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监非常道
张友文
41年的警察生涯,王仲刚传奇的一生,屡建战功。先后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17次,他的胸前挂满了奖章。
早在《王仲刚文集》(6卷本)出版之前,我就开始跟踪王仲刚这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公安作家,并潜心研究其作品。王仲刚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声名日隆,并被新闻界誉为“警界奇人”,被原公安部宣传局武和平局长誉为中国文坛上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两栖作家。他从警40余年,多次出生入死,屡破大案要案,立功之多,实属罕见。他开辟警察(公安)影视剧先河,由他编剧的电影和电视剧分别是7部和4部48集,出版长篇小说等文学专著10部,还荣获过全国“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国家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广东省和河南省的“五个一”工程奖、 公安部金盾奖、“金钟音乐奖”声乐大奖等、铁道部文艺汇演一等奖等等。全国公安系统像王仲刚这样的高产作家虽然不是唯一,然而堪称第一。但是,像他这样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计17次的人民警察堪称凤毛麟角。他还两次参加全国公安英模表彰大会,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领导的接见表彰。此外,他还获得人事部、公安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海关总署联合授予的“全国反走私犯罪先进个人”称号等多项荣誉称号。像他那样文武兼备,同时都很精彩的只有独此一人。
在没有细读王仲刚的作品之前,我不明白他为何取得这么突出的业绩。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寿命都差不多,为何有的人就能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呢?为何有的人就能壮志凌云、荣誉加身呢?……带着诸多疑问,我花大力气研读王仲刚作品,随后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接着走近这个不同凡响的警界豪杰。
将“半是魔鬼,半是天使”用来形容王仲刚似乎贴切。在犯罪分子眼里,他是“克星”,他曾破获过震惊全国的“5.10”大案、“4.01”惊天大案,主持过“中原战役”、“春雷行动”、“万起破案工程”、“铁鹰行动”,主侦过“火车爆炸案”、“抢劫珠宝案”,破获过“无头裸尸案”、“杀警抢枪案”等。他的名字让犯罪分子胆寒心惊,让人民群众欣慰心安;在朋友、战友和亲人眼里,他是一条真汉子;用北方话来说,是“纯爷儿们”!
人小志气大
40多年前,河南省固始县洪埠公社一个小村庄,每逢周六太阳落山时分,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就在村口等着王仲刚,不时地喊着:“小丑子,小丑子!”小丑子是王仲刚的乳名。那时,他还在上初中。小丑子从小在奶奶怀里长大。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奶奶和母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供养他念书。不知不觉“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的念头在他心头潜滋暗长。母亲的教导更使他胸怀博大、心忧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开始在他头脑里生根发芽。母亲经常告诫他:“人家对你再不好,你也要对人家好。”他牢记心间,并身体力行。
当年王仲刚的父亲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干部。在担任副乡长的时候,他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至积劳成疾直至以身殉职。去世时,乡亲们的哭声“连成数十里”。王仲刚终于明白了,父亲是个好人,他也要做个好人。
暗自练内功
1970年,16岁的王仲刚初中毕业后还在村小学任教。一张穿草鞋的照片上印有“风物长宜放眼量”字样,就说明他目光远大。第二年,他走进铁路公安队伍,他被分配到信阳火车站派出所。在一次打扫仓库的时候,他发现了许多被当时视为“毒草”的书籍。他所获至宝,偷偷学习、摘抄。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文学书籍多起来,王仲刚如饥似渴地学习,读中外名著,读日本推理小说,研读电影文学剧本,练习书法。一个月只有二三十块钱的工资,除了省钱给农村的家里盖房子,就是买书、订杂志、去电影院看电影。文革后恢复创刊的第一本《电影文学》、《书法》他就开始订阅。那时,他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他说,睡多了头疼。省下来的时间都用法来学习。几十年,他就是这么孜孜不倦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以致在20年后,他在拥有36万铁路职工的队伍里,得了郑州铁路局自学成才一等奖。
