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作者:天天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2-04-14

金庸简介

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男,汉族,1924年2月6日出生于浙江海宁。他是华人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金庸于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他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经常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钱学森之妻蒋英的表弟。被誉为“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华)、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评)、世界第一侠笔(指武侠)。在香港与黄沾、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世界华人作家首富。他的多篇小说被选入课本。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被誉为“综艺侠情派”。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字首,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剑》。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侨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其他称号更是数不胜数。

2016年特聘为中国作协副主席。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袁花镇。

1937年(另一说1936年),金庸从袁花龙山学堂(现袁花镇中心小学)毕业,同年考入衢州国立中学(现衢州一中),离开家乡海宁。

1938年,日军攻到浙江,嘉兴中学千里南迁至丽水,金庸进入省立联合中学初中部。

1939年,15岁的金庸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献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39年秋,进入联合中学高中部。

1940年上半年,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得校长张印通帮助改成退学)。

1940年7月,转入浙江衢州中学。1942年5月底因日军侵占衢州城提前高中毕业。

1942年秋,进入《东南日报》(迁址福建南平)工作

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

1945年,以辗转突破日军三道防线的艰难经历,欲求学长沙国立湖南大学,但因手续问题被拒。

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friend.(你的朋友)。 1955年,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

1972年,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英国政府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受其O.B.E 勋衔。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到内地,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

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

1988年,任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

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

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octor of Letters。

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

1994年10月25日,北京大学授予金庸名誉教授,北大中文系前主任、著名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严家炎教授在授予仪式上发表讲话,称赞金庸武侠小说创作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1996年,任剑桥大学荣誉院士。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

1999~2016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16年11月,受聘华侨大学名誉教授。

2016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

2016年,于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16年9月,应刘中树教授邀请,受聘成为吉林大学名誉教授。

2016年3月,获得“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6年9月,金庸被聘请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2016年4月24日,金庸获2010大本钟奖个人奖之终生成就奖。

2016年4月27日,金庸获“2009香港艺术发展奖”的“终身成就奖”。

2016年9月,86岁高龄的金庸先生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以「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的博士论文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6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金庸以35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2名,引发广泛关注。

2016年7月13日,获得澳门大学颁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以表彰其在文化领域创造的杰出成绩和对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

2016年12月19日,被授予台湾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