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生命的过程是曲折的,昨天的艰难困苦,铸就日后的灿烂辉煌。”这句话出自成县残疾人———刘水之口。
两岁时因为疾病,使得刘水永远无法走路。但他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义无反顾地走上文学道路,以另一种方式,“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昨日,记者见到了刘水,听他讲述了那些难忘的经历。
为了突破识字关翻烂4本字典
1964年,刘水出生在甘肃省成县沙坝乡杨坝村的一个农民家。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而无法行走。当时家中生活非常困难,根本无法让他去读书。面对这种困难,刘水就自己动脑子克服,没有纸,他就在弟弟用过的本子背面上写;没有墨水,就用染料兑。就这样,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读苦写,刘水学完了小学至高中的语文课本,他发现自己发疯地爱上了文学,家人看到他如此热爱文学,开始支持刘水走上了崎岖的文学创作之路。
为了突破识字关,他翻烂了4本《新华字典》;为了提高文学修养,家人往返一百多里路,从山里背来木头,做成木桶、木盆,又背到四十里路外的县城卖掉,再买回书让他读。
但是,文学之路是坎坷的,寄出的稿子一封封地被退了回来,望着高高的一堆退稿,听到村子里传出的风凉话,坚强了多年的刘水忍不住流下了泪。“我就这么被击垮了吗?”静下心来,刘水思索再三,最终,他又提起手中的笔,再次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退稿90万字后终于得到认可
1983年9月,他终于从90多万字的退稿中“站”了起来。刘水的第一个短篇小说《秘密》在省级刊物《陇苗》上发表,同年获得“首届《陇苗》文艺创作奖”。此后,他以陇南山村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为题材创作出版的1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中,短篇小说《彩彩》获“1986—1989年全国通俗文学奖”一等奖,《碰拜大》被译为俄文,在前苏联出版。他的中短篇小说集《野马河畔的风》、《野马河风情》和长篇小说《野马河沧桑》、《胡杨树》、《野马河苍生》(中部),《胡杨树》以“国庆50周年献礼”之作被敦煌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野马河苍生》(中部)以中、英、日、俄4种文字版本向世界发行,并获“2003年全国优先畅销书奖”一等奖。
他本人曾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残疾人优秀作家奖”,“全国自强模范”,“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国际扶轮组织亚太地区杰出残疾人士奖”,“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等30余项奖励和称号。
与此同时,他被破格安排到成县文化馆从事专业创作。
一心坚持创作胸前结满脓痂
多年来,刘水写作时一直是爬在床上,胸部垫个枕头。有一段时间,他几乎连续几天都趴在床上写书。汗水积聚在胸前不挥发,导致其胸部发炎、溃烂,流血流脓,他咬紧牙关,硬是坚持完成小说创作后,才来到医院治疗。医生看了他的胸口都惊讶不已,刘水的衬衫被脓血粘在肉上干痂成块,医生只能用剪刀将溃烂处的衣服一点点地剪掉。
记者还了解到,刘水笔下创作出的那条“野马河”,已被成县当地政府正式命名,那条在刘水家乡流淌数年的无名河,如今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
“我只是一个路标,我希望我的人生经历,能给人们以启迪,鼓励他们战胜命运。”刘水说,这么多年来,他已由一个孤独悲苦、多愁善感的残疾孩子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勇敢地面对人生种种磨难的强者。
采访结束后,刘水告诉记者,他的长篇小说《野马河苍生》(中部)将于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推出。“我要一直写下去,用另一种方式,走好我的人生。”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