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故事赵仁伟:筷子男孩顶天立地

作者:如文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2-06-22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 张乐)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第十六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名单公布,河南省三门峡市残疾青年赵仁伟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名入选者。

日前,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赵仁伟并在今日的青春励志故事主页推出高位瘫痪的赵仁伟用坚毅和勇敢向命运挑战的感人故事。

赵仁伟 资料图

6月15日,记者在网上找到河南省三门峡市残疾青年赵仁伟,看到他的签名留言是:“有幸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谢谢一路有你们的陪伴!!!”

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赵仁伟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名入选者。这名仅有头和脖子能活动的高位截瘫青年,用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与毅力让我们认识了生命的不屈与顽强。

一场意外——有志青年坠入人生深渊

1982年,赵仁伟出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果园乡杜寺村。曾经,他是一家人的希望所在。2001年,赵仁伟考上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就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渑池县果元乡派出所户籍民警姚惠岩耐心帮助赵仁伟办理二代身份证 资料图

作为家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赵仁伟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他有着美丽的梦想,“大学毕业好好找份工作,在城里买套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生活……”他怀着对人生的美好憧憬享受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时间流水般逝去,平静而美好。而这一切却在赵仁伟21岁这年发生逆转,命运的无情把一家人的厚望抽打得支离破碎,前一秒钟意气风发胸怀抱负的青年永远地成为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脖子以下的肢体他再也感知不到。

赵仁伟的同学到家中陪他过生日。“他们是我的精神支柱。”赵仁伟说。如果没有同学朋友的帮助,他不会走到现在。 图片由赵仁伟提供。

那是2003年,大二暑假的一天,赵仁伟早上5点起来下地摘绿豆,临近中午时他才到家。为了把绿豆晒干,早点卖掉交新学年的学费,长时间没有进食的他忍着饥饿和疲劳,把豆子背上房顶。

就在他把最后一袋豆角背到房顶,刚要直起腰时,突然感觉一阵眩晕,接着两眼一黑,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赵仁伟摔下了屋顶,后背着地。“我永远记得,这是我生命中身体的最后一个动作。”赵仁伟再次醒来时,已经在医院里昏迷了九天九夜。赵仁伟摔伤了颈椎,导致高位截瘫。“高位截瘫”四个字如五雷轰顶,把他瞬间打懵了,“我再也站不起来了。”直觉告诉他这辈子再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无数次的病危、无数次的抢救之后,赵仁伟挣扎在死亡线上,徘徊于生死之间的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赵仁伟与前来采访的记者合影。赵仁伟称他已经与好多采访他的记者成为了朋友。 图片由赵仁伟提供。

保全生命的赵仁伟并无丝毫欢喜,因为接下来的日子对他来说,更像是一场挑战极限的“战斗”,与生活的斗争,与自己身体的斗争。对于常人来说,一日三餐是再普通不过了,甚至人们对饮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聚餐时的欢愉,品味美食时的满足,饮食环境的高雅格调……可对只有脖子和头才能动,只能躺在床上无法自主进食的的赵仁伟来说,有的只是煎熬与折磨,“被人喂食”这个被动的过程,“只是匆匆应付身体需求和体能的补充,以及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烦恼和劳顿。”

陕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在报纸上看到了赵仁伟的事迹后,专程到家中看望他。 图片由赵仁伟提供。

最初住院时,他躺着连喝水都困难:口不能张太大,怕呛到一次也不敢喝太多,只能抿一下。躺着面朝上咀嚼食物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赵仁伟极度不适应,“好比习惯了右手写字,突然要换成左手一样,有种一下子不知道如何下笔的感觉。”他形容最初自己咀嚼的每一个回合都很僵硬。因为是面朝上,食物总会流向喉咙,极易被噎到。所以与正常地咀嚼食物相比,躺着吃东西还多出了一道程序,就是尽量把食物堵在喉咙外。

除了吃饭,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也在随后的日子里显现出来。刷牙、洗脸、穿衣自不必说,全靠家人一点点帮他;夏天蚊子落在他脸上,而旁边又没人帮他驱赶,他无计可施,只能拼命地摇头,却还是只能忍受蚊虫叮咬的痛苦;冬天的夜晚,被子没有盖好,他不忍叫醒父母,就学着用嘴咬住被子,尽力把脖子抬起,在黑暗中寻找被角,用牙咬住,一点点地往靠近头的地方拉,嘴再换到离头远一点的被子处,咬住再往回拉,就这样来回拉着,把脖子周围的被子拉过来……

