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是信息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13岁开始编写电脑程序,1975年从哈佛大学退学,与童年好友保罗·艾伦一起组建了微软公司,那年他大三。
如今,微软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软件公司,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中90%均使用该公司软件,盖茨本人也成为世界首富。据美国福布斯2016年度财富榜估计,盖茨的个人财富为580亿美元,盖茨曾13度蝉联世界富豪榜首。盖茨对PC产业而言,有如卡内基对钢铁业、亨利·福特对汽车业、葛登·摩尔对芯片业的贡献。
世界著名投资专家沃伦·巴菲特这样评价盖茨:“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言下之意,是盖茨成就了微软,而非相反。事实上,也的确没有哪一个企业领袖能像盖茨一样,始终将自己的光芒覆盖在企业之上。对微软来说,盖茨不单单是一位企业高管,而是微软品牌的延伸,是整个微软的精神。
在微软内部,所有员工都将他视作英雄一般来崇敬,他们相信,只要盖茨在,微软神话就不会终结。员工们已经习惯了在每件事情上必须获得盖茨的点头认可,而微软内部不断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都是为了减少摆在盖茨面前的文件数量。也许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盖茨才决定“放权”,他希望把连接在“微软”和“盖茨”之间的等号抹掉,让微软成为一个真正的品牌,而不再是个人崇拜的符号。于是,他开始了一个多年的、分步骤放权计划。微软1986年上市,盖茨从那时起到2000年一直担任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此后他改任公司首席软件设计师,将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交给斯蒂夫·鲍尔默,后者与他在哈佛大学上学时住在同一楼层。而这一次,他退出得更为彻底。
微软总裁史蒂夫·鲍默尔在一封致微软员工的电子邮件里说,“无论对于比尔还是我来说这都不是一个轻易作出的决定。我们有一个可靠的移交计划,因为高层领导人的洞见和未来强大的产品渠道,微软对于这次移交准备充分,比尔和我有信心:这个计划将给微软的未来足够的保证并且将是建立在我们已采取的措施上的。”
微软公司公布了2016年后公司高层职责安排方案。鲍尔默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现任首席技术官雷·奥齐将马上接任首席软件设计师的职务,并开始与盖茨肩并肩工作,以确保平稳交接。另一名首席技术官克雷格·蒙迪掌管一个新职位--首席研究和战略官。
奥兹是著名的IBM Lotus Notes软件的开发者,软件公司Groove Networks的创始人。Groove Networks于2016年3月被微软收购,奥兹被任命为微软首席技术官,直接向比尔·盖茨汇报。几年前,陷于公司日常事务的比尔·盖茨已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敏锐,而雷·奥兹具有发展互联网服务的丰富经验,在Google和雅虎等企业不断推出创新互联网服务以吸引更多网民的时代,雷·奥兹接替比尔·盖茨会给微软注入新鲜活力。
盖茨和鲍尔默此前指出,公司重组的目的是将职责更多地交给低级别管理人员,以便在没有盖茨和鲍尔默的情况下,公司能迅速做出决策。
对于这一安排,盖茨表示了信心。他说,此前人们对他本人关注太多,而微软众多人才将保障公司2016年之后运营如常,“我们的领导团队从未如此强大”。
不过,鲍尔默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承认,盖茨无可取代,设想某个人能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是不现实的。他说,他在掌管公司日常事务时,将坚持盖茨所确立的原则,比如鼓励创新和研究,为“有才气”的人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没有比尔·盖茨的微软将会是什么样子?而微软又需要花多少时间,来适应没有比尔·盖茨的情形?微软总部的灯光会像往常一样彻夜通明,微软的员工们不约而同地朝着盖茨的办公室望去,那里曾是微软的心脏。也许没有了比尔·盖茨的微软会失去霸气。但也许,将来的微软会比现在的微软更有活力。放开手脚的微软天才们,将会创造出更新的软件、应用,就如微软初创之时那样灿烂。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