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励志故事

作者:未知来源:南京晨报 2008-08-05

成都崇州锦江乡17岁的女孩余平拒绝住在温暖宽敞的房间,毅然住进了猪圈房,而且这一住就是14年。余平称,就是想在艰苦的住宿环境里励志自己,她最欣赏的人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余平的妈妈告诉记者,余平3岁时,就住在猪圈房里。(7月2日《都市快报》)

我们需要怎样的励志故事?

余平故事,从法律层面看,几乎就是虐待般的教育,17岁的娃娃住了14年的猪圈房,不但没有继承传统的光荣,反而说明存在普法的漏洞。从人道角度想,父母要赋予孩子以基本合格的道德成长环境,而不是相反。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切只为考上名牌大学,考分成了励志成功的标志。假如将来天不时地不利,会是何等情形?在这种“励志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不会健康地成长,本身很令人担忧。

因此仿古弃今的励志不值得称道。后续报道说有家长受到启发,假期要将孩子送往乡下做放牛娃。孩子回敬说“回乡下后就没人管我了”,回敬得好,是对不顾实际一味模仿的家长们的回敬,正揭示出当今家庭教育的软肋。

我们需要切合时代基本精神的励志故事,背离法律、道德的励志故事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切合孩子特点及其生存环境的励志故事,不顾环境和特点必然再次伤害孩子。农村是励志的地方,都市也可以是。到农村去就好吗?这是损农村,还是损都市?这又派生出新的问题。

可见需要改变的并非孩子,而是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因为孩子总是被动的。鲁迅说过,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就是这个道理。有人怀疑这新闻有假,在笔者看来这并不重要,引起强烈反响毕竟有其内因,而当今教育如何励志,进而如何教育孩子,等等这些问题触动人们神经的重要原因,这个核很真。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青春励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