无力照顾自己,还要让家人忙前跑后,赵仁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他开始陷入无尽的苦痛与纠结。“活着已经没有了意义,只能忍受痛苦,为什么还要活着?”他变得越来越焦虑暴躁,整天对父母乱发脾气,家里的气氛也因为他的消极情绪异常紧张。他不准别人进他的房间,拒绝母亲帮他翻身体,甚至有一天母亲喂他饭时,他直接哭喊着:“妈,你用刀把我砍死吧,我不想再连累你们了……”

就这样,赵仁伟在家里一躺就是三年,没有一点时间概念,每天瞪大眼睛看着屋顶,隔着窗透过来的微光招进来,他也不知是日出还是日落。“那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赵仁伟回忆起最初在床上躺着的三年,至今仍不能完全释怀。“不过我现在可以坦然面对一切。”他坚定地说。

一根筷子——瘫痪躯体重新“站立”

2016年,在朋友同学的帮助下,赵仁伟用上了电脑,并连上了网络。   从此,静默不再成为一点点吞噬他的流沙,他终于可以和世界重新建立起联系!在看到电脑的那一刻,他流下了喜悦的泪水。然而短暂的开心之后,他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只有头和脖子能自由活动,高位瘫痪的他怎样才能使用电脑?起初,赵仁伟想着让父亲把一根木棍绑在胳膊上,用胳膊带动木棍点击键盘;但木棍不好固定,就连击打的力度都无法控制,用木棍点击键盘的方法失败。后来,赵仁伟又让家人把键盘放在下巴下面,尝试用下巴点击键盘。这个办法虽然可行,但脖子能够到的地方又很有限,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而且他当初骨折的地方就在脖子上,用下巴敲键盘实在是太危险,赵仁伟犯了难。

偶然一次,赵仁伟看到电视节目中一个残疾人用嘴衔着一支画笔在作画。他灵感一现,突发奇想:我能不能用嘴咬着一个东西来点击键盘?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筷子。就这样,筷子--这个我们在吃饭中才会用到的工具走进了赵仁伟的生活,但这个过程却是那么的漫长而复杂。

最初,他用牙齿咬着筷子的一端把整个筷子举起,保持住其稳定与平衡后,再点击键盘。但这样做对于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吃力。后来,就干脆把筷子一截两半。牙齿咬筷子倒是不吃力了,但因为筷子短了许多,每次点击都需要把脖子抬得足够高才够得到键盘。一个上午下来,脖子疼得连扭头都费劲。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赵仁伟终于把筷子的长度确定在筷子的三分之二位置,并经常把筷子含在嘴里来回比划,锻炼牙齿对筷子的掌控与点击能力。两个月后,赵仁伟终于能打字了,尽管一分钟才勉强打几个字,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平日里看起来坚硬结实的筷子,在赵仁伟嘴里不停被咬着,一根方方正正的筷子,一个月后,就会被牙齿一天天地咬成了扁薄一层,越来越细,直到最后被咬断……从最初学会用筷子敲键盘到现在,赵仁伟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咬断了多少根筷子,就连我们常年都不会用坏的键盘,也因为筷子的力度无法控制一年要“报废”三个。

就这样,赵仁伟渐渐习惯了用筷子点击键盘敲字。一年后,赵仁伟开始尝试写点东西。

高中和大学都读理科的他,在那场意外后,从没想过自己将来会从事写作,就如他自己所言,“我曾经有过很多梦想,唯独没有写作这方面的。”用赵仁伟的话说,当初之所以想着写文章,一方面因为写作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另外,肢体的受限制有利于思考,“残疾与写作天生有缘”,赵仁伟用史铁生的话来解释自己写作的初衷。

最初写稿时,情况并非他想象的那般顺利。一篇篇稿件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当时也想过要放弃。”赵仁伟直言在写了多篇稿子没有结果后,他曾经很灰心。但是“天助自助者”,就在他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的一篇稿子发表了。这个从瘫痪后一直沉浸于自卑苦痛中的年轻人终于有了些许的自信。紧接着,他的稿子不断见诸网络报端,他写作的劲头也越来越大。截至现在,他发表稿件累积200多万字。200万,每一个字要敲击好几次,在我们常人看来噼里啪啦一阵乱敲的键盘,赵仁伟却一次次咬着筷子,点了无数次……

