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绪反应并非针对事件,而是来自对它的认知。
王旦是北宋名相,与他同朝为官的寇准老是攻击他,而王旦却经常赞扬寇准。宋真宗因而对王旦说:“你虽然说寇准好,但他却在说你的坏话。”王旦回答说:“理应如此,我做宰相的时间长了,施政一定有不少过错。寇准对陛下一无隐瞒,亦可看出他的忠直,这正是臣敬重他的原因。”宋真宗因此而认为王旦贤能。
王旦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为什么能够这么气度恢弘、宽宏大量呢?也许是因为他个人修养好,或者阅历丰富、磨练够,观于沧海者难为水;但更可能而最直接的原因是他对事情有跟一般人不一样的认知。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不管是好是坏,其实并非针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针对自己心中对那个人或事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对外在刺激会先有一个了解、判断的认知过程,然后再决定如何反应,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譬如你考试成绩很差,如果你认为考试不公平,那你就会感到愤怒;如果你认为是自己很笨,那你就觉得沮丧;如果你认为是自己不用功,那你就会有罪恶感。
多数人在听到别人指陈自己的过错时,最常见的反应是“闻过则怒”,认为对方是心怀恶意,故意找碴,与自己为敌,结果当然就会怒从心上起,而且越想越气。但有些人则将之视为“狗在叫”,这样反应就会平和许多,甚至无动于衷。而王旦对寇准说自己坏话的反应却是“闻过则喜”,因为他做了更高明的解释:我本来就有很多缺失,对方的批评可以让我有所改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同时也可以增加我的声望,何乐而不为?这种解释不仅让王旦不会动怒,有益他的健康;而且还让他有了宽宏大量的美名。(王溢嘉)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