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老家

作者:如文来源:清远日报 2012-03-13

我的家乡在粤北一个小山村,年关将近却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冰雪灾害。大年三十那天,冰雪尚未融化,天气格外的冷,我与妻子孩子一起回老家过年。到了车站,看到的是远在他乡务工的人们像鸟儿归巢似地赶在除夕夜与家人团聚。回家的路上却显得有点冷清,偶尔可以见到稀疏而脚步匆匆的行人,还有那来往穿梭的汽车。几位打扮入时的俊男靓女坐在后排座位上,和着车内广播传来的悠扬旋律哼起了《常回家看看》歌曲,这对于正在踏上回家路上的人们来,就显得更加归心似箭了。

一路上,我独倚车窗,望着冷清的路面,一直无语,任凭思绪的翅膀随风飘荡。忽然,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也许是自己对那个叫老家的地方的思念情结,特别在春节来临之际,就越加浓烈了。啊,思念老家,而老家是什么?老家不仅是族居住地,也是一种亲情的承载体。那里有我孩提时代生活的院落,还有我成长的足迹和脚印;有这个世界上最疼自己的父母,还有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有故去亲人的遗迹和气息,还有积淀远久的世代乡情……。

长期在外的人,无论走得多远多久,老家总是装在心中。我好想好想自己的老家,更想那已失去的刻骨铭心的父母之爱。想起父亲在四周起伏的鞭炮声中,郑重地挥毫写就一副春联;想起母亲在灶旁忙碌,炸酥肉,做扣肉,剁肉馅,炸猪肠……忙前忙后。尽管当时家里生活不富裕,但每逢过年,父母亲就是这样忙个不停,准备着他们认为是最丰盛的一切,为的是能让自己的子孙们吃好玩好。他们即使忙活得直不起腰,仍高兴得合不拢嘴。父母亲别无他求,就只盼子孙们能早点回家过团圆年。而我们作为晚辈的从来也不让父母失望,大年三十这一天,个个准赶回家来。除夕之夜,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喜气洋洋。大人们又说又笑,小孩子在院子里嬉戏打闹,燃放烟花炮仗。啊,我那时的老家是多么温馨呀!

可是如今呢?我再也看不到父母亲那忙碌的身影和亲切的笑容了,再也感受不到父母亲健在时老家的那种温馨融融氛围了。

每当我想到这些,我的心灵深处就产生伤感和辛酸,心中也萌发了“唯有父母亲健在的老家,才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老家”的朴素想法。没了父母亲的老家,就仿佛是那断臂的维纳斯,即使再美也是一种残缺之美了。虽然哥哥嫂嫂们通情达理,叔娌关系很融洽,但是哥哥嫂嫂的家,我再也找不到从前回到老家的那种感觉了。时下有人以为“上有老,下有少”是一种负担,而我却认为“上有老,下有少”其实是人生中的一种天伦之乐,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世上有些东西当你失去了才知道曾经拥有时的美好,父母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们慈祥的笑容一直烙印在心灵深处。有家的感觉真好,有老家的感觉就更好了。然而我的老家已成为我永远的思念,老家只能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汽车迎着冰冷的北风奔跑着,突然,一道急促的鸣笛声传来,将我从梦幻般的思念中拉回了现实来。啊!到家了。巴士已驶进了村头的晒谷场,哥哥领着全家大小在家门口迎接我们。走进村子里,到处是肉鱼的香味,鞭炮的火药味和酒味。在这热闹喜庆的年夜,我们全家人坐在圆桌旁吃着地道的家乡年夜饭,大哥大嫂不停向我们讲述着老家这一年的变化:家里新建了钢筋水泥楼,田地里种养收成好,家里电视与县城光纤联网了,大侄子到外企从事中层管理工作,二侄女考上重点中学……。从哥嫂谈吐的眉宇间流露出欢悦之情,我们做弟兄的也沉浸在幸福之中。全家人都被亲情包围着,乐也融融,个个笑逐颜开。啊!老家我找到了,这不也是我的老家吗?这时,我陶醉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朋友,我们的父母在一年一年地变老,作为晚辈要知足感恩,好好珍惜啊!回家过年享受亲情交织、其乐融融的喜庆氛围,就如享用那清醇的陈年老酒,让你痴迷让你醉……。过年了,家里的老人、妻儿翘首盼望亲人的归来。远在他乡的游子,无论路途多遥远,别忘了过年要回老家啊。(程良观)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感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