七十年代初上班第一天的深夜,大雪纷飞,所长把他从被窝里叫起来,让他一起出现场,说距离火车站3公里处轧死一个横穿铁路的小孩。血淋淋的尸体躺在雪地里。所长让他上前抬尸体,他不敢上前。所长严厉地看着他:你必须抬!不然还干什么民警!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才上前,咬着牙、闭住眼,哆嗦着完成了任务。事后,所长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正是所长的一通猛批才把他批醒了:你是警察吗?是不是男子汉?连死人都怕,活人(犯罪分子)怎么敢上前?怎么去打击敌人保护人民?从那以后,遇到再凶狠的敌人怎么办?从那以后,他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1972年的一天,是他第一次开枪。那时,盗贼猖獗,特别是前苏联运往越南的抗美援越物资经常在途中发生被盗,关乎国家声誉。为此,瘦小的王仲刚在草丛中连续蹲守三个昼夜,蚊叮虫咬他浑然不觉。守到第四个漆黑的夜晚,果然看见有个黑影爬上火车扔下两箱物资。手握短枪的王仲刚大喝一声:“站住!” 盗贼闻声而逃。王仲刚虽孤身一人,却翻越一个又一个壕沟和院墙紧追不舍。其间,王仲刚连续鸣枪示警:“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了!”盗贼没有停下。第三枪响了,子弹在那贼脚后跟溅起很多泥土,贼“扑通”一声倒地。
最富胆识的杰作发生在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不法分子大肆在京广线货车上抢劫作案,甚至多次将押运员扔下火车。王仲刚奉命调到专案组,抓住了一个叫陈x民的嫌疑人,但是没有定案证据,案件陷入两难状态。军管小组领导派他和另一位警察去陈建民老家调查有没有其人。而智慧的王仲刚通过其父母飘忽不定的眼神断定脏物就在房顶。他立即爬上房顶,一旁的同事拉也没拉住。果然,陈建民抢劫来的赃物都在这里。这是最主要的证据,案件得以成功破获。王仲刚也因此得到领导的赏识,从此走上了刑警的岗位。
屡建奇功
王仲刚从警四十多年,最让他自豪的是破获震惊全国的“5.10”大案。1988年初至1989年,“南下铁道袭击队”、“东北虎”的魔爪伸向各条铁路线上的旅客。一股有一股东北籍流窜犯在铁路线上大肆盗窃、洗劫旅客钱财,甚至绑架乘警。1989年3月20日,长沙开往郑州的258次列车运行至河南信阳至武汉段时,9名犯罪分子抢劫旅客,两名乘警赶来制止,被歹徒挟持,尖刀刺伤乘警后顶在喉部,将乘警铐在茶几上,抢走手枪跳车逃窜。歹徒的嚣张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为此,党中央发出号令,《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决打击危害铁路的犯罪分子》,公安部、铁道部于1989年5月10日在郑州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打击对策。在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和铁道部公安局的领导下,从全国各铁路公安局调遣的37名精干侦查员组成“5.10”专案组,由时任郑州铁路局刑事侦察科副科长、35岁的王仲刚出任专案组前线总指挥。经过一年多惊心动魄斗智斗勇,抓获70余名江洋大盗,破获盗窃抢劫大案112起,17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全国为之欢呼,中央和个地方媒体竞相报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乔石批示:“此案破得好,应予表奖。”总书记江泽民批示:“此案被破获,大快人心,应做好宣传报道,以壮声威。对赵喜贵这样的人,应依法处以极刑。当然,我不懂法律,不能以党代法,以政代法,一切需要通过法定的程序办理。”一天内,对此案批示的中央及各部委领导多达11位。随后,专案组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王仲刚荣立个人一等功,并参加全国公安英模大会,代表受表彰的公安英模和集体一等功发言。
第二年,又有一伙歹徒手持菜刀在列车上作案,一次砍伤六个大学生,舆论再次哗然。中央领导要求尽快破案。在专案组10天攻坚无果后,王仲刚被调遣参战,6名犯罪分子在10天后悉数落网……
经过连续打击,铁路治安开始根本好转。王仲刚被公安部和铁道部公安局誉为“打击流窜犯罪专家”,他摸索出来的“5.10” 专案经验作为破案模式在全国推广。
王仲刚现象
1997年5月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在郑州召开“王仲刚创作风格研讨会”,“王仲刚现象”这一文学术语就出现在这个会上。同年9月,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中国公安文化研究所共同召开“王仲刚剧作研讨会”,时任公安部宣传局局长的武和平站在全国公安的层面称他是全国唯一的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二杆子”,他创作的电影剧本《风流警察亡命匪》,被专家称为现代警坛影视文化的鼻祖之作。
王仲刚1977年年底开始写作。个中艰辛,一言难尽,择其要述之。1989年春节,好不容易获准半个月休假,王仲刚回到老家固始县。除了除夕团圆饭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在闭门奋笔疾书。假期结束,两个电影剧本《鸡公山疑案》和《金山情仇》也诞生了。1994年春节,王仲刚因工作过度劳累导致嗓子失音而不得不住进了医院。住院20多天便写出了《天伦》的初稿。《天伦》最后一个字落笔的时候,恰恰是黎明时分。经过一整夜的煎熬,苦和累压抑得他几近崩溃,他真想把笔从窗口扔出去。低头看看自己的手稿,成就感油然而生,如释重负的他趴在书桌上悄然睡去。
王仲刚的创作面很宽,但是写警察占去他作品的近百分之七十,很多文学故事都源于他的警察生涯,甚至是自己的亲身经历。2016年起,他从郑州铁路公安局刑侦处长的位置上,先后被提拔为长沙铁路公安处政委、郑州铁路公安局督察长、副局长,后又被提拔为青藏、兰州、郑州铁路公安局政委。在这么重要的领导岗位,他依然以本职为已任,兢兢业业,维护铁路治安,打击犯罪,带好公安队伍,同时竭力倡导和实施文化育警战略。无论在茫茫雪域高原,还是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还是重回中原铁警故地,王仲刚所到之处,公安文化事业都蓬勃发展,空前繁荣,那里的民警队伍精神面貌一新。
现在王仲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倾心文学创作、书法和摄影,他和儿子王俊翔合作编剧的第二部电影《警徽的承诺》可望不久在山西吕梁开机。
我羡慕他的英雄情结、文学情怀。于是记下以上文字。由于篇幅所限,王仲刚这个高级警官四十年文韬武略只能挂一漏万,可惜!可惜!
作者:张友文(专栏)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