放……我坚信,奋力拼搏,金榜题名,笑傲六月,铸就辉煌。”“追求高考成功,享受幸福一生”、“两眼一睁,开始竞争”、“苦干,不留遗憾,硬拼,无愧我心”、“零抬头,无声音”、“为了母亲能抬起头走路,拼了!”
随着高考中考临近,花样百出的“励志口号”出现在校园和教室里,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为了高考,一切让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口号。铿锵有力的文字,极具鼓动性的语言,刺激着学生们早已绷紧的神经。给学生励志教育,让学生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是好事,而反观那些极端的“励志口号”,尽情地渲染着中高考的紧张气氛,强调着过度的吃苦精神,这到底是培养学生们意志力的灵丹妙药,还是应试教育的一味“兴奋剂”?
笔者觉得,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应的口号。有些学生确实需要用紧张的口号激励一下,例如,那些平时拖拖拉拉、毫无备考意识的学生,使用一些能让他们能紧张起来的口号,创造出一点紧张气氛,有利于他们迅速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但对于另一些学生而言,却不能一味地制造紧张气氛。一类是平时就比较听话且很努力的学生,此时如果还要通过制造紧张气氛来激励他们显然不妥。相反,要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劝他们该休息时要休息,该放松时要放松,告诉他们劳逸结合才能提高效率的道理。另一类是心理素质不好且一听说考试就如临大敌的学生。对他们,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度宽松的环境,多进行心理疏导,降低他们的紧张感,适时为他们“减压”。
总之,对于励志口号应该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高考来临之前,我们不妨把工作的重心多放在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上,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多与学生谈心,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他们提出相应的口号。事实证明,通过周记、谈话、写鼓励的小纸条等个性化的处理方式,更能起到积极的促进效果。(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教育办公室)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