一根筷子,成了赵仁伟生活乐趣所在;尽管依然残疾,仍旧面对各种生活的窘迫,但能够与世界实现自由沟通,这对于赵仁伟来说,算得上人生一次重新的“站立”。赵仁伟对电脑的依赖超乎想象,之前从来不带眼睛的他近视已达500度,因为经常上网赵仁伟还极易头晕。但电脑已经改变了赵仁伟的生活:“关了电脑,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电脑已经成为我生活和工作的全部。”

一股信念——从不放弃改变生活窘境

赵仁伟从去年10月起做身体康复,主要是矫正变形的手指手腕,尽量保持关节活动度,不让肌肉萎缩。赵仁伟说,现在自己早上五点多起来写稿,8点做康复。“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   的确,除了自己写稿,他还在网上开办了写作培训班,指导好写作的人写稿,并帮他们发表稿件,还会邀请一些报刊的编辑定期讲课,赵仁伟对这个400多人的培训班很是上心。

他还在网上创办了残疾人协会,全国各地的残疾人都可以在此交流病情,共享信息,谈论一些谋生渠道,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赵仁伟补充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大医院接受名医治疗,有这么一个平台大家可以互通有无,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对残疾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与之前那个颓废自怨自艾的赵仁伟相比,他现在对一切都极其坦然,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赵仁伟是那个偏远村子里最早使用电脑并接入互联网的用户,热心肠的他经常帮邻居的孩子辅导功课,每年高考中考结束后,还会帮助乡亲们查成绩、填报志愿,有时到了很晚他也从不厌烦,陪着家长一直等到深夜。

他所在的村大多数村民以种辣椒为生,辣椒是乡亲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辣椒价格波动很大,为了让村民的辣椒卖个好价钱,赵仁伟不辞辛苦地在网上发布辣椒信息,联系收购商,当起了乡亲们和客商的经纪人,帮大家牵线搭桥。在赵仁伟的协助下,辣椒销路极其顺畅,他也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大能人”。“他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平时对我都特别好。”赵仁伟是个热心肠,他说有时哪怕抬一下手就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爱是心里暖暖的感觉”,这是赵仁伟博客的名字,“不管是帮助别人还是被人帮助都会有这种感觉”。他一直感激自己的父母,为了不让母亲过度操劳,他努力学着把牙刷绑在手掌中间,自己刷牙;他庆幸自己有这么多朋友同学的帮助,“他们的关心和期盼是我曾经的一个主要动力”;他感谢一直以来给予过他帮助的人,尽全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通过他,好多旧衣物找到了新主人,他从不觉得麻烦,反而会觉得“充实满足”,在他看来,也许只是一个电话,只是一次关注,就能给需要的人带来温暖。

“无论出身多不好,无论所处环境有多差,无论自身有多少缺陷;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每一天的太阳。努力,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赵仁伟说自己现在有三个心愿,一是希望自己能在剧本方面好好发展,另一个是自己的一本励志散文集能够得到出版。第三个心愿就是有机会去好一点的康复机构做康复。

记者手记:

采访了这么多励志人物,对赵仁伟的采访是最特别的一个。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状况,根据他的意愿,我们的采访通过QQ进行。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两个青年人在聊天,聊他的现状,聊他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对未来的憧憬……每当他回复我时,我总会想象他在电脑前,怎样咬着筷子点下一个又一个字。他的坦然,他的开朗,他的乐观,他的积极,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赵仁伟克服了生活的艰辛、病痛的折磨,他让我们明白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的顽强。正如他所说:你可以不知道最痛有多痛,但你一定可以承受你所经历的痛。只要思想不松懈,方法总比困难多。感恩,努力,这个高位瘫痪的年轻人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认真过活、感谢生活的恩赐呢?

赵仁伟坚称是爱让他更坚强,他也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爱,传递爱,播撒爱。他坚持要求记者把他的联系方式登载出来,以便帮助更多人,这种胸怀与博爱无不让我们动容。赵仁伟:15939801963 QQ:931134256(网名:赵仁伟)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